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6篇 |
免费 | 1849篇 |
国内免费 | 11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97篇 |
大气科学 | 636篇 |
地球物理 | 872篇 |
地质学 | 2833篇 |
海洋学 | 706篇 |
天文学 | 74篇 |
综合类 | 322篇 |
自然地理 | 4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51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267篇 |
2021年 | 345篇 |
2020年 | 279篇 |
2019年 | 286篇 |
2018年 | 286篇 |
2017年 | 282篇 |
2016年 | 248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294篇 |
2013年 | 320篇 |
2012年 | 349篇 |
2011年 | 321篇 |
2010年 | 311篇 |
2009年 | 309篇 |
2008年 | 332篇 |
2007年 | 302篇 |
2006年 | 284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Middle Triassic post-orogenic extension on Hainan Island: 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constraints of bimodal intrusive rock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NG LiMei CHEN HanLin DONG ChuanWan YANG ShuFeng SHEN ZhongYue CHENG XiaoGan FU LuLu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13,(5):783-793
This work studies new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and zircon U-Pb ages for bimodal intrusive rocks from Xinglong region, Hainan Island. Zircon U-Pb dating yields mean 238 U/ 206 Pb ages of 238 ± 2 Ma and 234 ± 2 Ma for diabasic and granitic phases,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the Middle Triassic emplacement. The diabase and granite bodies were formed from discrete mafic and acidic magma sources that experienced local mechanical mixing at their mutual contacts. Although SiO 2 content of intrusions is bimodal, trace element ratios indicate that both were formed in a post-orogenic extensional setting.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 reflects a shared EMII type enriched mantle source component, possibly influenced by subduction-fluid metasomatism. 相似文献
102.
地震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完成该项工作往往需要经历多个环节,而多工序或长周期的研究分析降低了勘探效率.基于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其在地震响应上所具有的特点,本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用于智能提取、分类并识别地震油气特征.卷积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强适用性、强泛化能力,使之可以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未解释地震数据体进行全局优化提取特征并加以分类,即利用有限的已知含油气井段信息构建卷积核,以地震数据为驱动,借助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识别蕴藏其中的地震油气特征.将本方案应用于模型数据及实际数据的验算,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与实际钻井信息及基于多波地震数据机器学习所预测结果对比,本方案利用实际数据所演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本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缩短相关环节的周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103.
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地-造山带体系在西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盆-山耦合过程与成矿的研究是当代地质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盆-山耦合体系演化、铀矿化目的层改造作用、砂岩型铀成矿理论为基础,将柴达木盆地北缘划分成四大构造单元,讨论了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盆-山耦合特征,分析了盆-山耦合体系对侏罗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改造作用,指出了该区的主要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104.
红树林的种间结构组成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红树林种间分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基于遥感手段的红树林监测中的难点。针对该问题,以人工种植为特点的广西茅尾海红树林遥感种间分类为例,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思想,提出了一种现场样本与分割对象相结合的红树林种间分类方法。利用GF-2 PMS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湿地典型植被精细分类和空间分布研究,并将分类结果与基于像素和传统面向对象SVM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总体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更适合用于茅尾海红树林湿地典型植被分类;对于局部混生明显的区域使用基于像素SVM分类方法效果会更好;传统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中将整个影像分割对象单元作为训练样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使用文中提出的样本选择新方法进行面向对象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达到了93.13%,Kappa为0.89。 相似文献
105.
光学和SAR等对地观测卫星需要经过成像、辐射/几何校正等处理和不断的时序积累,才能为计算机解译提供精度高、稳定性好、时间持续的数据和特征。传统中低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通常基于地理网格内地物目标电磁波散射特性简化为理想点目标的假设,进行逐像素处理。然而,高分宽幅、大斜视、多通道等新体制卫星的工作模式更加复杂,其数据处理对星地全链路各环节产生的误差非常敏感,对成像参数标定或估计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时基于理想点目标假设来进行参数估计、成像及校正处理的方式已难以满足处理精度要求。并且,近年来多体制卫星组网式协同和融合应用的新发展,也使得当前的理想点目标假设难以表征和建模多源多时相数据特征。为此,本文提出了多体制遥感卫星成像数据高精度处理的新方法,首先创新提出了“超像素”的概念和表征理论框架,建立了基于超像素的精确成像模型,然后通过挖掘超像素稳定特征并借鉴生成对抗学习机制,实现了星地全链路高耦合成像参数的高精度估计和持续精化,有效提升了多体制遥感卫星成像数据产品的精度,为计算机解译提供了好的数据产品输入。 相似文献
106.
基于CryoSat-2 SARIn模式L1b数据,利用干涉处理法生成了南极Grove山地区DEM(CS2-SWDEM),并与CryoSat-2 L2高程脚点数据及4种南极DEM进行比较分析。针对CryoSat-2基线C数据存在的卫星姿态问题进行了侧滚角校正,此外,利用模型模拟了Grove山地区CryoSat-2雷达穿透影响。结果表明,CS2-SW DEM与REMA和TanDEM-X DEM符合较好,高程差异分别为-3.57±4.71 m和-0.28±4.68 m,其中和REMA的高程偏差主要由雷达穿透引起。同时,CS2-SW DEM精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7.
对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白垩系黑层和红层沉积岩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层有机碳含量高于红层5~10倍,红层和黑层饱和烃主峰碳数分别为nC25和nC23;黑层和红层沉积有机质的母质来源都以水生植物和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非常有限;但饱和烃的分布和主峰碳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有机母源物质在种群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水体温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即红层发育时期水体温度可能高于黑层沉积时期。而在高温度条件下,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造成原始有机质产率和有机质沉积保存量低可能是红层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松辽盆地位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北部,其主体部分位于黑龙江板块群的中部。松辽盆地整个上部地壳所受到的挤压应力场在南北两大地区存在空间差别。在板块构造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内的地震长剖面资料,研究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通过分析认为,滨北地区东、西部多为隆起或斜坡区,而中部多是凹陷,从南向北,地层沉积厚度逐渐变薄。早期的断层活动导致了凹陷内凹隆相间的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09.
粤北笋洞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笋洞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为189.1±0.7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 CaO/Na_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Th,U,Ce,Sm,Y,亏损 Ba,Sr,P,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6.6~8.8,(La/Yb)_N=6.44~10.74),Eu亏损明显(δEu=0.14~0.31);它具有低的ε_(Nd)(t)(-11.4~-9.3),高的δ~(18)O(10.2~12.7‰)、(~(87)Sr/~(86)Sr);(0.72949~0.74923)、~(206)Pb/~(204)Pb(18.180~18.488)、~(207)Pb/~(204)Pb(15.655~15.661)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62~1933Ma)。上述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以泥质成分为主的古-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110.
藏北羌塘盆地晚侏罗世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沉积环境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胜利河油页岩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具单层厚度薄、区域延伸长的特点,为羌塘盆地新发现的又一处海相油页岩.采用GC-MS(IRMS)分析方法对该油页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胜利河油页岩(11层以及13层)含有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正构烷烃呈前高后低的单峰型分布,nC15、nC16为主峰碳,轻烃组分占有绝对优势,OEP值0.96~0.97,接近平衡值1.00,Pr/Ph为0.57~0.75,显示弱的植烷优势;萜烷丰度顺序为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规则甾烷呈不对称的"V"字型分布,表现为C27》C29》C28的分布特征.这些特征与剖面中其他岩性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9层泥晶灰岩C21-/C21 值为0.86,轻烃优势并不明显;14层泥灰岩C21-/C21 值为0.41,具有明显的重碳优势;9层泥晶灰岩以及12层泥灰岩规则甾烷呈C29》C27》C28的特征也与油页岩层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油页岩层与其他岩性间生物母源输入的差异,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沉积环境的不同.胜利河地区油页岩的形成是综合因素控制的结果,古地理变化、海平面升降、生物群差异以及气候的变化均对该区油页岩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