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9篇
  免费   1232篇
  国内免费   2011篇
测绘学   688篇
大气科学   654篇
地球物理   746篇
地质学   3402篇
海洋学   1160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78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1.
鲁西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多处金及多金属矿床,如沂南铜井、金场,平邑归来庄、磨坊沟,沂源金星头,临朐铁寨等,但对上述地区以外的找矿工作还相对薄弱。王坟地区作为临朐铁寨金银多金属矿区外围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次研究通过在王坟地区开展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对其相关成矿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地质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区内Pb、Ag异常规模大,峰值高,富集特征及浓集中心明显,相关元素套合较好。通过地化剖面及探槽工程等手段进行异常查证,所取样品中Pb、Ag等低温热液元素分析结果与异常特征套合较好,本区内沿断裂带找寻Pb、Ag等低温热液元素矿床或矿化体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12.
毛乌素沙地臭柏根系分布及根量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 vulgaris)灌丛根量、根系直径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臭柏根系分布深度可达2.0 m,水平延伸幅度达灌丛边缘以外1.0 m左右处;其根量主要集中在0~60 cm的土层内,占根系总量的60%~70%,呈倒金字塔型分布。根系直径以< 3 mm的细根居多,占剖面总根量的72%左右,集中分布在0~30cm的土层中。> 7 mm的粗根数量很少,占总根数的0%~5%。臭柏根量和直径分布特征依立地条件及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13.
甘肃黄土高原农业水分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分析了甘肃黄土高原的降水变化,农田蒸散和农作物水分亏缺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明区域主要降水特征均不利于农业生产;农田蒸散强烈,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农作物水分供南非差额大,其水分适宜度低,降水产量指数小。  相似文献   
914.
风沙流中颗粒跃移研究的某些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杨保  邹学勇 《中国沙漠》1999,19(2):173-178
风沙流研究是风沙物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上大致分宏观和微观研究两个方面。宏观研究着眼于风沙流的整体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微观研究侧重于单一颗粒的运动状态。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是解决风沙物理学中一系列问题的一条合理路线。但长期以来,由于在颗粒运动机理研究方面进展缓慢且不成熟,对联系宏观和微观研究的纽带——起跳粒子的运动状态分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风沙流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严重脱节。本文综述国内外在这两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了现存问题和解决途径,并对风沙物理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15.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土壤风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土壤风蚀风洞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风蚀强度随风力作用和下垫面因子不同而不同。净风对土壤风蚀作用较小,但在挟沙风作用下,风蚀强烈。地表类型不同风蚀强度变化很大,流动沙地是耕地(小麦留茬)的数百倍。土壤质地不同起沙风速不同,细沙和极细沙比例越高风蚀量越大。翻耕地与未翻耕地风蚀变化悬殊,翻耕地风蚀量是未翻耕地的10倍以上。自然植被和人为留茬均有抑制风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6.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表面气流与坡面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15,他引:20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主、副梁和新月形沙丘断面风速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迎风坡风速放大率、背风坡气流的方向和强度随区域气流、坡面形态而不同。迎风坡风速放大率对沙丘形态的作用在于增加丘顶区域的输沙率和活动性;背风坡气流不仅影响沙丘形态而且控制沙丘动力学过程。在横向气流条件下,风速放大率使沙丘迎风坡随区域气流强度的增加变长变缓,背风坡受分离流控制使沙丘迁移;在双向-斜向气流条件下,沙丘丘顶处于侵蚀亚环境而两坡变陡变短,背风坡受附着偏向流控制使沙丘纵向延伸。  相似文献   
917.
观测、实验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半湿润地区的豫北延津县,其沙地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区的改造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具体表现为:①抑制了风沙活动,防止了风沙危害;②恢复和提高了沙地生产力;③改善了沙地小气候。最终实现了土地风沙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918.
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 SDR-TWSTFT)链路每秒采集测量数据后通过数学模型将原始数据拟合为300 s一组的观测文件,因此链路的时间传递结果受短期测量噪声和非模型误差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噪声的特征.提出了一种频域幅值分析方法,针对性地确定滤波因子,构造符合需求的低通Vondrak滤波器.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 NTSC)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所(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PTB)之间的SDR-TWSTFT链路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该方法对过滤链路平均时间一天内的高频噪声有效,能够提高链路时间传递结果的可信度,同时滤波后链路的短期频率、时间稳定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19.
1.Overview The 2021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was awarded to three scientists f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physical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systems(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2021).Two of the laureates,Dr.Syukuro MANABE and Dr.Klaus HASSELMANN,are climate scientists.This is the first time a climate scientist has won a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and is thus a great encouragement to the entire climate science community,especially young scientists.Because the two winners'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s that led to their award were achieved decades ago,young people may not be very familiar with these works.Therefore,to help young scientis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merit of the fundamental works and to inspire them in their future research careers,on 20 October 2021,the young scientist working group of The 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IAMAS-CNC)organized an online Nobel Prize interpretation workshop.Over 400 participants attended the online workshop,and more than 120000 parti-cipants watched the replay.  相似文献   
920.
浑善达克沙地的形成时代与成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根据较广泛的含风成砂地层的野外调查与有关室内样品分析结果,浑善达克沙地至少形成于晚第三纪。当时受暖干亚热带动力高压控制和较弱东亚季风影响,出现温暖干旱荒漠、半干旱草原及森林草原之间的环境变化,形成亚热带红色季风性沙漠沉积。第四纪,受东亚季风及其变迁影响,环境在温带荒漠草原至森林草原之间波动变化,出现一系列沙丘活化、沙漠扩展与沙丘固定、沙漠收缩的波动过程,形成温带黄色季风型沙漠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