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8篇
  免费   2787篇
  国内免费   4672篇
测绘学   1649篇
大气科学   1490篇
地球物理   2306篇
地质学   8020篇
海洋学   2075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1040篇
自然地理   117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677篇
  2020年   572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549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526篇
  2015年   655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776篇
  2012年   787篇
  2011年   995篇
  2010年   916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778篇
  2007年   769篇
  2006年   909篇
  2005年   872篇
  2004年   1057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1篇
  1963年   4篇
  1954年   5篇
  193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91.
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规律是:①区域主要构造格架或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压力低值区的展布,二级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边界为近南北和北北东向;②由浅层向深层,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③盆地西南部油区棋盘格式构造的结点为构造压力低值区;④不同构造层油气流矢量聚集区往往都是构造压力的低值区和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92.
运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判别常州地区地下水氮污染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运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对常州地区地下水氮的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和微承压水中NO3-含量高,平均含量为38.32 mg/L,δ^15N为4.818‰~32.834‰,δ^18O为12.502‰~20.757‰,反映了多数潜水和微承压水受到了厩肥和污水的污染;中深层承压水(第1承压水、第2承压水、第3承压水)中NO3^-含量低,NO3^-平均含量为0.52 mg/L,未受到氮污染,δ^15N为2.163‰~6.208‰,δ^18O为17.051‰~23.201‰,NO3^-应主要来源于早期形成时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南北向裂谷中发育少量中新世高镁超钾质火山岩,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53%~50%),同时具有极高的K2O(7%~6%)、MgO(11%~8%)、Cr(500×10-6~400×10-6)、Ni(400×10-6~260×10-6)含量,较高的放射性成因87Sr/86Sr(0.7265~0.7199)、非放射性成因143Nd/144Nd(0.511844~0.511769)比值,δ18OVSMOW值较高,变化范围很大(10.4‰~6.4‰),其源区为加入了大量俯冲印度地壳的富集地幔。40Ar/39Ar同位素年龄指示他们喷发时代为17~13Ma。结合正断层与火山岩的切割与覆盖关系,指出高原正断层强烈活动时间为23~13Ma,持续了~10Ma,伸展速率为5.6±3.0mm/a。高镁超钾质火山岩与裂谷在时间上的一致和空间上的重合,指示高镁超钾质火山岩与裂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高原裂谷系统的建立是由于俯冲印度地壳的断离造成的高原岩石圈的伸展破裂,其活动时期分为2个阶段,首先伴随高原隆升(23~13Ma),随后在重力作用下,促使高原垮塌(13Ma~现在)。  相似文献   
994.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高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多不杂铜矿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矿床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的多不杂构造岩浆带中。多不杂斑岩铜矿总体上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矿石特征和蚀变分带特点,围绕斑岩体从岩体中心向外,可以划分出三个主要的蚀变带,依次为钾硅化 绢英岩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矿化—角岩化带。矿床以岩体内部和外部均发育强烈的磁铁矿化蚀变、而外围青磐岩化带不发育等特征有别于国内其他斑岩铜矿。对斑岩铜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均一测温结果表明斑岩铜矿石英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类型众多,而以大量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突出特征。子矿物种类有石盐、钾盐、赤铁矿、红钾铁盐、石膏、黄铜矿等,有时一个包裹体含有多达5~6个子矿物,在我国其他斑岩铜矿中是不多见的。金属子矿物大量发育表明流体成矿金属元素含量很高。成矿流体由来自岩浆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和以天水成因为主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两个流体端员组份组成。高温、高盐度流体为主要成矿流体,以含子矿物多相流体包裹体为代表,其形成温度>450℃,盐度在28%~83%NaClequ.,平均达到58%~60%NaClequ.,流体组分主要属于H2O-NaCl-KCl-FeCl2体系。高温高盐度流体是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主要来源于天水或天水与晚期岩浆热液的混合,温度在360℃以下,盐度3.71%~14.15%NaClequ.。含矿硫化物主要在300~420℃温度区间沉淀,沉淀富集主要与温度降低有关,多不杂斑岩铜矿为与浅成斑岩体侵入有关的高温岩浆热液型斑岩铜矿。与世界上其他斑岩铜矿相比,多不杂斑岩铜矿具有与Bingham和Grasberg等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相似的流体包裹体和蚀变分带特征,暗示该矿床具备形成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额济纳旗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遥感卫星影像解译及野外地质实地调查,将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的地貌单元划分为中低山区、冲—洪积平原、湖积盆地及风成地貌。根据不同地貌单元组成的沉积物年龄测定和分析,初步认为上新世—早更新世的构造抬升形成苏泊淖尔级湖积阶地;早更新世末(750±60kaBP),发生一次明显的构造抬升活动,形成东、西居延海间的台地;另一次明显的构造抬升记录发生在中更世末—晚更新世初,即149±60kaBP之后,形成黑城冲湖积台地;苏泊淖尔级阶地形成于全新世早、中期,属气候干旱湖泊萎缩形成的气候阶地,阶地沉积物中保存的古风成砂丘,表明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早期气候一度恶化。天鹅湖湖积阶地的形成表明5000a之后一段时间,气候相对适宜;全新世中后期,气候波动强烈,1200aBP出现一次丰水期。  相似文献   
996.
新疆西天山达巴特铜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通过对西天山地区比较典型的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矿石中辉钼矿Re-Os的直接定年研究,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和其他年代学资料,探讨了西天山赛里木和博罗科努地区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成矿机制。结果显示达巴特矿床中辉钼矿Re-Os年龄为301±20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石炭世。矿床形成于别珍套—科古琴石炭纪岛弧带,成岩成矿与石炭纪巴音沟洋壳向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可能的成矿机制是由于洋壳向南对赛里木隆起带陆壳基底的俯冲,岛弧基底断裂系向北逆冲,导致一系列与斑岩矿床有关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区域深大断裂为岩浆的上侵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7.
蒋小芳 《江苏地质》2006,30(1):27-31
矿产勘查工作综合性很强,所需要应用的知识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基础地质、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手段等地质学科知识,还要综合运用数学、化学、计算机等新方法、新技术。从板块构造、成矿背景以及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其地质基础,并阐述了所用到的新方法、新理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98.
川青地块在地貌上为川西高原,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最重要的构造单元。新的GPS监测资料表明,在欧亚框架内,川青地块及其邻近的龙门山带和华南地块西缘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由25.66mm/a递变下降到6.99mm/a的总趋势。速度矢量表现出顺时针涡旋转动。川青地块内具有局部应变积累的非均一的区域剪切。横切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新的GPS测量结果揭示,两侧地块间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约8mm/a;由于局部应变积累,断裂系南西侧的主断裂的移动速率为9.3mm/a,其间为拉分盆地和小的横向伸展断裂。鲜水河断裂系的左旋断裂滑动作用,调节了川青地块与川滇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999.
根据阿尔金山西段前早古生代变质岩的岩石组成、沉积建造、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历史、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北阿尔金地块、中阿尔金地块(包括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肖鲁克·布拉克高压变质岩带和塔什萨依玉石矿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带)和南阿尔金地块(包括南阿尔金中—新元古界隆起带和阿尔金南缘复合构造-蛇绿混杂岩带)。提出该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前长城纪古陆核形成阶段、长城纪—青白口纪不同基底联合阶段和早古生代洋陆转换阶段3个阶段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000.
西藏改则县托和平错地区展金组中发育一套早—中二叠世以玄武岩类为主、玄武安山岩次之、安山岩少量的海相火山岩组合。该火山岩中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的SiO2含量为44.43%~54.87%,TiO2含量多在4%以上,K2O+Na2O平均为4.57%,玄武岩类富K,玄武安山岩富Na。区内火山岩富集K、Ba、Th、Ta、Ce、P、Zr、Sm、Ti、Cr,亏损Rb、Nb、Hf、Sc,Y/Nb在0.322~0.499之间。综合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可将该火山岩归入碱性玄武岩系列。区内火山岩从基性到中性稀土元素总量基本没有变化,REE平均为402.31×10-6,LREE/HREE为8.17~12.69,为轻稀土强烈富集型,δEu为0.93~1.04,平均为0.99,无Eu异常,玄武岩的Th/Ta值多数大于1.6。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火山岩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