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本文研究了动态时变参数多层递阶法的原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具体实施步骤。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时变特性,使内符精度较高,在较小的震级误差范围内一步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该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32.
There are abundant and highly varied trace fossils in the Sinian-Cambrian boundary beds in eastern Yunnan. Collections from 27 sections and their study give altogether 45 ichnogenera and 87 ichnospecies. Among them, 2 ichnogenera and 7 ichnospecies are new, and 31 known ichnogenera and 38 known ichnospecies first found in the region. According to their order of appearance in the boundary beds and their assemblage features, the trace fossils in the Sinian-Cambrian boundary beds in the region may fall into 4 trace fossil assemblage zones in ascending order. In the paper they are correlated with those in the equivalent horizons abroad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s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相似文献   
233.
利用重整化群方法讨论强震前地震活动的临界点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自组织和临界现象的基本现点,利用重整化群方法对7级以上强震前中小地震增强现象的临界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与讨论。得到的基本结论有:一些7级以上强震前存在中小地震临界点现象,超过临界点后将发生强震;重整化群方法在中期预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4.
云南省梅树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中有丰富的遗迹化石。根据造迹生物的行为方式,将化石分为停息迹、居住迹、觅食迹和行移迹四大类。在形态上有单槽型、双槽型、分枝型、环圈型、简单潜穴型。对剖面中自下而上遗迹化石形态和组合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的环境演变经历了潮间—潮下浅水—潮间—潮下较深水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35.
小波变换是近年兴起的信号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征。它不但可以准确地描述瞬变信号的局部特征,还可以通过多尺度变换,从不同频带上观察信号的特征。利用小波变换的以上特征将其运用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不同频率潮汐波的分离、同震水震波及震前水位长周期“前驱波”的识别、干扰与同震效应的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6.
驾鹿金矿钾长石的结构态与平衡温度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小秦岭驾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钾长石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法测定其结构态与平衡温度 ,结果如下 :钾长石为微斜长石 -最大微斜长石 ,Al的占位率t1(o) =0 .73~ 1.0 0 ,t1(m) =0 .2 6~ 0 ;t2 (o) =t2 (m) =0 .0 3~ 0 ;晶胞参数a0 =0 .8388~ 0 .86 11nm ,b0 =1.2 837~ 1.2 96 8nm ,c0 =0 .7156~ 0 .72 4 8nm ,α =89.90 6~ 91.0 93° ,β =115.6 50~ 116 .2 30° ,γ=87.50 0~ 89.994° ;三斜度Δ =0 .6 86~ 1.115;平衡温度t =50 3.51~ 578.35℃。因此 ,认为驾鹿钾长石是热液蚀变的产物 ,它调整结构所释放的热量对早期高温阶段的含金热液有影响 ,起着一种活化金络合物的作用 ,不利于金沉淀就位。随着钾长石平衡温度的降低和三斜度的升高 ,这种作用相对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37.
通过各类已发表的文献和历史资料,收集了1960~2009年期间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ML≥2.9级的40次水库诱发地震,8分析了40次地震与坝高、库容、蓄水时间、最高水位时间、最大诱发地震强度和发生时间的统计关系,并得出了各个参数之间的统计结论,此结论可为中国大陆地区水库最大诱发地震强度和发生时间的预测以及后续发展趋势的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8.
结合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点,研究粤闽交界及其近海地区(N 22.80°~24.00°、E116.50°~118.00°)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此区域:1具备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2现代小地震呈北东方向密集成带分布在南澎列岛附近,与北东向滨海断裂的方向一致;3 6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多属主余型;4 1971年有小震记录以来,一直存在背景性的ML2级左右地震活动;ML4级以上地震活动成丛分布特征明显;中等地震(ML4~5级)的发生与本区小震活动增强之间无明显关联;当出现年平均b值低于平均值、且较上一年b值下降幅度≥0.5时,可能预示本区进入ML4级地震活跃时段,东南沿海地震带在未来1~2年内可能有中强或以上地震发生;ML4.5级以上地震前,应变能释放曲线存在加速变化。  相似文献   
239.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几种不同周期的应力加载方式以及井-含水层的水位、水温响应特征,对井水温度的应力加载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总结了对于3种不同周期应力加载的水温响应机理。分别是对地震波应力加载的气体脱逸模式、裂隙渗流模式、热弥散效应模式及冷水下渗模式,对固体潮应力加载的水动力学模式以及对地震孕育阶段长周期缓慢应力加载的应力-耗散热模式等,文章中针对每一种不同方式应力加载给出了典型的观测实例并对其可能的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0.
陈大庆  杨马陵 《华南地震》2010,30(Z1):69-75
根据近几年来关于台湾地区北西向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北部菲律宾板块俯冲带和南部南海次板块俯冲带北西向的交界线为界,研究了北南两个区域深源地震分布的对称性,说明在此研究区域的构造活动上两个方向相反的俯冲带起到了控制作用。研究中还发现南海次板块深源地震、两个俯冲带的震级影响函数与粤闽交界及台湾海峡区域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两者都显示自2000年以来粤闽交界及台湾海峡处于5级以上地震平静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