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374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21.
掺杂作用与HW模型在掺杂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见齐  段振豪 《地球科学》1989,14(5):553-562
  相似文献   
922.
论德尔尼黄铁矿型铜钴矿床的成矿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区域深断裂带(即昆南深断裂)控制着华力西期超基性岩和印支期花岗岩的分布。由于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并在构造及岩性圈闭条件下,形成了德尔尼黄铁矿型铜钴矿床。上石炭统的下部片岩组含矿性较好,是区内矿源层之一,但矿质主要来自花岗岩岩浆热液。该矿区属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23.
924.
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明显受阴离子配位体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Cl~(-),SOi_4~(2-)HCO_3~(-)阴离子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分别对土壤吸附铜的干扰规律。运用反求吸附参数法评价了不同阴离子对铜吸附量的干扰程度,论证了土壤与地下水之间元素迁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925.
To reflect the historical changes,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concentrations, enrichment factors and burial fluxes of potential harmful elements (PHEs: Ga, Ge, Mo, In, Sn, Sb, Te, Tl, Bi, W and V) were determined in two sediment cores collected from Bohai Bay.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and chronologies were obtained from 210Pb activity-depth profiles. Two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in core 2 were observed: a higher rate of 4.78 mm/year before the 1960s and 2.93 mm/year since then. The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 in core 6 was 2.82 mm/year. The PHE concentrations and burial fluxes exhibited an obvious variation with the depth due to th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inputs. Especially,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and burial fluxes of PHEs occurred in the 1960s and 1980s, matching the large runoff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richment factors (EFs) of PHEs were compu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ir potential sourc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s of Sb, Te and Bi were higher than 1.5, revealing the anthropogenic inputs; however, the EFs of other PHEs were lower than 1.0, indicating the natural inputs. Moreover, the high EFs of Sb, Te and Bi appeared in the surface or subsurface layers, indicating that the extent of anthropogenic contamination enhanced in recent years. Sequential extrac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study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PH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Mo, Te and Bi in both cores and Sb and W in core 2 were medium due to their high availability in the exchangeable and carbonate-bound fractions.  相似文献   
926.
二连浩特一带境内外构造-成矿带的衔接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古南戈壁地区在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位于该地区东延长线上的二连浩特一东乌旗地区虽.开展了多年勘查和研究工作,但未能实现铜多金属矿的勘探突破,因此,确定两者是否属于同一成矿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在系统分析该问题研究背景、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该地区航磁特征、遥感影像特征和部分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27.
现代生物磷灰石及化石磷灰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现代脊椎动物牙齿及骨骼以及埋藏于黄土中的化石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它们主要由磷灰石组成,含OH、CO3^2-和有机质,结晶程度很差。现代生物磷灰石为羟基磷灰石。化石磷灰石具CO3^2-含量高,CO3^2-占据PO4^3-位置,并发生重结晶等特点,属碳羟磷灰石。化石化总趋势是有机质丢失,其它钙的磷酸盐溶解,CO3^2-一增中并置换PO4^3-进入晶格的磷灰石重结晶作用。生物磷石加热至1200℃,红  相似文献   
928.
某上游式尾矿坝安全性评价方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伟强 《地质与勘探》2014,50(4):783-788
尾矿库安全性评价在尾矿库运行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本文借助实际的工程实例,使用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结合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知识,深入的研究了尾矿库坝坡稳定性和尾矿渗流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和计算过程,对现有的尾矿库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同时,通过实验室重塑性试验取得了为矿体的各项参数,应用二维边坡稳定性和渗流稳定性计算软件对尾矿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对比解析法和数值法计算结果的异同,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尾矿库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29.
拉曼光谱方法测量流体包裹体的内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金刚石压腔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方法,获得了流体包裹体中H2O-NaCl体系的O—H、碳酸根的C—O、硫酸根的S—O和正庚烷-环己烷的C—H振动拉曼位移与温度和压力关系的表达式。该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实测流体包裹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内压,并可由此获得流体包裹体的p-t线或等容线。这不仅有助于精确获得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和形成压力,也可为研究和确定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组成和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0.
段安民  吴国雄 《气象学报》2003,61(4):447-456
对1958~1999年的7月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青藏高原区域大气热源强度(整层气柱的总非绝热加热率)做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大气热源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复杂,各地差异显著。前4个REOF型的加热中心位于高原东北部、高原西南部、克什米尔地区以及高原东南部地区上空。小波分析还表明各空间型都有2~4a的变化周期。文中计算了前4个RPC与东亚中、低空纬向风(U)、经向风(V)、纬向水汽通量(Q_u)、经向水汽通量(Q_v)的相关系数,并用这些相关系数构造矢量,进而分析其流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发现高原不同区域的大气加热异常所对应的东亚大气环流形势及降水也大不相同,由此表明,在研究高原加热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时,应注意加热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