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94篇 |
免费 | 1969篇 |
国内免费 | 29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71篇 |
大气科学 | 1500篇 |
地球物理 | 2013篇 |
地质学 | 4900篇 |
海洋学 | 1946篇 |
天文学 | 126篇 |
综合类 | 837篇 |
自然地理 | 13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294篇 |
2022年 | 596篇 |
2021年 | 787篇 |
2020年 | 569篇 |
2019年 | 653篇 |
2018年 | 624篇 |
2017年 | 565篇 |
2016年 | 650篇 |
2015年 | 684篇 |
2014年 | 647篇 |
2013年 | 808篇 |
2012年 | 770篇 |
2011年 | 799篇 |
2010年 | 794篇 |
2009年 | 681篇 |
2008年 | 644篇 |
2007年 | 635篇 |
2006年 | 617篇 |
2005年 | 456篇 |
2004年 | 347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233篇 |
2001年 | 274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152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桩端后压浆浆液上返高度对后压浆桩承载力的计算影响较大。基于幂律型流体的黏度时变性特征,推导了考虑黏度时变性的桩端压力浆液上返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成层土中浆液上返高度的迭代算法;结合台州湾大桥的接线工程,利用电磁波CT对桩基后压浆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探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浆液沿压浆管道阻力损失的拟合值并考虑黏度时变性得到的浆液上返高度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且偏于安全,而忽略黏度时变性得到的计算结果偏大,会对后压浆桩的承载力设计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电磁波CT能观测到桩体、水泥浆加固体及土体的分布情况,且能推测出水泥浆液在桩端的扩散范围和沿桩身的上返高度,可用于评价后压浆桩的压浆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后压浆桩的设计和效果检测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92.
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资料,采用椭圆衰减模型和长轴可转向与近、远场补点方法,通过多元回归方法进行拟合,建立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该衰减关系用于安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震害快速评估模块,为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提供基础资料;也可用于安徽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等防震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993.
吉林向海沼泽湿地典型剖面沉积及年代序列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沼泽湿地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下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湿地发育过程。本文以无尾河下游漫流区——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沉积剖面结构、沉积物容重、年龄指标、沉积速率等多项沉积记录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沼泽沉积物的层序关系可以揭示沼泽的形成途径及环境变化;溪边沼泽接受更多的矿质沉积物;1880-1885年该区域出现河道变迁的痕迹;向海沼泽湿地沉积速率与典型的河口三角洲类似,体现了河口尾端湿地的特点;近50年来,向海沼泽湿地沉积速率急剧上升,其原因可能与解放后该流域人类活动增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有关,在时间上,与流域上游大型露天煤矿开采时段有较好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柔性基础下群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及计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复合地基沉降及荷载传递规律的研究是复合地基理论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然而对群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荷载传递规律的研究,在理论上很不成熟。在采用文[1]推荐的竖向变形模式及文[2]推荐的径向变形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弹性理论及桩-土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桩及桩周土的控制微分方程,并由此推导出了柔性基础下群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内桩及桩周土压缩量计算的解析式,同时得出了桩、桩周土中竖向应力及桩侧剪应力计算的解析式。通过算例将该方法所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也与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算例及模型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对分析柔性基础下群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及加固区的变形具有足够的精度,且该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96.
袋装石土工袋堆叠过程中在土工袋接触面形成的咬合和嵌固作用,对土工袋剪切力学强度和破坏形式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直剪试验研究了咬合和嵌固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袋装石土工袋层间咬合和嵌固作用能够增大土工袋抗剪强度;咬合作用随着土工袋上部竖向应力的增大有所减小,而嵌固作用则有所增大;袋装石土工袋在剪切过程中会产生两种破坏形式,分别为土工袋袋体自身变形和层间滑动破坏;土工袋组合体在受到水平剪切力时会发生整体变形,随后在组合体内部产生阶梯型滑动面,滑裂面的形状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而有所不同,相应的抗剪强度也会随着滑动面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利用有理函数模型替代严格传感器模型已经成为当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用的数据标准.对于附加有理函数模型系数的线阵CCD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利用反解有理函数模型实现倾斜像片与水平像片转换方法.其主要原理同传统框幅式倾斜影像与水平影像的转换相似:将倾斜像片上像点投影到物方水平面上;然后在物方水平面上根据原始倾斜像片的地面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即可获取线阵CCD遥感影像的水平影像.最后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原始影像和纠正后的倾斜像片,得出关于纠正后线阵CCD卫星遥感影像的几何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二次生烃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盆地多旋回叠加和反转演化控制,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含煤系地层烃源岩经历了二次生烃过程,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通过对这套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于早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随后印支运动造成全区生烃中止,中新生代烃源岩再次深埋,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不同井区二次生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性,洼陷带发育三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新生代,凸起带发育两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中生代,隆起区尚未发生二次生烃。二次生烃早期生成的烃类基本遭受破坏,晚期生成的烃类具备成藏条件,是勘探的主要目标。现今洼陷带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成为晚期煤成气藏的气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