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350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o detect eddies, intensive surveys of the northeast South China Sea (SCS) (114°30′–121°30′ E, 17°–22°N) were conducted in July 1998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SCS Monsoon Experiment (SCSMEX), the U.S. Navy using Airborne 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 and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sensors (AXBT/AXCTD),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sing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 (ADCP). The hydrographic survey included 307 AXBT and 9 AXCTD stations, distributed uniformly throughout the survey area. The ADCP survey had two sections. The velocity field inverted from the AXBT/AXCTD data and analyzed from the ADCP data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a low salinity, cool-core cyclonic eddy located northwest of Luzon Island (i.e., the Northwest Luzon Eddy). The radius of this eddy is approximately 150 km. The horizontal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the eddy increases with depth from the surface to 100 m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depth below 100 m. The cool core was evident from the surface to 300 m depth, being 1°–2°C cooler inside the eddy than outside. The tangential velocity of the eddy is around 30–40 cm/s above 50 m and decreases with depth. At 300 m depth, it becomes less than 5 cm/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92.
北黄海菲律宾蛤仔帕金虫汉行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7月-11月,对我国北黄海沿岸滩涂增养殖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大规模死亡进行了研究,并对病害暴发与温度、盐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利用FTM培养和组织切片方法对病害流行海域的菲律宾蛤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蛤仔体内寄生了大量病原帕金虫Perkinsus sp,感染率为20%-100%,感染强度为3-3565936cell/ind或2-1670615cell/g组织。感染强度与蛤仔大小有关,个体越小,感染程度越轻。经感染试验,进一步确定了帕金虫大量繁殖是引起蛤仔大规模死亡的原因。病害始于7月下旬,止于10月下旬;最初暴发于庄河栗子房海域,尔后逐渐向东西两侧海域蔓延。病害暴发时要主要受温度影响,高于20℃易于暴发帕金虫病害;流行范围主要受盐度影响,盐度为20-32海域适宜帕金虫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993.
Synoptic distributions of thermal surface mixed layer and thermocline were identified using four airborne 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 (AXBT) surveys (September 1992 and February, May, and September 1993) in the southern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Seasonality and a dominant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surface mixed layer were examined. The dominant driving mechanisms differ between seasons and between on-shelf and off-shelf regimes. Currents, eddies, and migration of bottom cold waters (on the shelf) also affect the surface mixed layer. Thermocline thickn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from thermocline top to bottom, and thermocline intensity in warm seasons were measured, and their synoptic feature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有关方向谱测量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模型试验结果,采用由五个测波仪组成的“T”形阵列,于1991年6~7月同在渤海8号采油平台上首次进行了方向谱阵列测量,获得了宝贵的阵列测量资料。测量实施表明,选择最佳测量方案及性能稳定的测波仪器,对测量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5.
云开地块位于华南板块南缘,经历了麻粒岩-高角闪岩相的高级变质作用,是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高级变质地体.研究表明,云开地块在古生代到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分别记录了早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早期和晚中生代晚期的构造影响.这些构造事件在多系统年代学图上具有很好的表现,系统地揭示了云开地块的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96.
利用Jason-1数据监测呼伦湖水位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卫星测高为内陆水域水位变化的实时和连续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工具.但是这种应用受到数据点覆盖稀疏的限制。利用Jason-13年(2002-2004)GDRs测高数据作简单的数据编辑,并进行必要的地球物理改正.最后得到内蒙古地区呼伦湖水位变化的时间序列。呼伦湖地区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水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约0.3~0.5m。在一般的内陆水域.水位变化主要取决于降雨量和蒸发量,所以,根据卫星测高所得的水位变化信息.可以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特征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由一系列向南运动的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冲断楔的北部以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双重逆冲构造为主。断层楔的前缘发育了很好的滑脱膝折背斜,全为盲断层控制,形成隐蔽式前锋。冲断层的就位从中新世开始,自北向南迁移,前锋的构造形成在第四纪。造成逆冲断层的地壳水平缩短作用速度在中新世较慢,平均为0.355mm/a,上新世中期达0.82mm/a,而到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速度增大了约一个数量级,达到1.29-3mm/a。  相似文献   
998.
以贵州省六盘水至威宁高速公路K89+250右侧140 m弃土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计算分析对弃土场的排水能力、拦渣墙和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复核和验算,综合评估了弃土场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弃土场的洪峰流量为0.874 m3· s-1,小于截排水沟的最大泄水能力1.95 m3· s-1;弃土边坡在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局部稳定性系数为1.404,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360,在非常运用工况条件下局部稳定性系数为1.303,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172;拦渣墙的抗滑稳定性大于1.3、抗倾覆稳定性大于1.5,基底应力小于地基承载力250 kPa。因此,弃土场的截排水沟尺寸能够满足弃土场排水要求,不同工况条件下弃土场边坡是稳定的,拦渣墙的抗滑移、抗倾覆及地基承载力均能满足稳定安全要求,建议对覆土边坡进行植草绿化,完善弃土场截排水,以减小坡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的桩-土剪切模式对桩-土剪切位移量的大小和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有重要影响。对抗压桩、顶拔桩和负摩擦桩等3种模式的6根钻孔灌注桩的剪切特性进行了现场加载试验与长期监测。通过对不同桩型的桩身应变、桩顶位移和桩周土沉降等试验资料的系统分析,建立了"侧阻-位移"曲线确定各模式桩-土剪切位移量和不同深度的极限侧阻力。根据不同桩-土剪切模式极限侧阻力的发挥特征,分析了桩-土相对运动方向、剪切边界约束条件、剪切位移量、加载速率和剪切历时等5个因素对极限侧阻力发挥的不同影响。讨论了利用现场顶拔桩试验结果对桩负摩阻力增大段的极限负摩阻力进行预测的可行性,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依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等资料,将新疆巴里坤一带的一套早泥盆世地层厘定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并可分为下上两部分:下部以沉积碎屑岩为主,上部以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从阿也尔苏剖面中采集到的Atrypa、Ca marotoechia、Howellella、Megastrophia和Leptaenopyxis等腕足化石,可与准噶尔盆地西部下泥盆统顶部的芒克鲁组、东部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等地层对比,化石组合呈现早泥盆世晚期(埃姆斯期)特征。生物地理区系分析认为,该地腕足动物同新疆北部准噶尔、东北北部、内蒙古等地同属老世界大区的巴尔喀什-蒙古-鄂霍茨克区。通过生物地层的分析,使研究区该组地质时代有了确切的化石依据,有利于该地泥盆纪地层层序的厘定和地层格架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