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530篇
地质学   662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36年   4篇
  1926年   4篇
  192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 引言碳氟磷灰石(海相磷灰石)包括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海相沉积磷酸盐矿床中,这些矿物是在正常海水补充了磷酸盐的情况下合成的。Martens和Harress(1970)经过实验证明,海水中的镁限制了磷灰石的沉淀。Natlan、Lucas和Atlas(1976)进一步研究了这个问题,Martens和Harriss发现海水中非均质磷酸盐沉淀在前8个月并无结晶作用发生;无独有  相似文献   
72.
<正> 前言对金属硫化物分解产生的硫气体进行分析,可应用于隐伏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探工作中。有数名勘探人员报道了硫化物矿化地区H_2S和SO_2的野外测量成果,但由于它们省略了分析过程中的全部细节,所以对其进行评价是困难的。同H_2S一样,对硫化物矿化和地热地  相似文献   
73.
这篇文章回顾了在过去和现在的地震学研究中绘制芬诺斯坎以及邻近地区浅部地壳和软流圈横向非均匀性方面所做的工作。这里所获得的大多数的成果是由覆盖于 OSLO 地堑北部的大点距的 NORSAS排列中所得到的高精度的数据推导来的。这一排列所布置的区域已经用了新的 P 波旅行时间和振幅分析技术极详细地绘制了地震剖面图。在 OSLO 地堑区,地震异常曲线同地堑表面的形态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相关关系.也没有表现出和有关的重力异常有明显的联系。芬诺斯坎岩石圈的整个特征在地震波速度方面有百分之几的波动。还有某些迹象表明在加里东以前的岩石圈同波罗的海岩石圈比较起来是复杂一些的。我们感兴趣的在斯甚的纳维是在亚南部的浅部岩石圈中发现一个十分显著的地震速度异常,估计该区地壳厚度为250km。在 NORSAR—北大西洋,NORSAR—苏联西部和 NORSAR/联合国—南欧之间的波程上,我们已经观察到了深达500公里以上的地幔的横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74.
小笠原岛弧     
小笠原岛弧(Bonin Arc)是一个发育良好的岛弧,与其共生的有一条深海沟、一条活火山链和一个弧后盆地,小笠原岛弧大约有1100km长,南北向延伸,其范围在北纬35°—25°、东经139°—145°之间,前边面临太平洋板块,后边是四国海盆(见图1),在其北端,小笠原弧形成了与东北(Tohoku)弧和Seinan(西南)日本弧之间海沟-海沟-转换断层或海沟-海沟-海沟的三联点的一部分,马里亚纳岛弧沿着小笠原弧线继续向南延伸,小笠原弧和东北弧之间没有明显的地貌界限,但人们凭借相模(Sagami)海槽的凹陷可以推断出来,比起北缘来,小笠原弧的南部边界更不明确。小笠原岛弧作为从北到南的同一形态  相似文献   
75.
安大略省Abitibi“绿岩带”以往的黄金生产情况和金的储量估计表明,Kirkland湖—Lardar湖矿区中70%的金矿和Porcupine矿区中60%的金矿产于长英质侵入体内或其附近。然而,长英质侵入体对脉状金矿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加拿大Arrow和Murphy—Garrison矿床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金矿化只限于石英脉周围的黄铁矿化蚀变带,这些石英脉产于侵入体和其周围玄武岩中的裂隙内;2)加拿大Arrow矿床的金矿化产于侵入体中,而Murphy—Garrison矿床的矿化则产在玄武岩中;3)加拿大Arrow矿床中,形成石英的流体至少有两种:早期的流体同时沉淀了方铅矿;晚期的流体使二长岩蚀变,并沉淀了金;4)加拿大Arrow矿床中,二长岩的原生矿物组合和石英脉的液态包体显示出CO_2具高的活动性。这些资料表明:这两个矿床的矿化发生在成矿过程中的晚期,并受构造控制。但这些资料尚不足以确定侵入体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Kaap Valley英云闪长岩侵入体的形成年龄约为3500Ma,是侵位于巴布顿绿岩带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岩套中年龄老而且规模最大的深成侵入体之一。虽然在许多方面与该岩套中的其它深成侵入体相似,但Kaap Velley英云闪长岩体在化学成分上更富镁铁质,其中以角闪石而不是以黑云母作为主要的镁铁矿。此外,它还富含稀土元素。这些特征表明:仅仅用简单的高度部分熔融来解释该英云闪长岩的成因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需要更多的富长英质的奥长花岗岩从同一源岩中分熔出来。所以,不如把Kaap Valley英云闪长岩的原始岩浆看作是一种富含镑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并可能溶有CO_2气体相而且被镁铁质物质混染了的奥长花岗质岩浆。英云闪长岩中角内石的晶形和成分与那种认为角闪石是岩体侵入时没有被消化尽的镁铁质的变质火山岩围岩中的角闪石作为捕获晶保存下来的认识相矛盾。因此,可以推断岩浆的混染作用应该发生在岩体侵位以前。可能的形成机制是原始岩浆在深部混入和完全同化了基性的岩石,从而形成了一种相对偏基性的岩浆。在这种岩浆凝固时期,由于晶体发生分离并下沉而导致角闪石和角闪石十黑云母质英云闪长岩相的分凝作用。尔后,英云闪长岩浆大约是在3200Ma以底辟的方式侵位于目前所处的位置,而且在底辟作用过程中使与之接触的绿岩带发生变形。同时,底辟作用还改造了岩体本身原始的可能是近于水平的成分分带,其理有的几何图形最好可以解释为是一种由交叉构造线组成的棋盘格子构造。  相似文献   
77.
本文由R、E华莱士和邓大亮所著,发表于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Vol.70,No.4。原著分绪论、预报、非仪器异常和前兆的解释、评论和结论四部分,现就绪论、评论和结论二部分的译文刊出。)  相似文献   
78.
大陆内部的古缝合带是包括残余古海盆的变形地区.它们是在两个早先被海盆分开的大陆块或岛弧,在板块活动时期发生会聚碰撞时形成的。今天我们所得到的唯一记录,是这些地带的深海壳和古海底。它们代表了地球形成历史的94%。为了认识和解释这些古老地带,本文讨论了十条标准。为研究这些地带而制定的这个规划对美国具有很大的科学意义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比起其它大型国家科研项目来讲亦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