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斯琴  许长海  高顺莉 《地质学报》2021,95(6):1743-1753
晚中生代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东亚陆缘的重要时期,也是华南大陆岩浆活动的重要时期.本文选用东海陆架丽水凹陷FZ211井紧邻中生代花岗岩基底的石门谭组(2031~2097 m)和明月峰组(1755~1806 m)的砂岩样品,开展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获得了侏罗纪(180~160 Ma)和白垩纪(140~80 Ma)两期主要的岩浆事件记录,以120~80 Ma年龄组分更为发育.两期岩浆锆石均具有结晶温度低(605~792℃)、流体活动元素U、Th和LREE富集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Ti和HREE亏损特点,它们形成于典型的岩浆弧构造环境,岩浆中侏罗纪俯冲物质的加入明显优于白垩纪.与洋壳锆石相比,两期岩浆锆石U/Yb值(0.1~5.1)与大陆锆石类型一致,白垩纪岩浆锆石呈现向洋壳锆石过渡的趋势.东海渔山隆起应是晚中生代大陆岩浆弧的重要组成部分,120~80 Ma是俯冲和岩浆活动的强烈时期,东亚陆缘从侏罗纪到白垩纪显现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滚的特点.如果将渔山隆起岩浆弧与福州凹陷弧前盆地和SW日本到台湾的俯冲杂岩联结起来,区域上可构成晚中生代东亚陆缘汇聚的构造轮廓,即岩浆弧-弧前盆地-俯冲增生杂岩.  相似文献   
172.
天津雾和霾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对比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方向,提高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质量及可用性,研究中对天津地区10个地面气象站1951—2014年历年2月人工观测及2014年2月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轻雾、雾、霾现象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历年2月轻雾的平均日数为10 d,雾和霾均为2 d,轻雾和霾同期出现的日数占有天气现象的7.4%,而雾和霾同期出现日数仅占0.7%;平行观测期的对比分析得到人工观测轻雾日数比自动观测多11 d,雾日数和霾日数均比自动观测少6 d,其中,轻雾和雾的判别差异集中出现在每日08:00(北京时,下同),霾则基本出现在每日08:00,14:00,17:00,20:00;通过对比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能见度数据发现,二者相对偏差达25.1%,能见度小于15.0 km时,自动观测的能见度有60%~76%数值偏小,特别是08:00和20:00, 因此,在相对湿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能见度的判别误差是导致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轻雾、雾、霾现象判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3.
司志华 《山东气象》2009,29(4):63-64
分析了雷电过电压对信息系统的危害,应用现代防雷技术,通过实例对信息系统的防护作了具体应用说明,分别对供电线路、配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程控交换系统的过电压防护作了详细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74.
麻扎塔格地区地层、地貌及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塔里木—西昆仑的盆山耦合关系、新构造运动对塔里木油气资源分布的影响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环境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卫星照片解译、野外变形观察、剖面实测、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等手段,对该地区晚新生代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麻扎塔格构造带为典型的逆冲—褶皱带,并探讨了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的构造指向、活动时限、隆升速率及缩短速率、东西方向的延伸等问题,取得如下认识:1)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为西昆仑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前缘部位,和田河气田就是处在逆冲前锋背斜顶部,晚新生代变形作用已明显地改造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及中部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并促成了和田河气田的形成;2)麻扎塔格山在中新世末(约7 Ma)和中更新世(约780 ka B.P.)经历了两次构造隆升,后一次形成了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和麻扎塔格山现今的地貌特征;3)估算出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中更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约为0.26~0.4 mm/a,缩短速率约为0.9 mm/a;4)认为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向西应与同属西昆仑山前褶皱—冲断带前缘的喀什背斜相连,东端的突然消失可能是由于东段和田河附近存在北东—南西向的走滑断层造成。  相似文献   
175.
176.
A statutory two hundred and six square kilometre ‘closed area’ in Lyme Bay, South West England entered into force on the 11 July 2008 to protect the reef substrate and the associated biodiversity from the impacts of trawling and dredging with heavy demersal fishing gear. This case study provides an example of how the ecosystem approach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decision making for marine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shows that despite sound ecological knowledge of a marine area, the current reliance on traditional neo-classical economic valuations for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can obscure other issues pertinent to the ecosystem approach. With the Government seeking win–win scenarios for stakeholders in the designation of Marine Conservation Zones under the Marine and Coastal Access Act, experience of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in Lyme Bay has revealed that a win–win must be a long-term goal based on a thorough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s of marine 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177.
论证了柴里矿区现代地应力场为大地静力场型,指出地应力研究的工程意义,通过层位,实践,经济效益几方面的对比,指出三灰是二水平主干岩层位选择的最佳层位。  相似文献   
178.
在应用各种预报方法作每日的天气预报时,常遇到的各种预报方法的结果不一致的情形,这时需集各预报结果为一体作为群体决策意见,作者介绍了后置群体评价方法在天气预报决策中的具体应用,用该方法进行决策,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9.
塔中Ⅰ号气田西部是塔中油气上产的重要领域,利用最新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在断裂控储控藏认识指导下,开展走滑断裂解剖,落实富油气区域。研究区断裂可划分为两期三级3组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的北东向走滑断裂及其伴生裂缝是本区的控储控藏断裂,沿走滑断裂走向一般为非线性结构,通常可分为应力转换区和应力释放区。应力转换区包括岩桥、拉分地堑、地垒、局部鼻状构造等;应力释放区包括羽状、斜列破碎带等。应力转换区和应力释放区是油气最富集的区域,走滑断裂破碎带规模越大,储层越发育,油气越富集。  相似文献   
180.
郴县新田岭钨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殷顺生  王昌烈 《湖南地质》1994,13(4):205-211
郴县新田岭白钨矿床,是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储量巨大的Ⅰ_5、Ⅰ_(30)和Ⅱ_(23)号主矿体,皆赋存在燕山早期花岗岩与石磴子组灰岩接触带的凹陷部位,三个主矿体的钨金属量,占矿区总储量的90%以上。矿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均较复杂,其中晚期复杂矽卡岩与钨矿化关系密切。本矿床的形成,受成矿岩体、有利的围岩和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矿床的成生,经历了两个成矿期5个成矿阶段。矿床成因属气化─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