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51.
导电薄层下三维岩脉的CSAMT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探测3D导电岩脉状目标体的可控源音频电磁法(CSAMT)的最佳观测装置,我们用压缩积分方程法数值模拟了赋存于导电薄层下的3D导电岩脉的电磁场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最有效的源的位置是把发射源沿岩脉的走向放置.相对于其他几种装置,这种观测装置得到的异常场与主场的比值最大.利用这种最佳的观测装置,通过将异常场Eya 和 Hxa与噪音作对比,研究了当岩脉的埋深和高度发生变化时岩脉的可探测性问题.当岩脉的顶部埋深增加时,导电岩脉的可探测性降低.岩脉高度的变化对异常场幅值的影响要小于岩脉顶部埋深所产生的影响.所以通常情况下,即便应用了最有效的CSAMT装置,也很难探测到岩脉的高度,应用钻孔中的探测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52.
本文对硅质鲕粒的产状、形态、颜色、结构作了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鲕粒的形成环境、水动力条件和形成过成。对变质较深的铁硅质岩石中为什么能保留完好的硅质鲕粒,作者对此作了理论上的探讨。本文还将铁硅质建造中硅质鲕粒与地表淋滤或热泉充填成因的鲕粒之间的差异,从鲕粒的形态、内部结构、构造及形成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区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553.
在局站分离的情况下,采用双路由器三角形连接方式改变了局站单一链路连接方式,提供了网络连接冗余,具有高性价比和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4.
开展适用于城市地区热红外遥感图像几何效应的辐射校正物理模型研究,对提升城区下垫面温度反演精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天空视域系数SVF(Sky View Factor,V)量化城区下垫面几何特征,并考虑几何特征对地物目标辐射传输的影响机理。将遥感传感器入瞳处的辐射亮度分解为地物目标发射辐射、地物目标反射辐射以及大气上行路径辐射3部分,并分析了各部分辐射在“城区—大气”界面的辐射传输过程,构建适用于城市下垫面的热辐射传输UTRT(Urban Thermal Radiation Transfer)模型,可应用于城区热红外遥感图像的几何效应辐射校正。基于Landsat 8 TIRS(Thermal Infrared Sensor)数据,将UTRT模型应用于北京市典型城区地表温度的反演,并对UTRT模型和不考虑下垫面几何特征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UTRT模型反演结果数值上整体低于不考虑下垫面几何特征的反演结果,差值范围为0—1.57 K,均值为0.44 K;(2)通过对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分析对比,模型结果差值较大的区域为建筑和裸地,其空间分布明显受V值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V值越大反演结果数值越低;(3)对UTRT模型天空视域系数和环境温度两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地表发射率较小的场景中V参数敏感性较强,由于环境温度与目标地物温度较为接近,其参数的敏感性较低。结论为:UTRT模型可为城市下垫面遥感图像几何效应的辐射校正提供解决方案,对比不考虑下垫面几何特征的模型,前者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城区地表温度遥感反演。该研究对推进城市高分辨率热红外定量遥感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5.
准确量化地表太阳辐射量是反射率遥感反演之基础,开展城区表面辐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天空视域因子(V)表征城区下垫面形态特征,并区分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漫辐射以及环境辐射的不同影响,构建了城区表面太阳辐射模型USSR(Urban Surface Solar Radiation);然后,以Landsat 8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遥感数据为例,分析了USSR模型对于量化城区表面太阳辐射的应用前景。研究结论为:(1)USSR模型以天空视域因子为核心要素,清楚量化了城区表面各辐射分量,有效模拟了城区表面太阳辐射传输过程,能够较好地表达城区下垫面形态结构对入射辐射的影响;(2)将USSR模型应用于Landsat 8遥感数据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时,基于USSR模型估算得到的城区表面太阳辐射,与不考虑下垫面形态特征影响相比,前者可以较好地表达城区下垫面对入射辐射的“截留”作用;(3)USSR模型估算结果与TEB模型相比,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间接验证了USSR模型的可用性;(4)对USSR模型的V和下垫面反射率两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随着V值的增加,结果呈递增趋势;通常情况下的地表反射参数P设置值,相对于参数V的影响要弱,呈现不敏感性。本文提出的USSR模型可订正城区表面太阳辐射值,从而拓展城市遥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56.
倾斜摄影测量是新型测绘的数据采集方法之一,它能够获取常规航空摄影无法得到的地物立面纹理信息和几何信息,但是在像控点布设和空中三角测量(简称"空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不利于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以大疆210无人机搭载五拼倾斜相机进行倾斜摄影测量工程为例,设计了4种像控点布设方案,分别进行空三加密处理,同时取部分像控地标作为检查点,分析了不同像控点布设方案对空三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在周边均匀与区域内部适当布设控制点的"倾斜摄影区域布控法".结果表明:优化的控制点布设方案,能够减少控制点数量,平面和高程精度达到1:500测图精度标准,并消除三维实景模型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557.
大兴安岭五岔沟地区中生代粗安岩中的斜长石晶体具有多次熔蚀现象并发育环带结构。长石分类图表明斜长石主要是拉长石,其次为更长石和中长石。通过探讨斜长石环带的成因,认为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Fe、Sr、Ba等)可用来判断斜长石反环带的形成机制。最后根据斜长石环带特征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做出斜长石环带间微量元素Fe和Sr随An的变化曲线,得出该区斜长石在其结晶过程中经历了3次岩浆混合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58.
Different lithologies (impure marble, eclogite and graniticorthogneiss) sampled from a restricted area of the coesite-bearingBrossasco–Isasca Unit (Dora Maira Massif) have been investigatedto examine the behaviour of 40Ar–39Ar and Rb–Srsystems in phengites developed under ultrahigh-pressure (UHP)metamorphism. Mineralogical and petrological data indicate thatzoned phengites record distinct segments of the PT path:prograde, peak to early retrograde in the marble, peak to earlyretrograde in the eclogite, and late retrograde in the orthogneiss.Besides major element zoning, ion microprobe analysis of phengitein the marble also reveals a pronounced zoning of trace elements(including Rb and Sr). 40Ar–39Ar apparent ages (35–62Ma, marble; 89–170 Ma, eclogite; 35–52 Ma, orthogneiss),determined through Ar laserprobe data on phengites (step-heatingand in situ techniques), show wide intra-sample and inter-samplevariations closely linked to within-sample microchemical variations:apparent ages decrease with decreasing celadonite contents.These data confirm previous reports on excess Ar and, more significantly,highlight that phengite acted as a closed system in the differentlithologies and that chemical exchange, not volume diffusion,wa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rate of Ar transport. Conversely,a Rb–Sr internal isochron from the same eclogite yieldsan age of 36 Ma, overlapping with the time of the UHP metamorphicpeak determined through U–Pb data and thereby corroboratingthe previous conclusion that UHP metamorphism and early retrogressionoccurred in close succession. Different phengite fractions ofthe marble yield calcite–phengite isochron ages of 36to 60 Ma. Although this time interval matches Ar ages from thesame sample, Rb–Sr data from phengite are not entirelyconsistent with the whole dataset. According to trace elementvariations in phengite, only Rb–Sr data from two wet-groundphengite separates, yielding ages of 36 and 41 Ma, are internallyconsistent. The oldest age obtained from a millimetre-sizedgrain fraction enriched in prograde–peak phengites mayrepresent a minimum age estimate for the prograde phengite relics.Result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the in situ 40Ar–39Arlaser technique in resolving discrete PT stages experiencedby eclogite-facies rocks (provided that excess Ar is demonstrablya negligible factor), and confirm the potential of Rb–Srinternal mineral isochrons in providing precise crystallizationages for eclogite-facies mineral assemblages. KEY WORDS: 40Ar–39Ar dating; Rb–Sr dating; phengite; SIMS; UHP metamorphism  相似文献   
559.
船舶在冰区航行中,冰荷载是船舶结构设计和安全航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具有黏结破碎特征的离散单元法对船舶在平整冰区的航行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在船舶破冰过程的离散元模拟中,平整冰由球形颗粒黏结而成,同时考虑了海水浮力和拖曳力对海冰单元的作用,颗粒间的黏结作用可在海冰与船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破碎;船体由三角形单元构造,分析了在海水浮力、推进器推力及海冰共同作用下船体的六自由度运动特性。通过船体与海冰相互作用的离散元分析,确定了船舶在破冰过程中海冰作用在船体上的冰荷载,探讨了船舶推进器推力和海冰厚度对冰荷载的影响,并与Lindqvist船体冰阻力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60.
TTG岩石构造组合(或岩类)表征洋壳俯冲作用。本文提出TTG岩类的4个亚类:(1)镁安山岩系列(MA)低压型TTG亚类,形成于非常年轻和很热的洋壳俯冲,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例如活动洋中脊俯冲的板片窗的边缘;(2)镁安山岩系列(MA)高压型TTG亚类,形成于比较年轻和较热的洋壳俯冲,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3)低镁(或非镁)安山岩系列(LMA)低压型TTG亚类,形成于洋内弧下地壳,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4)低镁(或非镁)安山岩系列(LMA)高压型TTG亚类,形成了大陆边缘弧山根带,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对TTG岩类4个亚类的研究,并结合对无TTG形成的老的冷的俯冲带洋壳和冷的弧地壳以及幔楔有无岩浆产生等方面的研究,可以重建岩浆弧的壳幔结构和热结构,进而可为与洋俯冲有关的成矿作用提供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