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60篇 |
免费 | 7026篇 |
国内免费 | 115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98篇 |
大气科学 | 4323篇 |
地球物理 | 5759篇 |
地质学 | 19399篇 |
海洋学 | 6092篇 |
天文学 | 338篇 |
综合类 | 2254篇 |
自然地理 | 4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1篇 |
2023年 | 1002篇 |
2022年 | 1838篇 |
2021年 | 2274篇 |
2020年 | 1813篇 |
2019年 | 2096篇 |
2018年 | 1828篇 |
2017年 | 1652篇 |
2016年 | 1832篇 |
2015年 | 1998篇 |
2014年 | 1948篇 |
2013年 | 2414篇 |
2012年 | 2575篇 |
2011年 | 2698篇 |
2010年 | 2669篇 |
2009年 | 2555篇 |
2008年 | 2566篇 |
2007年 | 2383篇 |
2006年 | 2429篇 |
2005年 | 2023篇 |
2004年 | 1361篇 |
2003年 | 1094篇 |
2002年 | 1003篇 |
2001年 | 921篇 |
2000年 | 780篇 |
1999年 | 384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19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3篇 |
1979年 | 21篇 |
1976年 | 14篇 |
1974年 | 15篇 |
1965年 | 14篇 |
1964年 | 15篇 |
1963年 | 14篇 |
1957年 | 14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对夏季(2002-07)和冬季(2003-01)航次中珠江河口及近海水域样品中金属铜的总含量以及总溶解态、颗粒态、游离态铜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夏季铜的总浓度水平分布并非完全体现陆源性规律,而是随河口向外海递增。而在冬季,总铜浓度的空间变化呈现和夏季完全相反的趋势,即随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说明研究水域中金属铜可能具有其他来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但是,游离态铜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却呈现相同的趋势,即自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说明铜的形态分布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体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基于粗规则对象空间信息表的最小规则集生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粗规则对象空间信息表的概念、相关概念和性质,并给出实现粗规则最小化算法。基于此,编写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对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实例规则进行了研究。实例表明运行可靠、结果正确,可应用于智能决策信息系统的知识库优化。 相似文献
999.
亚中尺度过程是指海洋流场罗斯贝数接近于1,空间尺度量级1km、时间尺度量级1d的动力学过程.根据高分辨率的Jason-2卫星高度计沿轨数据,采用改进的方差归一化方法,结合一维功率谱斜率分析,对南海吕宋海峡海域亚中尺度过程进行季节性统计,结果表明:吕宋海峡亚中尺度过程季节高发月份特性与相应的海平面异常波动特性较为一致性,较大的月份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夏季波动相对较弱.结合当前研究和实例观测,冬季黑潮入侵和两侧"波动高能区"涡流波动是亚中尺度高发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更好地预测区域内低阻油层分布,以岩心、室内试验数据及薄片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明下段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主要包括低幅构造、复杂孔隙结构、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砂泥岩薄互层、淡水水入侵及钻井液污染6个方面。低阻油层地质成因包括构造、沉积及成岩作用3个方面,明下段沉积时期频繁而强烈的断层活动导致原生油藏发生淡水水侵,同时形成低幅构造,导致低幅构造型低阻油藏发育。受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变化影响,研究区内发育砂泥薄互层型及复杂孔隙结构型低阻油层。早成岩阶段较弱的成岩作用导致研究区发育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及钻井液污染型低阻油层。受以上3种因素影响,歧南断阶带明下段地层中低阻油层主要发育于与断层相接的低幅构造区域内的弱水动力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