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351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787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196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对国内外已经建立的几种生物硅的测定方法进行简要的评述,并详细地对内湾沉积物中生物硅化学提取法的条件选取进行实验探讨,对低生物硅含量的内湾沉积物测定提出了较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2.
绿鳍马面鲀重复发育雄性生殖腺结构与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法研究了性成熟绿鳍马面鲀雄性生殖腺结构和发育组织学。结果表明,性成熟绿鳍马面鲀精巢从外形上明显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生精部,下段为贮精囊。生精部分为2支,呈黄色、长条状;生精部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Leydig)细胞。其生精部的发育历程可分为重复发育Ⅲ期、精子形成Ⅳ期、精子成熟Ⅴ期和退化吸收Ⅵ期。贮精囊位于精巢的后方并通过壶腹与生精部相连,贮精囊为椭圆形,白色不分支,其组织结构与贮存精子功能相适应,由许多被结缔组织分开的管状囊腔组成;贮精囊组织学变化与生精部周期性的变化相关,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周期发育,可分为恢复期、生殖期和退化期。  相似文献   
113.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储量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煤矿储量估算中应用Microsoft Excel制作各种表格及计算,同时应用MAPGIS软件直接绘制储量估算图,提高图件的精度及节省绘制图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4.
基于内蒙古睿图预报系统的低分辨率版本和WRFDA-FSO诊断工具,评估2021年7月现有探空和地面观测对内蒙古睿图预报系统预报的影响。该方法计算代价相对低廉,并允许根据观测变量、观测类型、气压层次、地理区域等观测的子集对观测影响进行划分。代价函数为以干总能量为度量的背景场和分析场的预报误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观测影响的总体总和为负,观测对预报起正贡献作用。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贡献最大的观测来自探空观测的动力变量(U、V风分量)。而单时次单位数量平均观测影响,探空观测的贡献约为地面观测的1/2。探空观测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从近地面层至模式层顶均保持正贡献作用,并在对流层中低层和对流层高空急流层存在两个极大值区域;地面观测在850 hPa以下低层正贡献占比明显。探空观测在被同化系统同化时均总体具有有利的影响,也反映出探空观测数据稳定、质量较高的特征;地面观测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起正贡献作用次数最多的区域在河套地区尤为显著。同时,探讨了需进一步提高地面观测资料同化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地幔柱大辩论及如何验证地幔柱假说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前关于地幔柱存在与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学说的三个假设上:(1)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缓慢上升的细长柱状热物质流;(2)热点下具有异常高温地幔;(3)地幔柱是相对静止的。这三个方面的验证需要今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学和古地磁等学科的综合运用和进一步的工作。文中认为,地幔柱学说依然能合理地解释地球上一级地质现象,反对地幔柱的学者过分强调了一些小尺度的与地幔柱理论不符的细节,而小尺度地壳特征显然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鉴别老地幔柱:(1)大规模火山作用前的地壳抬升;(2)放射状岩墙群;(3)火山作用的物理特征;(4)火山链的年代学变化;(5)地幔柱产出岩浆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满足其中的3到4个指标,因此地幔柱是形成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地球化学勘查,于星火林场一支线发现银矿点.该矿点的矿化体产于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中,受北东向的青山里断裂带控制.笔者着重阐述了该矿点矿化情况、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7.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雄村铜金矿是在西藏冈底斯中段新发现的一个矿床,流体包裹体组成分析揭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富含CO2、N2和有机气体的Na _K _Ca2 _Cl-_SO2-4_HS-_CO2-3体系,Na/K、Na/Ca和Cl-/SO2-4摩尔比值分别为1.5~7.1、0.2~2.1和1.0~29.3。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18O值范围为-4.7‰~ 2.2‰,δD值范围为-104‰~-82‰,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但岩浆流体可能也对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也显示硫主要来自深源岩浆,雄村矿床高盐度流体的形成可能与岩浆流体的低压不混溶密切相关。高盐度流体是雄村贱金属元素活化、迁移的重要介质;地下水中高的有机质还原SO2是诱发贱金属沉淀成矿的重要机制。有机质还原SO2也为Au的活化、迁移提供了介质和有利的还原环境。雄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流体和循环地下水共同作用有关,浅部稳定的热体制和高的有机质还原SO2机制是形成雄村矿床特殊蚀变矿化样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The Lower Cretaceous sediments of the Ceahl?u Nappe (from the bend region of the Romanian Carpathian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lithological and micropaleontological (calcareous nannoplankton) points of view. Our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studied deposits were sedimented within the latest Tithonian-Albian interval. The calcareous nannofossil assemblages of the turbidite calcareous successions (the Sinaia Formation) were assigned to the NJK-?NC5 calcareous nannofossil zones, which cover the Late Tithonian-Early Barremian interval. The sandy-shaly turbidites, which followed the calcareous turbidites of the Sinaia Formation, are Early Barremian-Early Albian in age (interval covered by the ?NC5-NC8 calcareous nannofossil zones). Because the studied deposited are mainly turbidites, many reworked nannofossils from older deposits are present in the calcareous nannofloras. Thus, some biozones (i.e., NC5), defined based on the last occurrences of nannofossils,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The calcareous nannofossil assemblages are composed of Tethyan taxa (which dominate the nannofloras) and cosmopolitan taxa. During two intervals (the Late Valanginian and across the Barremian/Aptian boundary), Tethyan and cosmopolitan nannofossils, together with Boreal ones, were observed. This type of mixed calcareous nannoplankton assemblage is indicative for sea-level high-stand, which allows the nannoflo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Tethyan and Boreal realms, within the two-above mentioned intervals.  相似文献   
119.
为进一步适应区域协同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基于地价梯度模型和空间插值方法,以地价为指示指标,对南京、扬州同城化空间格局进行模拟,以揭示同城化空间格局演化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1)以城际铁路为代表的快速交通对同城化推动效应明显,以南京为代表的强中心城市辐射范围扩大,扬州等弱中心城市辐射范围相对收缩。(2)不同时速城际铁路对同城化空间格局影响的一般规律为:时速越快,中心城市辐射强度越高,同城化程度越高;同一时速下,距中心城市越近,同城化程度越高;时速提升存在边际效应,表现为城际铁路对中心城市辐射范围的扩张有阈值极限。(3)随着中心城市互动的日益紧密,同城化空间格局将沿着单轴、多轴、网络形态逐渐演进,应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次级城市、城镇组团比较优势,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共享的同城化网络。  相似文献   
120.
利用濮阳周边数字地震台网近十年的震相观测报告数据及3级以上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基于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的速度模型,采用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研究区内1级以上287次地震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同时,以Hypo2000绝对定位结果为初始位置,对濮城镇附近约25 km范围内的153个一级以上地震进行双差相对定位,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