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5篇 |
免费 | 425篇 |
国内免费 | 4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篇 |
大气科学 | 405篇 |
地球物理 | 501篇 |
地质学 | 1215篇 |
海洋学 | 172篇 |
天文学 | 225篇 |
综合类 | 233篇 |
自然地理 | 2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134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提议被28届国际地质大会通过,但并不意味着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是永恒的最佳选择。事实上,太古宙-元古宙界线划在何处还存在很多争论,现行的界线划分依据也期分期标准相悖。大量资料表明),2300Ma时曾发生全球地质环境的灾变,灾变前后的地质作用(尤其是表生地质作用),有明显变化,导致了太古宙与元古宙的一系列差别。该灾变与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 相似文献
52.
Shear Alteration, Mass Transfer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An Example from Jiaodong Ore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 Shandong, China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Deng Jun Zhai Yusheng Wang Jianping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China Yang Liqia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Fang Yun Faculty of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2000,11(3)
Since Ramsay and Graham (1970 ) system atically deliv-ered study results of ductile shear zone,the study on shearzone has been put forward rapidly and has obtained greatachievements.After the“gold- bearing shear zone” type ofmetallogenic model proposed by Bonnemaison(1986 ) ,lots ofstudies showed that large gold- bearing shear zone system,which underwent multi- stage and multi- level tectonic- m inerl-ization evolution,is a complex deformational metam orphic ge-ological body with different d… 相似文献
53.
利用2008—2012年北京城区平均5 km的高密度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城区近地面比湿、风向和风速的时空精细分布特征,初步探究了城市下垫面对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夏季白天北京城区为干岛,冬季城区表现为弱湿岛特征。受城市效应的影响,北京城区与郊区比湿日变化有明显差异。近地面10 m风受到地形、城市和季节性盛行风的共同影响。当气流经过城区时有明显的绕流现象。夏季05:00—10:00 (北京时,下同),受山风、弱的夏季偏南风和城市热岛共同作用,气流向城市中心辐合。冬季15:00—19:00,受季节盛行风偏北气流和谷风偏南气流的共同作用,在城区形成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辐合线。对风速研究发现:城市粗糙下垫面使北京城区风速减小,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存在一条“n”状的风速小值带。由此可见,除已开展较多研究的城市热岛效应外,北京城市效应对近地面湿度和风场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4.
55.
延庆-张家口地区复杂地形冬季山谷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基于2016年12月—2017年2月和2017年12月—2018年2月两年冬季的近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数据以及张家口探空数据分析延庆-张家口一带(包括张家口崇礼、赤城、海坨、小五台山区,延怀、怀涿、洋河、蔚县盆地以及北京延庆、昌平、怀柔部分平原地区)复杂地形的风场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复杂地形下局地风场的时、空变化规律,加深对复杂地形动力、热力作用对近地面风场影响的认识,为冬季山区风场预报以及复杂地形数值模式改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晴朗小风天风持续性作为矢量平均风速和标量平均风速的比值,可以作为研究风场变化规律的重要参数。根据风持续性的日变化特征,可以将研究区域内所有站点分为10种类型,分别代表不同局地地形特征的影响,风持续与风向变化的相关也很强。研究区域主要有3种类型的地形风:斜坡风、峡谷风以及较大尺度的山区平原风。不同地形特征下的风场、风持续性存在明显不同的日变化特征,山风和谷风相互转化的时间也不同,山区最早,盆地次之,平原区最晚;山风时段持续时间较谷风时段长,风速小;晴朗小风天实测风反映了实际风场的特征,而排除环境背景风场,弱化地形动力作用后整个冬季的局地风作为理论山谷风,更能反映热力作用下的山谷风特征。 相似文献
56.
Zhongjie Zhang Yanghua Wang Yangfan Deng Lin Chen Jing Wu Jiwen Teng Yun Chen Weiming Fan Giuliano Panza 《地学学报》2013,25(3):245-251
The mechanism of the disruption, both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oceanization of the commonly accepted long‐term‐stable Archaean craton,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The available models, all imply a bottom to top proces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1660‐km‐long transect across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NCC), we demonstrate that both the P‐wave velocity and density in the lowermost crust beneath the central sectio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f the south and north sections on the transect. These features are interpreted as geophysical signature of lower crustal underplating, which supplies sufficiently high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to trigger lateral flow of the lower crust. This magma underplating‐triggered bilateral lower crust flow may facilitate the lithospheric thinning by means of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and decompression melting, which infill the gap produced by the lower crust flow. The underplating‐triggered lower crustal flow can provide an alternative mechanism to explain the NCC lithosphere disruption, which highlights the crustal feedback to Archaean lithosphere disruption, from top to bottom. 相似文献
57.
系统梳理了节点-场所模型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分析枢纽地区节点与场所发展特点、探究枢纽地区类型特点、预测枢纽地区发展潜力等方面。基于高速交通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出未来节点-场所模型应用研究的重点方向:开展不同类型交通枢纽地区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协同作用研究,探索旅游地空间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平衡发展路径,探究不同要素流网络中节点城市的节点和场所协同发展,揭示节点-场所模型视域下地域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构建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通过加强节点-场所模型的应用研究,有利于优化地域空间结构,提升地域空间功能,丰富地域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对制定地域空间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8.
邓新民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7,(2)
本文将Fuzzy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与其它评价方法的比较,说明Fuzzy综合评判方法在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行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59.
介绍野外型断层活动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0.
Introduction Since 1920s, with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various as-pects and gradually deepene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NDR) activities in China,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work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IDNDR activities in 1999,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of IDNDR had presented 5 challenge fields, which the international d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