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3篇
  免费   2703篇
  国内免费   2085篇
测绘学   678篇
大气科学   1559篇
地球物理   3614篇
地质学   5374篇
海洋学   1336篇
天文学   848篇
综合类   810篇
自然地理   121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684篇
  2017年   675篇
  2016年   784篇
  2015年   762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752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The Central Gas Field is a famous large-sized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of China. However, identification of main gas sources of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this gas field remains puzzling. On the basis of a lot of geochemical data and geological research on natural ga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natural gases from Ordovician weathered crust reservoirs in the Central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tural gases from Ordovician weathered crust reservoirs in the Central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have similar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to highly mature and over-mature dry gases. Both coal-derived gases and oil-type gases coexist in the Central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The former was derived mainly from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 measures and the latter from Lower Paleozoic marine carbonate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al-derived gases occur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Gas Field while oil-type gases may be produced mainly in the northern, we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Central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相似文献   
132.
Three new species of fossil dragonflies assigned to Sinokaratawia Nel,Huang and Lin in family Campterophlebildae,i.e.S,daohugouica sp.nov.,S.magica sp.nov.and S.gloriosa sp.nov.,and new materials of male S.prokopi Nel,Huang and Lin,2007 are described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Daohugou,Inner Mongolia,China.An emended diagnosis of genus Sinokaratawia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3.
CBERS-02B星HR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BERS-02B星搭载了高分辨率全色相机HR和多光谱传感器CCD,HR影像可以与CCD影像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新的影像,既保持HR的高空间分辨率又保持CCD的光谱分辨率,HR影像同样可以与其它传感器影像融合形成新的影像。本文使用6种不同的融合方法融合HR与多光谱CCD以及SPOT5多光谱影像,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得到了HR与SPOT5多光谱影像融合较好的方法,表明了HR与其它传感器影像融合的潜力,同时也对HR和SPOT5多光谱融合影像及与CCD融合影像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4.
水文时间序列周期识别的新思路与两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桑燕芳  王栋 《水科学进展》2008,19(3):412-417
针对水文序列周期识别的困难,提出首先对原序列处理,再识别周期的新思路,同时提出两种新方法:一种是模拟延长序列法,即通过建模延长原序列,再应用最大熵谱分析法(MESA)对延长序列识别周期;另一种方法是构建主频序列法,应用小波重构法重构原序列主频部分,然后应用MESA对重构序列进行周期识别。结合实例,运用多种方法对同一序列进行周期识别。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序列长度偏短、偏态性、复杂随机成分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单一处理方法(周期图法、FFT、MESA、小波分析)周期识别效果并不理想,而使用两种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或消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周期识别效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5.
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部的南襄盆地,主要由泌阳凹陷、南阳凹陷和襄樊凹陷组成.该盆地及邻域的壳幔结构主要特点是中部地壳明显比两侧地带厚,而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薄于两侧;Moho界面起伏较大,盆地中部Moho界面深约30 km,盆地边缘约35 km;Moho界面起伏与盆地呈"镜像关系";地震软流圈顶部在盆地一带表现为凸起"柱状"形态,最浅约70 km.根据该盆地内控制凹陷的断层形态以及泌阳凹陷油气条件,预测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36.
山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山西省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7.
王福  裴艳东  刘志广  田立柱  王宏 《地质通报》2008,27(7):1054-1059
取自黄骅港防波堤两侧海区的7个无扰动柱状沉积物岩心的^137Cs示踪研究显示.该区^137Cs曲线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不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未检测到^137Cs),②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检测到^137Cs),③未检测到^137Cs的曲线。^137Cs示踪的沉积速率结果显示:①NE向伸展的防砂堤截断原SE向的沿岸流后,造成了黄骅港防波堤两侧近岸差异性现代沉积过程,即堤北侧距岸约4km以内海区现代沉积速为0.69~1.12cm/a,堤南侧距岸约4km处的站位8以内无沉积物沉积;(2)防砂堤南侧的岸外10km、水深约-4m处,存在一个速率高达1.36cm/a的现代沉积中心。上述结果与前人的工作成果对比表明,黄骅港建港前后,现代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变化主导了现在的地质环境变化.应当引起人们的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38.
赵振宏  王冬  陶正平  李瑛 《地质通报》2008,27(8):1131-1137
地下水流系统和循环模式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形成机理的基础,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高原在含水系统和众多地下水排泄区的控制下,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循环深度、相互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PACKER系统分层试验测定的不同深度水头的数据证明,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流系统存在托斯多层水流模式,区域性水流系统一般包含浅循环、中间循环和深循环3个循环系统。浅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在200m以内,深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大于400m。  相似文献   
139.
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缝洞型潜山油气藏构造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岛油田古潜山油气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埕岛地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并经受了多期次的断裂与剥蚀作用,为油气成藏创造了良好条件。埕岛油田古潜山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即埕北20断层下降盘的西排山,上升盘的中排山和东排山,三个潜山带成帚状敛于凸起最南端,为几个二级构造单元交汇处,构造应力较发育。埕岛油田有三种储集空间类型:晶间孔隙、溶蚀孔洞和裂缝。  相似文献   
140.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