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煤系高岭岩(土)资源成矿机理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含煤地层中高岭岩(土)分布广泛,成矿时代多,成因复杂,储量丰富,质地优良,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非金属矿产,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全世界独具特色。本文研究了中国煤系高岭岩(土)资源概况、研究简史;根据成分、结构、地质产状等特征,提出了中国煤系高岭岩(土)的成因类型;对生物和有机质在其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有机酸溶解矿物模拟实验对其成矿作用做了初步探索;最后对煤系高岭岩的某些关键性加工技术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42.
传统上认为前陆冲断带内部的背斜构造具有"成排成带分段"的特征,在表观认识和宏观尺度上讲,容易理解这一特征,并且通过"成排成带分段"的解剖,直接为含油气区带评价和地震解释方案的落实提供指导作用。随着前陆冲断带深层结构的精细解剖和三维空间内构造变形的准确刻画,发现前陆冲断带深层构造变形的分布并非成排成带分段的特征,褶皱构造的发育与分布明显受前陆冲断构造位移量及各个断层位移量的大小所控制,各个断层控制的逆冲岩席在垂向上相互叠置、侧向上交叉对接、走向上错落有致, 3D立体空间内由多个次级弧形体组成鳞片状分布。本文以中国天然气勘探最为成功、勘探资料最为详实的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为例,通过地震剖面精细构造解释,揭示出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位移量在传播过程中的分异和转换,进而控制冲断带内部构造岩席的生长发育和空间展布特征,并在3D立体空间内揭示冲断岩席受构造位移量的控制而成鳞片状分布的规律,控制这一分布规律的主控因素是冲断构造位移量与冲断岩席长度之间定量的几何关系。这一认识提升了油气藏评价和构造圈闭描述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3.
本文从理论出发,通过大量的小型模拟实验,确立了海水流量、臭氧投加量、消毒时间三者的关系,从而制定了利用臭氧进行海水消毒净化工程的工艺流程。又经过实际工程的验证,其工艺流程是可行的,结果优于设计要求,从而创立了国内第一家利用臭氧进行海水消毒净化的优质工程,为沿海城镇以海水替代淡水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4.
为检验区域气候模式与沙尘模式耦合模式RegCM Dust的性能,以2006年东亚地区一次沙尘暴过程为例,将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以检验模式对沙尘天气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沙尘暴过程的地面风场特征模拟效果较好,总体上重现了大风区的分布;地面沙尘浓度和沙尘光学厚度模拟结果与观测分布总体吻合。模式虽然是区域气候模式与沙尘模式耦合模式,但由于其内核是建立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4基础上,因此对天气过程尤其是沙尘天气过程具备较好的把握能力,对于沙尘天气过程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5.
Characterization of gravity wave(GW)parameters for the stratosphere is critical for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models.These parameters are mainly determined from measurements.Here,we investigate variation in inertial GW activity with season and latitude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18-25 km)over China,using radiosonde data with a high vertical resolution over a 2-year period.Eight radiosonde stations were selected across China,with a latitudinal range of 22°-49°N.Analyses show that the GW energy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over China has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and a meridional distribution,similar to other regions of the globe.The GW energy is highest in winter,and lowest in summer;i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Velocity perturbations with longitude and latitude are almost the same,indicating that GW energy is horizontally isotropic.Typically,85%of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distribution is concentrated between elevations of 1 and 3 km,with a mean value of 2 km;it is almost constant with latitude.Over 80%of all the horizontal wavelengths occur in the range 100-800 km,with a mean value of 450km;they show a weak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yielding a difference of about 40 km over the 22°-49°N range.The ratio of horizontal wavelength over vertical wavelength is about 200:1,which implies that inertial GWs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propagate along nearly horizontal planes.Ratios of their intrinsic frequency to the Coriolis parameter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most values are between 1 and 2,with a mean value of 1.5.Study of the propagation directions of GW energy shows that upward fractions account for over 60%at all stations.In contrast,the horizontal propagation direction is significantly anisotropic,and is mainly along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s;this anisotropy weakens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相似文献   
146.
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辐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1993~1994年辐射资料的分析表明:两站辐射分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但由于气候状况的差异,长城站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和吸收辐射分别为中山站的51%和42%。极昼期间(11~1月)中山站总辐射和紫外辐射总量均超过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的总量,两站净辐射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显示出南极绿洲的辐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47.
The interaction of turbulent and radiative transfer applied to a number of plausible atmospheric situations in the surface layer under the stably stratified condition is discussed.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wave radiative flux has a great influence upon the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at it usually acts in such a way as to weaken the thickness of the constant turbulent heat flux layer. In the case of low wind velocities and strongly stable stratifications, the thickness of the turbulent heat flux layer will become very thin and/or inexistent.  相似文献   
148.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Brine shrimp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which had ingested three water-insoluble antibacterial drugs i.e. sulfadiazine(SD), oxytetracycline (OTC) and erythromycin estolate (ERY-Es) were fed toTilapia and Mysis IIIof Penaeus orientalis K. The drug contents in the predators were then determin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toTilapia and Mysis III, through the bio-encapsulation of the brine shrimp, efficacious therapeutical concentration of OTC and ERY-Es (but not SD) in the predators could be reached and maintained for more than 8 hours.  相似文献   
150.
冬季北极涛动和北极海冰变化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冬季北极涛动 (北大西洋涛动 )和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