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614篇
地质学   642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0篇
  1964年   5篇
  1935年   5篇
  1934年   4篇
  1926年   3篇
  1925年   3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 前  言已工作的地区和目的:胡沙河谷位于马沙布如姆山峰(7921m)S-SE方向约45km。从沙约克河谷(印度盆地)汇合处约7km联结萨特如河谷。萨特如河在与胡沙河交汇之前曾急遽转弯,所以,最后的一条支流看起来是胡沙河谷的直接延续物。胡沙河的全部水系盆地位于北纬35°15′—35°40′和东经76°10′—76°35′之间。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胡沙与马沙布如姆河谷地质和岩石的新资料。事实上,在L.巴尔布秀领导下,阿布鲁齐地质工作者的探险是企图征服K6山口,由D.亚历山大采集了55块标本,那些标本后来由米兰大学的E.G.曼辛尼进行过研究1。…  相似文献   
52.
1992年3-5月极星号ANT/秋季航次,对南极威德尔海东北海域浮冰区形成期新冰生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海冰物理结构特征与海冰生成环境及其形成过程有很大关系。冰体结构以颗粒冰、柱状冰以及混合冰为主,以颗粒冰为主结构的海水较多地聚集浮游生物细胞,消耗部分冰中营养盐,柱状冰较少聚集生物细胞,其营养盐波动较小,同时,新形成期海冰中,叶绿素含量普遍低于一年冰,而营养盐含量则较高,基本处于初始状态,由此  相似文献   
53.
火山岩熔融,结晶,淬火实验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福建,江西,河南等地某些典型玄武岩和部分安山岩以及意大利威苏维火山的白响岩质碱玄岩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包括熔融,结晶,淬火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熔浆成分对首晶矿物的影响,阐明了晶体形态与结晶温度,生长速度及成核密度的关系,研究了斜长石,白榴石的晶出及其矿物学,岩石学意义,论述了橄榄石,辉石的成分特生上春晶出后熔浆成分的演化趋势,讨论了单斜辉石的淬火效应与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54.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7  
本文选择了铜陵地区主要岩石类型的代表性岩体中黑云母为测定对象,准确地测定了侵入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内侵入岩的年龄均小于140Ma,属燕山晚期的产物,后期热事件为成矿时代,晚于岩浆侵入时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KAr法、RbSr法同位素年龄产生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55.
本文阐述了三种用偶极测井资料分析各向异性的方法,并将三种方法应用于超声波偶极测井资料,它们以各种异性介质中弯曲波的分裂现象和那些类似于VSP数据处理中得到的技术为基础。实验室测定的偶极数据被用来模拟弯曲波在横向各向同性地层中的传播。并被用来检测和比较上述三种方法。实验室数据的振幅和质点运动分析表明;只有快弯曲波的极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快波主方向一致。慢波比快波容易激发得多,振幅也强很多,但易受干扰并  相似文献   
56.
马厂箐铜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体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马厂箐斑岩型铜矿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在~3He/~(36)Ar-~(40)Ar/~(36)Ar和~(40)Ar/~4He-Rc/Ra空间,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正相关.由这种相关性确定出,成矿流体为地壳和地幔两个端元流体的混合物.其中,前者为富含地壳氦但具空气氩同位素组成特征、贫硫和碳等挥发份的大气成因低温地下水,后者为由形成马厂箐富碱斑岩体之壳慢混合岩浆分异出的富含硫和碳等挥发份的高温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57.
一些研究组一直在致力于积累时段长达10年以上的各种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参数可靠资料。资料的积累可使他们得以辨明这些资料中的背景波动特征,从而能够不存偏见地去考察它们与地震发生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8.
苏州地区I-A型花岗岩特征与成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岩浆物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对苏州地区I型和A型花岗岩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I型花岗岩为晚侏罗世火山弧压性环境产物,侵位较深;而A型者为A2型花岗岩,为早白垩世造山后张性环境产物,侵位较浅,具晶洞构造.A型比I型花岗岩以酸度、碱度、Al,F含量高而H2O+含量低,以REE及不相容元素丰度高,负Eu异常强,而w(LREE)/w(HREE)低为特色.A型者矿物结晶顺序先浅色后暗色,暗色矿物以富铁贫镁、REE分配系数高及负Eu异常明显及长石富碱贫钙,而与I型花岗岩不同.A型者副矿物40余种,属锆石-褐帘石-萤石型,锆石结晶温度高,(110),(111)晶面发育;而I型者仅10余种,属榍石-锆石-磷灰石型,锆石结晶温度低,(100),(311)晶面发育.I型花岗岩为幔源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及AFC作用产物,而A型花岗岩为残余下地壳(麻粒岩相)熔融后分离结晶产物,二者并非同源岩浆演化关系.A型比I型岩浆来源浅,酸度大,含水少;故岩浆密度小,粘度大,上升慢,冷凝长.受密度筛影响,A型花岗岩岩浆房及侵位深度小于I型  相似文献   
59.
准分子激光ICP-MS矿物原位微区分析发现, 来自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典型地区(双河、毛屋、碧溪岭及仰口)的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中石榴石Ce异常从正到负高度变化. 绿辉石或单斜辉石也表现出类似的Ce异常特征, 但变化幅度小于石榴石. 这种Ce异常高度变化的现象仅见于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强烈风化剖面中. 因此, 这一结果表明大别-苏鲁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中存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风化沉积物, 这些陆壳物质的深俯冲对地幔的改造和物质再循环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多年冻土地区建筑物地基的热稳定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mal stabilization of soils (including freezing of thawed soils and cooling of permafrost) is known to be the effective method providing stable support for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in cold regions.Seasonal thermo-stabilizers (STS) are mainly used in construction. The predicted climate warming because of natural and man-caused factors determines wide application of STS in permafrost regions. A STS transfers heat from its underground part (evaporator) to the aerial part (condenser) owing to natur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during a cold season. We have been working out and manufacturing different types of two-phase, vapor-liquid STS. Aluminum alloys are used in our STS to prevent corrosion and to increase their efficiency. They are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of Western Siberia, in particular, at the railway Obskaya Bovanenkovo.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new STS, the results of their experimental study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as well as experience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