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以西澳伊尔岗钙结岩分布区为例,在分析区域铀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利用多参数组合和监督分类2种方法对航空γ能谱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开展钙结岩型铀矿的成矿预测研究。根据航空γ能谱数据铀、钍、钾元素之间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利用ERDAS软件空间建模工具计算古铀量、铀富集系数,识别铀源区和铀后生富集区。利用特征空间域的贝叶斯决策准则监督分类技术,提取研究区多级航放示矿信息,经过综合分析,最终圈定7片钙结岩型铀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02.
塔里木盆地西部中生代早期伸展作用的辉绿岩证据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出露的辉绿岩墙的SiO2含量为44.34%~49.34%,Na2O K2O(4.32%~6.04%)和Na2O/K2O均较高(2.23~9.15),主量元素反映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总量较低(∑REE=35.71~47.95μg/g),(La/Yb)N高达11.66~14.77,呈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稀土配分型式,基本不显示明显的Eu异常,具有富集地幔源的地球化学特点。对辉绿岩的40Ar/39Ar年龄测定为235.6Ma和203.7Ma。结合塔里木盆地西部,特别是西邻塔吉克盆地和卡拉库姆盆地三叠—侏罗纪沉积与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部三叠—侏罗纪时期是白垩纪—古近纪强烈沉降作用的前奏,主体处于伸展背景下的隆起状态。  相似文献   
503.
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成分演化蕴含了热液成矿过程的详细信息。本文基于岩相学观察,从云母和黑钨矿着手,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技术,对赣东北松树岗Ta-Nb-W-Sn矿床的浅部热液成矿过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树岗矿床浅部的钨锡矿体的石英脉,从早到晚,由深至浅,可以划分为黑钨矿石英脉、锡石石英脉、硫化物石英脉和贫矿石英脉。4类石英脉中都含有早期的铁锂云母和晚期的白云母与铁的氧化物集合体,深部早期脉中的云母以铁锂云母为主,而浅部晚期脉中的云母以白云母为主。与早期铁锂云母相比,晚期白云母具有明显较低的Ti、Na、Rb、Cs、W、Nb、Zn、Li_2O含量和明显较高的Pb、Cu、B含量。从深部早期脉到浅部晚期脉,云母成分存在如下演化趋势:Ti、Na、W、Nb含量降低,Pb、Zn、Cu、Li_2O、B含量增高。不同深度的黑钨矿石英脉中含有两种不同成分的黑钨矿,属同一期演化早晚形成。相对于热液流体早期沉淀的黑钨矿,晚期黑钨矿具有明显较低的Nb、Ta、Zr、Hf、Ti、Sn、U、In、Sc含量和明显较高的Mo含量和Fe O/MnO值。云母和黑钨矿主微量元素成分的演化揭示了在松树岗矿床浅部的热液成矿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由于水岩反应的加强有较多围岩物质贡献。  相似文献   
504.
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等时圈、经济潜力和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和模型,综合分析了兰新高铁运营前后沿线县域可达性时空收敛效应和经济潜力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 兰新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91个县域单元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缩短33.46%,呈现“核心—边缘”结构,中小县域的可达性优化作用总体上强于核心城市。(2) 高铁站点城市及中心城市可达性提升存在明显的“节点效应”和“廊道效应”。高铁站点及其附近地区的可达性收益最多,时空收敛在一定程度上服从地理距离衰减规律。(3) 区域经济潜力整体呈均衡化发展,激发沿线城镇经济发展潜能,经济潜力演变等级性和层次性特征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505.
针对现有海上吊装模拟方法不能有效考虑浮吊船舶—系泊系统—吊物系统之间的动态耦合,难以实现基座回转、吊臂变幅连续模拟问题,基于Matlab/Simulink、ADAMS联合仿真平台建立了海上吊装作业全耦合动力分析模型,探究了中长周期波作用下波浪周期、吊缆收放、基座回转、吊臂变幅等参数变化对吊装作业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浪周期接近吊物系统固有周期时会引发共振,导致吊物摇摆幅值显著增加。基座回转、吊臂变幅等因改变了吊物的空间位置从而引发了浮吊船舶倾覆力矩的变化,进而对浮吊船舶运动响应产生显著影响。当基座回转90°后,浮吊船舶的横倾角增加约2.74°。  相似文献   
506.
基于地层时序与属性语义的相邻钻孔地层连接与推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邻钻孔之间地层连接关系的判断与推理是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学建模的关键。相邻钻孔之间地层的连接关系可分为基于年代地层单位的时序地层关系和基于地层属性的岩性地层关系两种;地层属性及其语义关系是岩性地层关系判断和细节地层连接的基础。相邻钻孔之间细节地层的岩性连接有对应、包含和尖灭3种,基于地层属性及其语义关系的地层连接关系推理有6种基本模式,设计了相应的地层连接推理算法。以徐州地区两个邻近地质区域的寒武纪钻孔数据为例,在GeoMo3D平台上进行了地层连接与推理实验,验证了基于细节地层属性的语义关系进行连接推理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507.
吴阿丹  车涛 《冰川冻土》2021,43(1):274-284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三极"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研究热点.随着天空地一体化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三极时空信息呈现出海量、高时效、多维度的大数据特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可视化手段,这些数据很难被非科研人员理解和认知.如何面向不同人群,快速直观地展示三极最新科学发现所产生的时空数据,已成为数据可视化研究迫切需要解...  相似文献   
508.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周亮  车磊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19,74(10):2027-2044
绿色发展作为化解自然环境约束、破解经济转型难题、支撑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关键。正逐渐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经济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指导理念。在梳理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测度与刻画,并进一步耦合自然与人文因素定量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 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由0.475增加到0.523,总体提高了10%,时序上呈现“W”型波动增加的阶段性演变特征。②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区域差异规律,不同类型城市群具有“国家级>区域性>地方性”倒金字塔式集群增长特征,形成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稳定等级规模结构。③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效率城市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低效率城市则负向溢出影响,“高高集聚、高带动低”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较为凸显,不同类型城市演化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与时空惯性。④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人文社会因素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程度大于自然本底要素,其中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和城市气温呈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09.
西藏高原土地面积广阔,但适宜人类居住的空间却高度集中于局部地区,其中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是西藏高原最重要的人口承载区。利用核密度、空间“热点”探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居民点斑块-样带-研究区全域”构成的点-线-面多尺度揭示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城乡居民点的规模、形态和密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了自然因素对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全域尺度上,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各乡镇居民点规模空间差异较大,基本形成以“彭措林乡-增期乡”为轴线的南北对称态势,居民点形态普遍规则,密度总体偏低;② 样带尺度上,仅有拉萨河样带的密度分布呈线性分布,雅鲁藏布江样带和湘曲-年楚河样带的规模、形态和密度以及拉萨河样带的形态和规模在各自方向上均呈现非线性分布,即居民点东西方向呈现分布规模和形态“两端大中间小”、分布密度“两端小中间大”的特征,而南北方向规模、形态和密度均呈现“南大北小”的特征;③ 斑块尺度上,居民点规模普遍较小,面积小于1000 m 2的数量高达19 099个,占比达到55.14%;斑块形态比较规则,形状为规则类型的数量有21 256个,占比为61.37%;分布密度整体偏低,全域仅为0.34个/km 2;④ 自然要素中,海拔对居民点规模和密度的影响最大,地势起伏度和河流邻近性对居民点形态影响显著,而降水量对居民点的规模、形态和密度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10.
混凝土早期水化作用不仅释放大量热量、而且会引起桩基先期变形与约束应力,影响桩基承载性能。目前针对地层温度对早期混凝土水化作用引起的桩基热力学特性(尤其是群桩效应)影响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开展3×3群桩在早期混凝土水化作用下的桩基热力学特性现场试验,实测了桩身温度、应变等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地层温度对桩基水化热消散、桩身约束应力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相同条件下单桩热力学特性对比试验,探讨水化热作用群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化热作用下,群桩中温度叠加效应并不明显;地层中恒温带的水化热消散速度慢于变温带;混凝土残余应力沿桩深方向分布不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最大残余应力出现在0.6倍桩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