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668篇
地质学   596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71.
伽师地震区地壳细结构及发震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林  W.D.Mooney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1):76-82,T001,T002
1997年至1998年伽师地区共出现9次震级为6.1-6.8级的强震。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和非常小的地区范围内接连出现这么多次震级非常接近的地震,确定非常罕见。为研究伽师强震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和孕震机制,本文对伽师地震区的余震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利用联合反演技术同时得到了地震震源位置和地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余震震中沿一北北东向条带分布,与强震分布的两个条带中的北东向条带位置基本重合。三维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在地下12km以下存在一条北北东向和一条北北西向的低速条带。上述两低速条带与强震分布的两个条带位置很接近。初步推测,低速条带对应了地壳深部的两条断裂。在我们观测期间,北北东向断理解有微震活动,北北西向断裂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972.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ryolitozon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by technogenous mercury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paper. Measures have been elaborated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ecological safety of the territories affected by mercury- containing mining wastes have been suggested.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ercury-containing heaps allows to solv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safety with the least economical expenses.  相似文献   
973.
辽宁凌源柏杖子金矿区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HRIMP测年方法测得柏杖子金矿区含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2±3)Ma,与区内都山花岗岩基和三家子金矿区花岗斑岩的年龄一致,属中生代印支期后碰撞花岗岩。该年龄限定了金矿化年龄的下限,即金矿化不可能早于印支期,但并不能确定金矿化的精确年龄。根据金矿脉与后期岩脉伴生的特征,矿化可能发生在中生代燕山期。  相似文献   
974.
2003年5月21日,一次震级为Mw6.8的破坏性地震袭击了阿尔及利亚北部城市阿尔及尔以东40km的布迈德斯地区(图1)。主震持续了约36~40S,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据称有2300人死亡,超过11450人受伤,约200000人无家可归。这次地震推毁及严重破坏约180000幢住宅和6000座公共建筑,评估损失达50亿美元。在阿尔及利亚,震中半径400km范围内主震时有感。北边直到西班牙东南部(包括巴利阿里群岛)、撒丁岛和法国南部地震时也有感。  相似文献   
975.
如果知道一个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就可以计算出发震前的应力场。这个应力场可用来划分出震前呈现出比其他任意形状的地区拥有更大地震矩速率变化的区域,这使我们可把大震前的库仑应力相互作用和地震活动的加剧这两个先前并不相关的课题联系起来。作为实例,我们检验了1950年以来加利福尼亚所有M≥6.5的地震。尽管我们是用加利福尼亚的地震活动性阐述了这个模型,但这种方法是通用的,适用于任何构造活动的地区。同时我们还指出,在已充分了解区域构造情况的地区,这种方法能够用来作为地震危险性评估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976.
正在设计新的海底地幔动力学计划以借助新一代海洋高分辨率观测设备检验板块构造和对流的地球动力学模型。革命性的板块构造学说为描述固体地球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定量的运动学框架。该革命性学说以来35年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观测结果,结合逐步完善的地幔动力学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977.
如果地幔的钙钛矿中存在两个分层的地球化学储集层或有矿物相变,那么这两个地球化学层或矿物相之间的边界就可能位于1800km的深度到核幔边界(CMB)之间。我们通过对密集的太平洋西北地震台网(PNSN)数百个短周期垂直分量远震地震波形叠加,搜寻可以在该边界上产生的ScP前驱波(S-P反射波)。太平洋西北地震台网记录了清晰的ScP震相,并保存有4个地震的P-ScP时间窗。估计我们的探测阚值的阻抗反差大于4%。没有资料证明在1800km与核幔边界之间存在陡变结构,意味着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以下1800km至核幔边界之间不存在陡变的地震不连续面:除非不连续面不是陡变的,存在大的地形起伏,或小的阻抗变化。虽然不是结论性的,但这个观测与在这一深度范围没有全球范围的地球化学储集层的边界和没有相变的地球模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78.
现在和未来20年固体地球科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而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来说,在与其他机构合作时,什么又是解决这些挑战的最好途径呢?一份《在不平静的行星上生活》的新报告,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份蓝图。根据这份报告,未来5年,固体地球科学领域最优先的一次新的宇宙飞船飞行行动是发射一颗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卫星。在NASA的要求下,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SESWG)为太空机构未来25年固体地球科学的最优先目标制定了一个战略。该战略提出6个挑战,它们都具有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对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能够通过在太空进行一系列共同的科学观测而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将有赖于在其他的NASA计划方面与许多美国联邦机构以及国际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和协作。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提出的计划分为5个观测方面,每一方面都将面对众多的科学挑战:陆地表面的形变、高分辨率地形和地形的变化、地球磁场的变异性、地球重力场的变异性以及地球变化表面的成像光谱。该工作组的评议工作已进行了两年(2000~2002年),包括与广泛的地球物理学团体之间进行卓有成效的对话。AGU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会议的代表帮助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并设立了网站,用于给出委员会的进展报告并邀请所有感兴趣的人士反馈意见。由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Solomon任主席的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由19位代表组成,分别来自大学、研究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总报告可以在http://solidearth.jpl.nasa.gov上找到。  相似文献   
979.
沉积于北美西部白垩纪内陆海盆的Niobrara组,是一套以白垩,白垩质灰岩,以及钙质页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其中自垩的主要组分为颗石藻及其它钙质超微化石。通过对Kansas州西部和South Dakota州东部四条剖面中Niobrara组的岩性,沉积物厚度,及钙质超微化石的研究,证明北美西部内陆海盆的沉积环境及水体温度在Niobrara组沉积时期因地而异。在Niobrara组沉积初期,海盆内的水体温度为北冷南暖,其后,至少在位于Kansas西部海域的海水温度呈与时逐渐降低趋势。钙质超微化石有关属种在盆地内的分布差异,进一步说明海水变冷的直接原因源自北极海域水体的缓慢南浸。  相似文献   
980.
C.  J.  Ammon  C.  Ji  H.  K.  Thio  D.  Robinson  S.  Ni  V.  Hjorleifsdottir  H.  Kanamori  T.  Lay  S.  Das  D.  Helmberger  G.  Ichinose  J.  Rolet  D.  Wald  黄建平 《世界地震译丛》2005,(6):15-23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是缓慢地发生的,在初始的40~60s内,滑动和破裂速度均很小。尔后破裂以约2.5km/s的速度沿着安达曼海槽向北北西方向延伸达1200~1300km。沿苏门答腊西北部和尼科巴群岛南部的近海板块边界600km长的段上,最大的位移达约15m。而在余震区北部400~500km区域滑动量则很小,但在该地区地震频带的时间尺度以外至少可能已经发生了某些滑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