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57篇
  免费   3622篇
  国内免费   4795篇
测绘学   1139篇
大气科学   4101篇
地球物理   5764篇
地质学   10048篇
海洋学   2895篇
天文学   842篇
综合类   1964篇
自然地理   2321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1046篇
  2020年   840篇
  2019年   913篇
  2018年   1048篇
  2017年   979篇
  2016年   1118篇
  2015年   926篇
  2014年   1136篇
  2013年   1214篇
  2012年   1070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1202篇
  2009年   1161篇
  2008年   952篇
  2007年   1014篇
  2006年   733篇
  2005年   727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599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666篇
  1999年   1001篇
  1998年   840篇
  1997年   854篇
  1996年   798篇
  1995年   714篇
  1994年   630篇
  1993年   562篇
  1992年   461篇
  1991年   325篇
  1990年   265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9篇
  1974年   9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青藏高原及邻区广泛分布的漂砾层、杂砾岩、含砾板岩是一种特殊的冰海相沉积岩,称为冰海杂砾岩(Ice-seaMix-conglomerates)。它们和一起产出的冷水型动物群、耐冷植物群视为这一地区冈瓦纳相最典型的标志,代表着冈瓦纳大陆上塔尔切尔(Talchir)冰期所影响的时间和空间。除“标准型”冰海杂砾岩外,羌塘腹地发现了蛇绿质和钙质冰海杂砾岩。这两种冰海杂砾岩的发现,不但丰富了冰海杂砾岩的家族成员,同时也为冰海沉积、物质来源问题、冈瓦纳大陆北界及特提斯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经研究,冰海杂砾岩中的砾石来自印度半岛──冈瓦纳大陆本体,以冰筏为载体融冰落石成因。  相似文献   
102.
三峡库区历史上就是滑坡、崩塌作用强烈的地带,在调查分析秭归县滑坡、崩塌对梯田稳定性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四种不稳定梯田培坎的特征、性质和现状,提出了利用优势植物固土护坎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3.
陈俊鸿  宋军 《热带地理》1998,18(2):188-192
番禺市的旅游资源、旅游区位和交通条件,以及客源市场潜力在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省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旅游发展应定位于以观光旅游为基础,大力发展娱乐旅游和商务旅游,策略吸引珠江三角洲的家庭游客和商务游客。  相似文献   
104.
In this study, a systematic survey of cultural airborne fungi was carried out in the occurrence environments of wall paintings that are preserved in the Tiantishan Grottoes and the Western Xia Museum, China. A bio-aerosol sampler was used for sampling in four seasons in 2016. Culture-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ethods were taken to acquire airborne fungal concentration and purified strains; by the extraction of genomic DNA, amplification of fungal ITS rRNA gene region, sequenc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reafter the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udy sites were clarified. We disclosur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dynamic changes of airborne fungi at the sampling sites. The concentration of cultural airborne fungi was in a range from 13 to 1,576 CFU/m3,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ites at the Tiantishan Grottoes, with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winter and spring were higher than in summer and autumn. Also,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ungal concentration betwee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Western Xia Museum, the outside of the museum was far more than the inside of the museum in the four seasons, particularly in the winter. Eight fungal genera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Cladosporium, Penicillium, Alternaria, and Filobasidium as the dominant groups. The airborne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the Tiantishan Grottoes show a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seasonal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Relative humidity, temperature and seasonal rainfall influence airborne fungal distribution. Some of the isolated strai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cause biodeterioration of ancient wall paintings. This study provides supporting information for the pre-warning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hat are preserved at local sites and inside museums.  相似文献   
105.
承接产业转移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在分析全球价值链(GVC)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经济梯度,提出了构建国内价值链(NVC)的基本思路。根据劳动力、资源、市场和区位等不同要素,明确了国内价值链主要划分为生产者驱动价值链、购买者驱动价值链、原材料驱动价值链和混合驱动价值链4种形式,重点分析了在不同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了不同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和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6.
摘要:目的 探讨菌株Salinivibrio sp.YH4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EYHS的耐盐性及结构特征。方法 明胶底物酶谱法分析EYHS的耐盐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EYHS及6种耐盐的S8家族丝氨酸蛋白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EYHS在4 mol/L的NaCl溶液中仍具有活性,属于耐盐蛋白酶。EYHS及6种S8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分子表面的loop区等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较高,α-螺旋与β-片层则主要位于酶分子内部。EYHS分子表面酸性氨基酸含量较高,且具有弱疏水内核。多序列比对发现蛋白酶的催化三联体两侧存在高度保守的基序和保守的极性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并存在多个保守的Gly与Ala。同源模建和表面电荷分布显示,α螺旋和β片层围成了蛋白酶的催化腔,EYHS活性中心包含由Asp32、His65与Ser215组成的催化三联体,且催化位点区域表面静电势为负。结论 上述结构特征可能有助于耐盐丝氨酸蛋白酶EYHS在高盐环境下维持其稳定性和适度柔性,并有助于其催化功能的发挥,为深入研究耐盐丝氨酸蛋白酶的高盐环境适应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姜海宁  张文忠  许树辉  陈秋羽 《地理科学》2018,38(12):1943-1951
以《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年鉴》为基础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核密度估计法、L函数和最近邻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2006~2015年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园区产业集聚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集聚特征显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多中心趋势明显,集聚规模迅速增大,集聚强度呈“先升后降,但总体增大”趋势;主要集聚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等地区,尤以前两者最显著,且三大集聚区的集聚强度与集聚规模差异明显,其中长三角留创园的集聚规模最大,京津冀集聚强度最高,而珠三角则比较复杂,其在很小空间尺度范围内服从集聚分布,而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则服从随机分布;基于不同主导产业的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依然集中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等地区,其主导产业分布格局则差异显著,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108.
南大洋是大气CO2的重要汇区,而近几十年来这个汇出现了明显变化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船绕南极航行所获得的现场碳及相关参数观测数据,分析推导出海水pCO2及其主控因子(叶绿素和水温)之间的经验关系,并结合相关卫星遥感数据建立遥感外推算法,计算南大洋50°S以南海区碳通量分布,评估该海区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计算结果表明,2009年11月从90°E到90°W(顺时针方向),50°—75°S海域为CO2输送大气的弱源,平均输入大气通量为9.482 mol·m-2·month-1,碳释放量为0.001 779 5×1015gC;2009年12月从90°W—90°E(顺时针方向),50°—75°S海域为吸收大气CO2的弱汇,平均碳通量为-12.451 mol·m-2·month-1,碳吸收量为0.026 656×1015gC。将经验关系推导至该月份的50°—75°S整个南大洋的计算中发现,2009年11月南大洋为大气CO2的源,碳释放量为0.002 789 6×1015gC;在2009年12月南大洋为大气CO2的汇,碳吸收量是-0.003 503 5×1015gC。相比之前我们所观测的结果,南大洋的碳汇吸收能力呈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9.
张琼  陈婕 《第四纪研究》2020,40(6):1499-1512

黄土和石笋等古气候代用资料表明在末次间冰期间,东亚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本研究利用地球系统模式EC-Earth模拟了末次间冰期127 ka时期的气候,通过和工业革命前的气候模拟控制试验做比对,分析了127 ka时期由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导致的东亚夏季风的空间变化特征。我们利用了两种EC-Earth的模式配置,即"大气-陆面-海洋-海冰"耦合模式和"大气-陆面-海洋-海冰-动态植被"耦合模式,分别估算轨道强迫和植被反馈对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的贡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球轨道强迫导致的海陆热力差异使得东亚夏季风系统显著增强并北移西伸,中国中部及华北地区降水增多而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减少。耦合了动态植被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127 ka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致使东亚地区植被增多,植被的蒸腾作用使得地表的感热和潜热通量显著增大,从而增强了局地水循环,使降水进一步增多。植被的反馈作用在原本温暖湿润的华南地区对降水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对相对干旱的我国中部和华北地区降水有显著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轨道强迫和植被反馈的共同作用能使内陆的四川盆地到华北一带夏季降水增加约40%,其中30%的增加是由于轨道强迫作用,约10%是由于植被反馈。这个研究也提醒我们,要得到更加合理的对过去或未来气候变化的模拟结果,有必要使用耦合动态植被的气候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describes a time series experiment examining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take of natural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by a microcosms approach.Seawater samples containing natural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collected from waters around Baozhu Islet in inner Xiamen Bay and around Qingyu Islet in the outer bay.The goal was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enhancement,the biological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the seawater,and the phytoplankton nitrogen 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