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41.
陆内湖相烃源岩系是中国含油气盆地广泛发育的一类组分复杂且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岩.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该岩系被作为致密油或页岩油层系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极细的粒度增加了精细岩石学、矿物学研究难度,使它长期被简单视为陆源沉积岩.研究发现,该岩系中发育丰富的火山喷发及热液喷流产生的深源物质,并与油气的生成和富...  相似文献   
142.
基于激光雷达资料的小波变换法反演边界层高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波变换法反演边界层高度时,不同小波母函数的选取可能得到不同的边界层高度。因此,对构造的白天及夜间激光雷达后向散射信号理想廓线进行Haar小波协方差变换,并对后向散射信号梯度廓线进行Morlet与Mexican Hat小波变换反演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宜采用Haar函数与Mexican Hat函数作为小波母函数,其中Haar函数准确性优于Mexican Hat函数,而Mexican Hat函数更易稳定。同时为了进一步检验3种小波变换法的反演结果对小波振幅的敏感性,通过改变小波母函数的小波振幅,发现无论是理想廓线还是叠加扰动的廓线,较大的小波振幅易得到比较稳定准确的白天边界层高度与夜间混合层高度。  相似文献   
143.
滇西北中甸斑岩及斑岩铜矿   总被引:59,自引:7,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较为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精确的同位素测年的基础上 ,结合前人资料 ,将中甸地区的印支期岛弧斑岩体分为东、西两个斑岩带 ,东斑岩带形成于 2 1 8~ 2 0 3Ma ;西斑岩带形成于 2 4 2 .92~ 2 37.5Ma。喜马拉雅期(5 3.0 2Ma)斑岩叠加于早期的斑岩体之上 ,与斑岩铜矿化关系密切。中甸地区岛弧带内东、西两个斑岩带的斑岩型铜矿找矿远景极大 ,尤以东斑岩带前景最佳 ,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规模在大型以上。中甸斑岩铜矿将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 (多金属 )矿产地  相似文献   
144.
中国西部及邻区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面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忠贤  李红谊  胥颐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2):3994-4004
本文利用瑞利波群速度频散资料和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中国西部及邻近区域(20°N—55°N,65°E—110°E)的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存在三个以低速地壳/上地幔为特征的构造活动区域:西蒙古高原—贝加尔地区,青藏高原,印支地区.西蒙古高原岩石圈厚度约为80 km,上地幔低速层向下延伸至300 km深度,说明存在源自地幔深部的热流活动.缅甸弧后的上地幔低速层下至200 km深度,显然与印度板块向东俯冲引起俯冲板片上方的热/化学活动有关.青藏高原地壳厚达70 km,边缘地区厚度也在50 km以上并且具有很大的水平变化梯度,与高原平顶陡边的地形特征一致.中下地壳的平均S波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大陆地壳,在中地壳20~40 km深度范围广泛存在速度逆转的低速层,这一低速层的展布范围与高原的范围相符.这些特征说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的变形是在印度板块的北向挤压下发生塑性增厚和侧向流动.地幔的速度结构呈现与地壳显著不同的特点.在高原主体和川滇西部地区上地幔顶部存在较大范围的低速,低速区范围随深度迅速减小;100 km以下滇西低速消失,150 km以下基本完全消失.青藏高原上地幔速度结构沿东西方向表现出显著的分段变化.在大约84°E以西的喀喇昆仑—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印度板块的北向和亚洲板块的南向俯冲造成上地幔显著高速;84°E—94°E之间上地幔顶部速度较低,在大约150~220 km深度范围存在高速板片,有可能是俯冲的印度岩石圈,其前缘到达昆仑—巴颜喀拉之下;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以北区域,存在显著的上地幔高速区,可能阻碍上地幔物质的东向运动.川滇西部岩石圈底界深度与扬子克拉通相似,约为180 km,但上地幔顶部速度较低.这些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的变形/运动方式可能与地壳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5.
中甸岛弧带构造格架及斑岩铜矿前景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中甸岛弧带属于中国西南三江构造-岩浆-成矿带中义敦岛弧的南端,其中有2条蛇绿混杂岩带存在,即EW向展布的洛吉蛇绿混杂岩带和近NS向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带.前者是中甸岛弧带与扬子地台的构造分界线,而后者则将岛弧带内的东、西两个火山岛弧带分开.西部岛弧带较早,活动时期为250~237 Ma;而东部岛弧带相对较晚,活动时期在218~203 Ma.从岛弧带活动时段(250~203 Ma)分析,属都蛇绿混杂岩带所对应的洋盆(属都洋)的活动时段当在250 Ma之前后,与甘孜理塘洋活动时段相近.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一部分.2条蛇绿混杂岩带内的玄武岩的岩石学特征均表现为大洋拉斑玄武岩.中甸地区岛弧带内东、西两个斑岩带的斑岩型铜矿的找矿远景极大,尤以东斑岩带前景最佳,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规模在大型以上.中甸斑岩铜矿将成为中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多金属)矿矿产地,具有极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6.
人为活动条件下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和地下水系统分析方法,从全新的视角对河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介质空间、流场、水化学场的结构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为活动条件下地下水系统的演化,从而为该地区水资源评价、开发与管理、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勇慧  李红旭  盛谦  李志勇  岳志平 《岩土力学》2010,31(10):3151-3156
公路岩质边坡具有点多线长、规模小的特点,缺乏详细的岩体力学参数,现有岩体分级系统难以应用。根据公路岩质边坡的特点,考虑建模过程的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相对独立性及灵活可操作性,选取合理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了边坡稳定性的两层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公路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级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湖南省常德-吉首高速公路路段内142个岩质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分级,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实用的,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8.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发育泥岩、炭质泥岩、煤和油页岩等多种类型煤系烃源岩。受沉积环境控制,不同类型烃源岩之间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生排烃模式等差别很大。传统的评价方法低估了炭质泥岩和煤的生烃潜力。提出了基于单位岩石烃源岩产烃率的定量评价方法,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的总生烃量和总资源量定量预测表明:炭质泥岩对侏罗系生烃总量和油气资源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8%和41.7%,整体提升了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资源潜力,煤型气的资源潜力大幅度提高,对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9.
基于表面位移的公路滑坡监测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慧  李红旭  盛谦  邬凯  李志勇  岳志平 《岩土力学》2010,31(11):3671-3677
公路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但对运营期公路边坡进行长期监测并成功预警的实例却很少。主要原因是公路边坡点多、线长、规模小、缺乏详细的地质勘探资料、监测费用高、预警难度大。利用拉索触发式位移计对滑坡表面位移进行监测,精度可达1 mm,通过电信的GPRS公网实时传送到远程监控中心,全程自动化,且费用低。同时,利用有限元商用软件 PLAXIS的强度折减模块和塑性分析模块对不同参数组合进行计算,在缺乏滑坡岩土体强度参数、渗透系数、土-水特征曲线等资料的情况下,建立滑坡安全系数与表面监测位移的关系, 从而通过表面位移量的变化进行阶段式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出的方法已在湘西某高速公路滑坡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0.
寒武纪初期不仅发生了宏体生物大爆发,而且也出现了地质历史时期少见的蓝细菌鞘体大规模钙化事件.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海水化学性质的转变对真核生物的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转变对微生物岩发育特征以及蓝细菌钙化事件的产生有无影响,目前尚不明确.鉴于此,对华南上扬子北缘汉南—米仓山地区上埃迪卡拉统—寒武系第二统多个典型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