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篇 |
大气科学 | 111篇 |
地球物理 | 98篇 |
地质学 | 237篇 |
海洋学 | 63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46篇 |
自然地理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干液流的时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2年4—9月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干液流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时滞不同;4—9月,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峰值时间比太阳辐射峰值时间晚约1h,比空气温度峰值时间早约1h,比水汽压差峰值时间早约2h,比空气相对湿度谷值时间早约2h;对影响胡杨树干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发现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与1h以前的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0.875;对错位前后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胡杨树干液流的数值模拟中,考虑液流相对于环境因子的时滞效应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62.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Al2O3含量较高,全碱(Alk)含量较低,Na2OK2O,铝饱和指数A/CNK为0.87~0.91,属钙碱性准铝质岩石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弱负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Nb/La和Rb/Nb比值较低,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石英闪长岩Ca O/Na2O比值较高(2.32~2.64),结合源岩判别图解综合推断其源于变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全岩Zr饱和温度计算结果显示初始岩浆温度76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压力1.5 Ga,源岩部分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 Ma,代表了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晚二叠世末期宗务隆洋壳向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俯冲,变玄武岩在相对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63.
64.
65.
黄土的独立物性指标及其与湿陷性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的湿陷性是其重要的工程特性,常用一维压缩应力条件下的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等指标定量评价。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较多,包括土的粒度、密度、湿度等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且各因素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存在一定相关性。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西安地铁4号线黄土高台地和宝鸡-兰州高速铁路隧道黄土塬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层物性质指标的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首先确定了相对独立的含水比(含水率与液限之比)和孔隙比3个物性指标反映的两个因子。然后,依据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试验资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得到了两个场地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以及压缩模量与含水比和孔隙比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了两个场地黄土自重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和压缩模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验证了利用因子分析法寻找影响黄土湿陷性的独立因子,建立黄土湿陷性参数与独立影响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针对两个地区两类地貌单元湿陷性黄土场地,建立的黄土湿陷性参数的相关关系具有快速、准确的评价黄土湿陷性和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6.
67.
Hua Li Benqiang Rao Gaohong Wang Si Shen Dunhai Li Chunxiang Hu Yongding Liu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4,71(1):245-253
Artificial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BSCs), formed by inoculating Microcoleus vaginatus Gom. and Scytonema javanicum Born. et Flah. onto the topsoil of desert dune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ools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moving dunes and promotion of soil fertility. As dominant driving forces in arid habitats, the abiot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undulating dunes produce a gradient of abiotic stresses on cyanobacteria. Cyanobacteria are considered pioneering phototrophs in early soil crust communities in deserts. In this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ABSCs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al site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16S rRNA-bas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d soil property measurements. After inoculation in 2002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patchy moss crusts were observed on the dunes. All of the available sequenced bands in the DGGE gels belonged to Oscillatoriales and Nostocales. The dominant Nostocales genus in the ABSCs was still Scytonema; however, more Oscillatoriales genera were identified, which belonged to Microcoleus and Phormidium. The cyanobacterial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slope 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stinct (p < 0.05),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windward slopes. The crusts of the top-dune slopes were more heterogeneous. In addition, the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richness indices of the windward slop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leeward and interdune slopes (p < 0.05). Compared with uninoculated control dunes, all of the inoculated dunes had far higher biodiversities. 相似文献
68.
以2019年遥感卫星影像为基础,通过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福建省砂质岸线防护林的分布现状,结合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总结防护林的退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尽管近几十年来福建省防护林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将近一半的砂质岸线存在无防护林、原有防护林消失、防护林不连续、修复后再度遭受破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砂质岸线防护林的保护与修复应遵循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要求,防护林修复的近期目标是对问题严重的地段开展针对性修复,长期目标是形成连续的砂质岸线防护林,形成沿海第一道生态屏障,为提高福建省沿海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9.
根据1981—2021年福建省热带气旋风雨资料,采用极差标准化、相关系数客观赋权法和自然断点法建立热带气旋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表明:选择降水7个因子和大风4个因子作为评估指标体系合理;雨高危险性区域位于沿海,南平和三明地区雨危险性较低;风较高危险性区域明显窄于雨较高危险性区域,危险性等级向内陆降低远快于降水,其中罗源湾至崇武沿海因受台湾岛地形屏障保护,危险性比沿海南北部小1个等级;风雨综合致灾危险性,沿海县市皆为较高危险性区域,其中中部沿海高危险性区域小,沿海南北部大,另外登陆粤东热带气旋沿海北上滞留在闽西上空的低压云团造成闽西北部存在较高危险性区域;在热带气旋登陆影响过程中,精细化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更具有针对性,且与灾情相符,为气象灾害决策服务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0.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persion curves from short period dense arrays based on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cross the north section of the Xiaojiang fault area 下载免费PDF全文
Si Chen Rui Gao Zhanwu Lu Yao Liang Wei Cai Lifu Cao Zilong Chen Guangwen Wang 《地震科学(英文版)》2023,36(3):200-211
The number of dispersion curve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scale of a short-period dense array increases. Owing to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data volume, it is important to quickly evaluate dispersion curve quality as well as select the available dispersion curve. Accordingly, 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dispersion curve quality by training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using a short-period dense array. The model can select high-quality dispersi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