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2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4篇
  1924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
似大地水准面的误差分析与抑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地水准面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是局部重力场逼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外业方案优化、算法设计和工程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本文分别从地面重力数据误差和局部重力场算法两个方面,分析cm级大地水准面误差的影响特性,提出重力数据误差与大地水准面精度之间普遍适用的规律,推荐一种GPS水准和地面重力数据联合平差的精度评定方法,结合实例和模拟计算分析,介绍大地水准面误差分析与误差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92.
林卉  戴济平  李魏  刘培  夏俊士 《测绘通报》2012,(5):17-19,28
利用1995年、2003年和2008年3个时期徐州市丰县TM/ETM+遥感数据,采用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运用ArcGIS和Matlab编程,分析丰县1995—2008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和特点。研究表明,丰县建设用地不断扩展,耕地面积继续减少,林地持续增加,同时,丰县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正趋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93.
巢纪平  李耀锟 《气象学报》2010,68(2):147-152
利用一个考虑了辐射能传输的二维能量平衡气候模式,解析地分析了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后冰界纬度的变化,得到了冰界纬度随CO2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CO2浓度由工业革命前的280×10-6增加到700×10-6时,冰界仅后退(北半球向北)几个纬度;当CO2的浓度继续增加时,冰界纬度会加速向极地退缩,直至出现全球无极冰覆盖的现象.同样地,当CO2浓度由280×10-6增加到700×10-6时,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虽然在增加,但增加的速率很小,并且增加的速率在减小,而当大于700×10-6之后,温度增加的速率会快速增大,温度将加速上升.对不同反照率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当反照率从0.1到0.32时,结果并没有显著地改变,即结果对反照率的变化并不敏感.这一计算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状态下,由CO2引起的增温作用似乎处于变化很小的准饱和状态,即目前气候不会因为CO2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变暖.较为实际的情形可能是大气温度在缓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迅速升高.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CO2的增温效应,因为根据计算结果,这个临界值大概在700×10-6左右,当CO2浓度增加到超过临界值之后,气温会剧烈上升,气候将会处在一个非常温暖的阶段.  相似文献   
94.
集合预报产品在台风麦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集合预报效果,利用T106L19全球谱模式和增长模繁殖法对台风麦莎制作了13个成员的集合预报,并对其结果进行集合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研究。首先在离散距离分簇法中,引入方差分析的方法确定分簇基础,然后对集合预报的形势场进行了分簇,相对于以往采用96小时样本为分簇基础进行分簇的方法,分簇效果提高明显,分簇结果能给出台风移动的几种可能路径及其概率;其次对要素随时间的演变利用系统聚类法进行了分类,根据分簇平均图可以确定几个可能的台风登陆地点,制作了这些特殊点要素分类烟羽图,通过分析要素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提高对台风登陆地点和时间的预报精度;最后制作了盒须图,通过盒须图中数据组主体以外的数据点,确认出值得注意的一些特殊集合成员的预报结果,减少了小概率事件的漏报率。研究结果表明,将方差分析引入离散距离分簇法,要素烟羽聚类法以及盒须图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和改善集合预报效果,集合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效果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95.
2010年4月8日16时至9日10时,霍州市气象局自动站出现故障,监控软件无法正常显示各气象要素实时数据,通过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逐步排查故障,最终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本文对该次故障现象与分析处理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6.
FGOALS_gg1.1极地气候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1.1的极地气候模拟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结果表明,FGOALS_g1.1对南北极海冰的主要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也注意到,与观测相比,模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模拟的海冰总面积北极偏多,而南极偏少.北极,北大西洋海冰全年明显偏多;夏季,西伯利亚沿海海冰偏多,而波弗特海海冰偏少.南极,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冬季海冰偏少.南北极海冰边缘都存在异常的较大范围密集度很小的碎冰区,夏季尤为显著.(2)海冰流速在南北极海冰边缘和南极大陆沿岸附近较大.北极,模式没能模拟出波弗特涡流,并且由于模式网格中北极点的处理问题,造成其附近错误的海冰流场及厚度分布.这些海冰偏差与模式模拟的大气和海洋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分析表明,FGOALS_g1.1模拟的冰岛低压和南极绕极西风带明显偏弱,其通过大气环流和海表面风应力影响向极地的热量输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上述的海冰偏差.此外,耦合模式中大气-海冰-海洋的相互作用可以放大子模式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97.
沙尘暴垂直输运的两相流理论Ⅱ:气柱挟卷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飞  巢纪平 《气象学报》2009,67(1):11-19
为了改进气块法对沙尘沉降问题的研究,文中利用气柱法,考虑沙尘气体与环境的交换作用以及气柱内湍流交换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均匀场中有利于沉降的条件为较大的初始沙尘浓度扰动与较小的初始温度扰动,而且温度扩散系数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沉降,沙尘浓度扩散系数越大越不利于沙尘沉降,湍流过程在均匀场中对沙尘沉降影响不大.考虑剑更真实的环境场,得出在环境的垂直沙尘浓度梯度与温度梯度的参数域中,初始沙尘扰动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沉降,初始温度扰动越大,越小利于沙尘沉降.同时给出4种不利于沙尘沉降的过程:(1)上升浓度变化过程;(2)下沉浓度变化过程;(3)上升温度变化过程;(4)下沉温度变化过程.根据这些过程分析参数对沙尘沉降的影响得到:温度扩散系数越大越有利沙尘沉降;沙尘浓度扩散系数越大不利十沙尘沉降;垂直温度湍流交换系数越大有利于缓降区甚至是非沉降区的上升;垂直沙尘浓度湍流交换系数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沉降.  相似文献   
98.
A dataset of surface current vectors with error estimate from 1999 to 2007 is derived from the trajectories of the 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 (Argo) drifting on surface over the global ocean. The error of the estimated surface currents is about 4.7 cm s-1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accuracy of the currents determined from the surface drifters. Geographically, the Argo-derived surface currents can fill many gaps left by the Global Drifter Program due to the greater number of floats, and can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in situ observational system for monitoring global ocean surface currents. The surface currents from the Argo floa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urface drifter-derived currents and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gram (TAO) measurements. The comparisons show good agreement for both the current amplitude and the direction of surface currents. Results indicate the feasibility of obtaining ocean surface currents from the Argo array and of combining the surface currents from Argo and the ocean surface drifters for in situ mapping of the global surface currents. The authors also make the dataset available to users of interest for many types of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9.
Seasonal location and intensity chang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are important factors dominating the synoptic weather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rain belt over East Asia. Therefore,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forecast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dex during typhoon activity by adopting a hybrid deep learning model. Firstly, the predictors, which are the inputs of the model, are analysed based on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相似文献   
100.
1 观测背景 深井地电阻率观测在消除地表干扰、季节天气变化影响等方面效果良好(刘昌谋等, 1994),是当前地电阻率观测的发展趋势.广东新丰江和平地电台于1992年起开展深孔布极地电阻率观测,并在几次显著地震前观测到明显的异常变化.2015年3—5月,该台地电阻率测值出现显著异常变化,怀疑为测区钻孔施工对电阻率测值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为深入了解地电阻率变化的异常机理,在现场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收集数据资料建立测区电性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对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探讨钻孔施工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幅度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