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931篇
测绘学   303篇
大气科学   468篇
地球物理   411篇
地质学   1643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37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61.
利用卫星重力数据研究中国及邻域地壳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中国大陆及邻域地壳厚度为研究对象,采用GRACE提供的GX-OG-2-GCM模型数据计算自由空气重力异常,通过确定地核与地幔的质量,分离出由地壳部分产生的重力异常并经过布格改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利用Park公式求出了中国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结果与以前地壳厚度资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462.
地形畸变对偶极-偶极电阻率测深拟断面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偶极-偶极剖面方法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物探方法,但就地形对该方法的实质性影响及修正研究得比较少.我们就几种典型的地形畸变情况进行了正演计算,并绘制了拟断面图.通过对这些图形分析,可以看到在地形畸变处的拟断面图不能反映地下地质体的情况,且有效拟断面图是不连续的,需要分段处理,分级解释.  相似文献   
463.
基于对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构造及沉积沉降特征的研究, 以影响和反映构造稳定及晚期生烃的基底性质、构造变形特征、印支面埋深、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特征等为依据, 将下扬子区划分为5个一级、17个二级地质结构区。以构造稳定、有效保存及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等为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南黄海中部晚期隆起稳定区(Ⅰ2)、江都-东台-南黄海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3)、泰兴-海安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Ⅱ1)、南通-南黄海南部晚期沉降浅推覆区(Ⅱ2)及太湖晚期沉降浅推覆区(Ⅱ4)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南黄海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1)、江都-东台-南黄海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3)、滨海-大丰晚期沉降深下古卷入区(Ⅰ4)和泰兴-海安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Ⅱ1)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南黄海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1)、滨海-大丰晚期沉降深下古卷入区(Ⅰ4)、金湖-高邮晚期沉降深下古卷入区(Ⅰ5)及泰兴-海安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Ⅱ1)为古潜山油气勘探有利区。研究对于该区海相中古生界勘探选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4.
不同应力路径下超固结黏土试样变形局部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甄文战  孙德安  段博 《岩土力学》2011,32(1):293-298
基于改进伏斯列夫面超固结黏土三维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材料子程序接口,采用回映应力更新算法,实现了该模型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该模型与比奥固结理论的耦合,对超固结比为8的超固结黏土在三轴压缩、三轴伸长及平面应变应力条件下的变形局部化问题,进行了水-土耦合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带带内、带外点经历不同应力路径;剪切带带外单元经历了体缩、剪胀及被吸水体缩过程,而剪切带带内单元一直保持剪胀趋势;剪切带的形成伴随着剪胀,剪切带内、外出现了负的孔压,且孔压的分布也具有局部化特性。关于剪切带带内、外的孔隙水压及体变变化趋势与剪切速率有关,而平面应变介于三轴压缩与三轴伸长之间,但平面应变较早出现剪切带。孔隙水的迁移速度影响剪切带带内单元的剪胀,进而影响剪切带的形成及发展;而围压和弱单元位置也对剪切带的形成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65.
随着开放科学时代的来临和空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地球观测信息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得以充分共享,信息的可信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地球观测信息溯源作为通过过程追踪保证信息质量的关键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对国内外地球观测信息溯源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ROV模型扩展的地球观测信息产品溯源表达方法,通过对溯源模型中...  相似文献   
466.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为了提高信号的信噪比以及保留数据的可靠频段,通常采用频率域滤波的方法.但是,传统的频率域滤波方法是基于傅里叶变换,在窗口与窗口之间的接合部位会出现假异常.且在滤除噪声的同时,很可能同时也将有用信息一起滤除掉.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小波域分频处理与重构的方法应用到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在提高信号信噪比的同时又可兼顾其它频段信息,使处理出的地震剖面信噪比提高,频带有所拓宽,从而达到最佳重构.文中先后给出了小波变换及其逆变换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最佳小波和最佳重构系数的求取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67.
基于FPGA的CT重建加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像重建速度是X-CT成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X-CT系统的最新发展,对重建物体规模以及重建速度要求的增加,CT重建加速的研究已成为CT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软件加速与硬件加速两方面概述CT重建加速的几种主要方法,并结合FPGA的结构特点论述对CT重建加速的适用性以及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介绍了用FPGA实现重建加速的基本机制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对数据结构、数据访问与存储的效率、高级语言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用FPGA实现CT重建加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8.
青海南部早二叠世火山-沉积背景的岩石地层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青海南部长江源区, 大地构造上属东特提斯构造域, 为金沙江结合带与澜沧江结合带间昌都地块的一部分.青海南部二叠系沉积类型复杂, 多呈断块(片)状出露, 尤其是受火山事件影响的下二叠统.关于下二叠统(乌拉尔统)的对比及地层划分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 认识的不同点主要集中于火山岩的层序归属、地质时代、区域对比等.以实测剖面为基础, 系统调查岩石地层的岩性组合、沉积环境等, 通过着重于各地层单位(尤其是火山岩系)的生物群研究, 重新厘定火山-沉积背景下的岩石地层序列.类动物群的研究表明诺日巴尕日保组和九十道班组在青海南部地区具穿时性.地层序列的建立表明青海南部早二叠世早期为较稳定的浅灰色中厚层状碳酸盐岩.罗甸期强烈的火山喷发, 形成了特殊火山-沉积地貌, 对沉积古地理格局形成明显的制约, 沉积相变快, 可划分为4种沉积类型, 形成同期异相的诺日巴尕日保组和尕笛考组.自祥播期之后, 主要为一套厚层状生物屑灰岩(九十道班组), 在青海南部分布较广, 代表火山活动暂时停止后的台地相沉积, 罗甸期复杂的古地理格局, 至此则构成相对统一的较稳定的浅水碳酸盐岩台地.   相似文献   
469.
目的:研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搜集38例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从病变类型、分布、大小、形态、性质以及淋巴结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以浸润型肺结核为主,病变广泛分布,主要表现为实变阴影(38/38,100%)、多发性结节(21/38,55%)、空洞(16/38,42.1%)、淋巴结改变(11/38,28.9%),多伴有肺气肿、纤维条索硬化、钙化、支气管狭窄或扩张、胸膜改变等征象。结论: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多变,发病部位及CT征象均不典型;病变范围广,多性质病灶共存且易扩展播散,肺受损严重、预后差为其特点。CT检查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对明确诊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70.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卓乃湖溃堤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受青藏高原暖湿化趋势的影响,近年来高原湖泊水位普遍上涨,湖泊溃堤时有发生.利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所在区域的TM(ETM+)等历史文献数据和环境减灾卫星(HJ1A/B) CCD数据,结合五道梁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卓乃湖周边湖泊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1-2014年近54 a来,可可西里地区持续增加的降水是卓乃湖溃堤的基础,2011年8月22日之前的两次强降水过程和之后的持续降水是导致卓乃湖湖水大量外泄,并最终溃堤的主要原因;溃堤前的两次地震可能对卓乃湖的湖盆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加速了溃堤过程.溃堤导致湖岸线退缩,并产生大片的沙化土地,恶化了藏羚羊的产仔环境,对周边草地生态环境和重大工程设施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