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3篇
  免费   1184篇
  国内免费   1891篇
测绘学   1001篇
大气科学   728篇
地球物理   959篇
地质学   3274篇
海洋学   860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426篇
自然地理   69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Using the global chemistry and transport model MOZART,the simulated distributions of tropospheric hydroxyl free radicals(OH) over China and its sensitivities to global emissions of carbon monoxide(CO),nitrogen oxide(NO x),and methane(CH 4)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Due to various distributions of OH sources and sinks,the concentrations of tropospheric OH in east China are much greater than in west China.The contribution of NO + perhydroxyl radical(HO 2) reaction to OH production in east China i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at in west China,and because of the higher reaction activity of 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NMVOCs),the contributions to OH loss by NMVOCs exceed those of CO and take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summer.The results of the sensitivity runs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ropospheric OH in east China from 1990 to 2000,and the trend continues.The positive effect of double emissions of NO x on OH is partly offset by the contrary effect of increased CO and CH 4 emissions:the double emissions of NO x will cause an increase of OH of 18.1%-30.1%,while the increases of CO and CH 4 will cause a decrease of OH of 12.2%-20.8% and 0.3%-3.0%,respectively.In turn,the lifetimes of CH 4,CO,and NO x will increase by 0.3%-3.1% with regard to double emissions of CH 4,13.9%-26.3% to double emissions of CO and decrease by 15.3%-23.2% to double emissions of NO x.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危害棉花最重的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和棉盲蝽象4大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时段的气候条件和麦棉套种棉田生态因素,分析了4大害虫大发生的原因及预测预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3.
高分辨率WRF三维变分同化在北京地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进北京地区的天气预报,建立了一个基于三重嵌套区域(27/9/3 km)的WRF三维变分同化(WRFVar)和WRF模式的高分辨率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Rapid-Up-date Cycle)系统,并针对2006年8月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一系列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的快速更新循环系统很好地预报出了此次强降水过程;在WRF三维变分同化里调节背景场误差和观测误差,提高了降水预报的效果;插值得出的3 km背景场误差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近似在3 km分辨率的WRFVar中使用,用户可以不必积累高分辨率的预报场去计算背景场误差,从而节省大量计算资源。3 h频次的RUC已经能满足预报要求,更高频次(1 h)的RUC并没有导致预报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4.
海陆风研究进展与我国沿海三地海陆风主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晓暖  范绍佳 《气象》2013,39(2):186-193
海陆风是发生在海岸附近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中尺度环流,对沿海地区天气气候和环境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海陆风研究进展与我国华南、长三角和环渤海3个不同地区海陆风的主要特征.海陆风研究可分为观测研究、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全球高、中、低纬沿海地区都有海陆风.海陆风理论研究已从20世纪20年代力的平衡分析发展到海陆热力平衡非线性动力学解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海陆风的参数化,模拟研究已逐步成为主要手段.我国华南、长三角和环渤海3个不同地区海陆风有明显差异,海风盛行和结束时间不尽相同,低纬地区海风出现较晚,甚至可持续至午夜时分.海陆风有可能造成污染物的累积,使空气质量变差,应引起沿海地区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5.
对邕宁2004年夏季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阐述,对高温天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稳定的副热带高压与热带风暴共同影响是本次高温过程的主要特点,持续稳定的下沉气流,也是造成高温天气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刘世祥  樊明 《干旱气象》2000,18(1):39-42
文中介绍了机交互处理系统中用于客观分析和图形低处理矩形网格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经纬度坐标向网格坐标和屏幕坐标的目标转换以及离散点资料向网格点的自动插值。计算机自动设计的网格,其范围和格距的大小具有可变性,为资料的经处理、天气图的填绘1、图形图象的缩放与漫游等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7.
考虑一个方程和非线性边界条件耦合的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组,运用Scaling方法、Green函数、Schauder估计等方法,研究该方程组解的爆破速率,并给出非线性反应项和吸收项对爆破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青藏高原四季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60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常用的四季划分方法在高原的适用性,指出各种四季划分方法的不足和局限,并根据四季持续时间的合理性、物候特征、海拔高度、气候(温度)分布特征等因素提出了针对不同的生产、生活目的而建立的新四季划分方法。探讨认为:(1)根据高原物候特征和气温相结合的方式得到的"物候四季划分方法"即"4℃-12℃-10℃-1℃"对高原农牧业尤为适合;(2)"海拔季节划分方法"对高原旅游和人们衣着尤为适合,海拔季节划分方法把高原分成二个区:海拔4000m以上四季划分方法为"5℃-12℃-12℃-5℃",4000m以下四季划分方法为"5℃-15℃-15℃-5℃;"(3)"生活季节划分方法"对高原不同区域的生产生活尤为适合,生活季节划分方法将高原分为三个区:Ⅰ区四季划分方法为"6℃-16℃-16℃-6℃",Ⅱ区四季划分方法为"5℃-12℃-12℃-5℃",Ⅲ区四季划分方法"7℃-7℃"划分春冬和秋冬,不存在夏季。最后,综合以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初步定义"高原普适季节划分方法"即"5℃-15℃-15℃-5℃"为高原总体的四季划分方法,对高原整体的国民经济和政府活动、旅游、人们的衣着、生活生产、季节类产品的销售具有总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赣南河草坑铀矿田蚀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着重对河草坑铀矿田近矿围岩蚀变特征、分带特征以及蚀变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表生氧化作用,近地表蚀变岩石多表现为紫色,向下转变为绿色;碱交代以钾交代为主,而钠交代较弱;矿田蚀变依据时间先后可划分为5个阶段。剖面系统取样分析结果揭示:在蚀变、矿化及成矿过程中U与Fe2O3、Be、Pb、W等呈正相关关系;U与Cu、Zn因矿化类型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而U与Mo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