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出版年(降序)
出版年(升序)
被引次数(降序)
被引次数(升序)
更新时间(降序)
更新时间(升序)
杂志中文名(升序)
杂志中文名(降序)
杂志英文名(升序)
杂志英文名(降序)
作者中文名(升序)
作者中文名(降序)
作者英文名(升序)
作者英文名(降序)
相关性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The Mangshan Plateau is located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Huang He (Yellow River) just west of the city of Zhengzhou, well outside the Loess Plateau in central China. Mixing models of the grain‐siz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loess deposits are mixtures of three loess components. Comparison of the mixing model with existing models established for a series of loess–palaeosol sequences from the Loess Plateau indicates that the Mangshan loess has been supplied from a proximal dust source, the Huang He floodplain, during major dust outbreaks. The high accumulation rat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oess components, and especially the high proportions of a sandy loess component support this. Owing to the exceptionally high accumulation rates, the Mangshan grain siz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carbonate records provide a high‐resolution archive of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2.
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等,运用多层级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关联,分析城镇化健康效应在不同老年人群体间的差异,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自选择”机制对分析结果的干扰。结果表明:1)中国县区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居住于城镇化水平中等和城镇化速度较快县区的老年人更可能自评为健康;2)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关系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户口状态的老年人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对受教育程度较低、持有本地户口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升效益更大;3)控制了老年人居住“自选择”的干扰后,县区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的正向关联依然稳健,表明“自选择偏误”对中国县区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3.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资源。土壤质量涉及到动植物生产力,大气、水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将土壤质量评价工作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土壤质量评价,了解土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为土壤质量的改善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根据国外近10年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3个方面的指标。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应用较广,包括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相对土壤质量法等。掌握和了解国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对于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土地的分等定级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4.
工程上常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在处理常见的、 含厚软表层的海域场地时, 其计算结果往往产生较大的偏异. 为了研究这些计算偏异产生的程度, 本文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对典型海域工程钻孔进行了小震、 中震和大震3种不同工况下保留和舍弃软表层情况下的土层计算. 考虑到在大震作用下, 土体可能进入大的非线性范围, 等效线性化将不再适用, 故引入了一种能更好地考虑土层大非线性效应的直接时域积分方法, 并与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确定含厚软表层海域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5.
在各类型冰洲石矿床中发现了大量的冰洲石弯晶,通过冰洲石矿床野外考察的归纳总结,联系到晶体生长和材料力学的有关知识,提出冰州石矿床的成因极可能是原矿床中方解石受到的构造运动强烈影响后,在长期的水淋滤改造作用下发生冰洲石化,并由此而形成冰洲石矿床。
相似文献
196.
准噶尔盆地的新生代沉积的物质来源对认识中亚地区乃至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亚洲内陆干旱化以及粉尘输送路径等关键科学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对盆地内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的研究还比较粗略。文章以准噶尔盆地内不同类型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盆地内不同沉积的物质来源与相互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不含Y元素)变化较大,变化范围为55.54~194.44 μg/g;大部分样品的δ Ce值在0.95~1.05之间,未见明显的Ce异常,指示了盆地内整体干旱环境下较弱的风化成壤作用,而Eu异常和UCC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出的复杂变化,可能指示了准噶尔盆地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的多源性。根据盆地内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总量、配分模式以及δ Eu值表现出的不同特征,结合了盆地内的区域地形和盛行风向等要素,认为盆地东部的戈壁砂和周围山地的基岩碎屑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物源继承,同时强劲的西北风也为该地带来了来自盆地北部和中部的物质来源;北部的阿尔泰山碎屑物质是盆地北部戈壁砂和沙漠砂的主要物质来源,但戈壁砂表现出的Eu中度亏损和较高的ΣREE值可能代表着该区域还存在更为广阔的物源;盆地西部各类沉积物之间表现出的稀土元素特征的相似性表明该地缺乏外界物质的参与,物源具有明显的局域性;盆地南缘的沙漠砂和河流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天山碎屑物质经冰川磨蚀及寒冻风化等作用形成的粉砂粒级物质,但是该地的黄土在地形和风向的影响下表现出了复杂的物质来源,盆地中的沙漠、天山碎屑物质、盆地东部的戈壁砂,甚至于中亚广大荒漠区的粉尘都为黄土提供了部分物源。
相似文献
197.
Whether the stratospheric radiative feedback amplifies the global warming remains under debate. The stratospheric water vapor (SWV), one of the primary feedbacks in the stratosphere, is argued to be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global warm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overall stratospheric feedback, which consists of both the SWV feedback and the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ST) feedback, does not amount to a significant value. The key to reconciling these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arguments is to understand the ST change. Here, we develop a method to decompose the ST change and to quantify the decomposed feedbacks. We find that the SWV feedback, which consists of a 0.04 W m−2 K−1 direct impact on the top-of-the-atmosphere radiation and 0.11 W m−2 K−1 indirect impact via ST cooling, is offset by a negative ST feedback of − 0.13 W m−2 K−1 that is radiatively driven by the tropospheric warming. This compensation results in an insignificant overall stratospheric feedback.
相似文献
198.
利用精河M_W6.3地震有限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了精河地震产生的位移场、应力场、周围主要断层上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以及主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精河地震产生的地表隆升最大值约为6.6cm,沉降最大值约为1.8cm;水平位移方向呈现震中南北侧向震中汇聚、震中东西侧向外"流出"的特点。(2)精河地震产生的水平面应力场展布南北侧物质主要受到指向震中的拉张力作用,东西两侧物质主要受到因震中过剩物质东西向排出而导致的东西向挤压力作用。(3)震中西侧距震中约20km的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中段和震中东北部距震中约50km的四棵树-古尔图南断裂西段的库仑应力加载均大于0.01MPa,即2处为地震危险区。(4)在震源深度为8~12km的余震事件中,约有85.5%处于库仑应力加载区,即受到主震的的触发作用;在深度为4~8km的余震事件中,约有87%受到主震的应力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9.
选取1997―2019年中国香港特区数据,使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对出入境旅游流产生路径的前因条件以及结果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在路径数量上,虽持续简化,但是仍然具有复杂性;② 在核心条件中,所有的单因素均不构成影响的核心条件,中国香港出入境旅游流路径受到多因素组合作用;③ 在前因条件中,“软?硬”关系影响存在差异,硬实力关系对高出入境旅游流起主导作用,软实力关系则对非高出入境旅游流作用较大;④ 在路径国家(地区)中,高和非高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地区差异;⑤ 在时间层面上,阶段1与阶段2、阶段3路径差异较大,表明时间节点的分割事件对中国香港出入境旅游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0.
以东北三省36个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构建了城乡协调的指标体系,采用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等方法探讨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城乡协调的空间格局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
① 东北三省城乡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程度趋于减弱。
② 不同地区城乡协调水平变化各异。研究期内,大连市和锦州市一直处于高水平城乡协调状态,朝阳市长期处于低水平城乡协调状态。鹤岗市和七台河市城乡协调度位次上升最明显,哈尔滨市和辽源市城乡协调度位次下降最显著。
③ 从空间格局来看,中级城乡协调区增多且向北移动,初级城乡协调区减少且向中部集中,“南北高,中间低”的城乡协调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城乡协调的冷热点均不断收缩,空间极化效应趋于减弱。
④ 城镇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促进东北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化并未显著促进东北城乡协调发展且与城乡协调发展负相关,农业现代化经营对城乡协调发展有正向作用,交通因素在近些年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对东北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