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530篇
地质学   661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36年   4篇
  1926年   4篇
  192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近年来为保护水生生物而确定的水质基准中,业已注意到物质的不同物理、化学形态和水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并以金属的安全含量作为水硬度的函数。在有关金属毒性基准的资料中,从已报导的数据看,差异非常悬殊。  相似文献   
62.
63.
上个世纪,人们对城市和定居点的设置位置和分布形态相继进行了研究。研究者们在许多原理方面各自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一方面由于研究结果存在着差异,且涉足的领域未能协调起来,另一方面,由于问题本身十分复杂,涉及到了多种变量,该理论体系一直处于缓慢的进展之中,这与在工业设置领域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Von Thünen 所著的《Der isolierte staat》是现代第一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的重要作品,它首版于1826年。  相似文献   
64.
迄今为止,所有成功的超高频调制光波测距仪均采用频偏法进行同步检测来实现距离测量。本文针对频偏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位偏移法进行同步检测,并介绍实现相位偏移法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5.
利用1985.25~1986.75期间中国综合系统世界时与BIH世界时之差进行了傅里叶分析,并用六个不同周期的调和项进行拟合。进一步用最大熵方法验证也证实了这些周期项。结果表明中国综合系统对于BIH系统的系统差看来主要与地球自转速率的周年和半年变化有关。周期较短的其他项也可能与自转速率的真实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6.
东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东布什维尔德杂岩体的铬铁矿矿床产于"东部苏长岩带"中,产在层状的大片基性至超基性岩内(图1).很早以前,A.L.霍尔把沃利凡次河到斯蒂尔普特河分布的那一部分岩带,划分了如图2所示的五个主要单元.本文重点讨论其中的临界带,因为正如霍尔所确定的,该带含有东带所有的已知铬铁矿矿床.临界带以其层状构造闻名于  相似文献   
67.
已有的冲沟发育问题,它的增长速度,可能损失的面积,以及在目前无冲沟发育(无黑钙土森林区)的新开发地区存在着的冲沟威胁等问题,引起科学研究和设计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68.
新方法计算机技术与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有可能使迄今一直以人工方法处理的各项地理学科研课题实行自动化。计算机制图,计算机绘表、数字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统计以及数量空间模式等等新方法一直在不断改进。由于使用这些新方法,目前,已经能够使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大面积的复杂的地理学课题的分析工作。而小范围的不甚复杂的课题可以广泛地运用小型计算机系统来解决。可是某些科学家、政策制订者和企业家对地理学研究在区域的、国家的与国际范围的合作项目与政策制订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对地理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作都没有给予足够的资助。  相似文献   
69.
The effectiveness of fertilizers for crude oil bioremediation in sub-Antarctic intertidal sediments was tested over a one-year period in a series of ten (10) experimental enclosures. Chemical, microbial and toxicological parameter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fertilizers in a pristine environment where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a (HDB) had not been stimulated by previous accidental spills or human activities. The low temperature of seawater (3-4 degrees C) had no obvious effects on the HDB community and the bioremediation process. Over 90% of n-alkanes were degraded in the first six months and most light aromatics (2-3 rings) disappeared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observation. The toxicity of oiled residues (Microtox(R) S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first 6 months of the process, but it increased again in the last months of the experiment. One of the fertilizers containing fishbone compost enriched with urea, inorganic phosphorus and a lipidic surfactant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e toxicity of oil residues in the last 3 months of the experiment. Interstitial waters collected below the oil slicks during the remediation showed no toxicity, and even stimulated Vibrio fischeri. When comparing all fertilizers to the control plots, a good correlation (r(2)=0.82) was found between the growth rate of HDB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n-alkanes in 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experiment only indicating that fertilizers were efficient for at least 3 months but their beneficial effects were lost after 6 months.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