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6篇
  免费   1213篇
  国内免费   1870篇
测绘学   922篇
大气科学   676篇
地球物理   1167篇
地质学   3579篇
海洋学   1242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455篇
自然地理   89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3组含水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1年的近20年间,地下水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于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温度呈上升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而地下水活动和大气降水的增强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孔隙承压水温度的上升作用更加明显;对于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其温度呈上升变化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普遍超采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52.
桥墩附近四面体透水框架抛投防冲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抛石防护方法和土工织布上加压载防护方法的优缺点,对桥墩冲刷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桥墩周围抛投四面体透水框架进行防护的防护效果。从而证明了“四面体透水框架抛投防护方法”对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3.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演化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框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青藏高原东缘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吸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变形的调节带。本文所获得的最新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具有更加复杂的地质历史。测年结果表明,高原东缘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于古元古代(2401~1912Ma)。这一古老基底首先受到中元古代构造热事件(1361~1040Ma)的影响,随后受到新元古代与弧岩浆活动有关构造热事件(791~817Ma)的强烈改造。松潘—甘孜复理石杂岩的基底是亲洋壳型的,形成于晚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解作用(681~655Ma)。高原东缘的前寒武纪微地块可能是由这次裂解作用从扬子或青藏地块拉裂出去形成的。这些微陆块先增生拼贴于东冈瓦纳大陆、然后又从中裂离,并最终卷入高原东缘的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伴随东冈瓦纳大陆裂解,高原东缘古特提斯洋于石炭纪至二叠纪早期拉开(328~292Ma),经早中生代弧-陆碰撞作用闭合(224~213Ma)。中侏罗世这一地区发育显著的构造岩浆活动(175Ma),但其动力学背景仍不十分清楚。晚白垩世岩浆活动(97Ma)可能是印度板块初始俯冲阶段的产物。新生代岩浆作用(18Ma)与陆-陆碰导致的大规模走滑断层作用所引起的同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54.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在地震勘探成像处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性能大规模并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计算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有了很大进步。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庞大的数据规模与海量计算对计算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峰值速度最快的商用超级计算机系统,无论是硬件平台建设还是应用软件的配置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基于该系统设计的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炮域)PSDM软件,采用动态负载平衡并行计算模式,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5.
红石地区叶家小湾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花岗岩是金矿的有利赋矿围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与燕山晚期 浆活动密切相关,叶家小湾金矿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红石地区开展找金(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6.
固体进样技术应用于土壤样品测量领域,一直受制于样品粒径的限制,无法应用在配有气动雾化器的分析仪器上。本文系统研究了土壤样品超细粉碎技术,在乙醇介质下,数分钟内将其粉碎至微米级,经此制成的固体悬浮液直接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可以避免气动雾化器的堵塞。标准物质测定表明,样品粒径为6.8μm时,固体悬浮液进样仍然存在干扰,通过在固体悬浮液中加入少量氢氟酸和硝酸,对固体悬浮液进行改性,减小了固体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粒径,从而减少了样品粒径的影响,可用ICP-MS测定土壤中锂铍钒铬镍铜锌铷锶镉铯钡铅等13个微量元素。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本方法的最大相对误差在10.5%左右,多数元素的相对误差小于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4%(镉元素除外),满足了DZ/G 0130—2006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57.
正1 Introduction The Sandbian-Katian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transition from"hot-house"in the Lower Ordovician to"ice-house"in the end-Ordovician (Trotter et al.,2008).During this interval,the South China Block was located in the equatorial region (Torsvik and Cocks,2016),with the widespread accumulation of Pagoda and Linhsiang formations (Zhan and Jin,2007).Although these strat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decades and their  相似文献   
958.
首次记叙了发现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大地区上石炭统土坡组上部和羊虎沟组下部的鱼类鳞片,其种类与在宁夏中卫纳缪尔期地层中发现的鱼类相似,均属古鳕类(Palaeoniscoids);同时还记述了一枚产于土坡组上部的脊椎动物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959.
地质图切剖面中褶皱构造的计算机辅助编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计算机对褶皱的处理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实用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兰姆赛分类方案为基础,通过褶皱形态的几何特征分析,提出一种针对简单背,向斜构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算法,并编写出相应的褶皱剖面形态的模拟程序,利用各种不同形态的褶皱实例进行试验。证明该种算法正确可靠,将其嵌入作先前开发的地质图切剖面编绘程序中,可大大提高地质图切剖面编绘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960.
青藏高原中部北北东向深部负磁异常带的成因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根据最新测量获得的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异常图 ,经不同高度向上延拓后 ,发现在测区东部 ,即青藏高原中部自柴达木向西南延伸的广大地区 ,出现一条极为明显的北北东向负磁异常带。从对航磁区域场的分析 ,并结合人工地震、重力计算莫霍面深度、热水活动、最新火山岩活动、地貌特征和天然地震活动等多种资料的解释 ,认为负异常带是由于深部热流沿北北东向上升引起局部岩浆熔融 ,使上地壳下部具有较高的地温 ,导致磁性层底部消磁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也加快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 ,为高原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