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387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409篇
地球物理   400篇
地质学   734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Da'an County, Northeast China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since the 1950s as a result of climatic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spatial dynamics of Da'an County at the landscape level over the nearly 50-year span. Patch dynamics were examined according to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processes built from a series of images, as well as topographic maps, and temporal patterns built from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 The transition matrix of landscape patch types and changes of various landscape metrics were appl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56 to 2000, the landscape within the study area had undertaken a complicated evolution in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is that saline-alkali land increase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As some smaller patches amalgamated, the heterogeneity of patch decreased. All those changes were the synthetic result of both climatic and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but the predominant factor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art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resulted from the modification of climate obviously, while in the northern part, 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were mainly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the conversion between farmland and saline-alkali land. This phenomenon showed that human activities playe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north than in the south of Da'an County.  相似文献   
82.
在土地利用变化及相关研究中,地形图已成为重要的信息源.本文以1∶ 100000地形图为基础信息源,根据地图制图原理并结合专家知识与规则,进行了没有影像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尝试.并选取典型区,以系列影像数据作为背景数据,以耕地为例,将提取结果与同期统计数据及所推算的影像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精度的验证.如以推算的影像数据为标准,则验证误差<5%.研究表明,按照一定的知识规则,基于地形图进行历史时期土地利用信息重建是可行的,完全可以满足相同比例尺及较小比例尺上土地利用制图及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83.
84.
提出了一种用于垂直形变分析的附有标高刻度的三维立体剖面图的全新模型方法 ,介绍了用这一模型方法建立国家复测水准网三维立体剖面图模型的过程。使用表明 ,这一模型方法与目前常用的三维空间表示方法相比 ,在定量、定位分析水准点的沉降变化时具有直观、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根据跨断层定点水准、基线观测资料和垂直形变的水准高程观测数据分析,黑孜尔断裂 F2定点水准的垂直位移量为 0. 14 mm/a,基线缩短量为 0. 48 mm/a,断层滑动角■≈37°,现今垂直形变速率为 0. 693 mm/a。结合地震活动和区域地质构造研究,认为黑孜尔断裂近期水平活动强度大于垂直运动强度,该区在未来1~3年内仍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86.
王文辉  白冰  张茵 《地理科学》2019,39(11):1814-1821
居民不规范行为危害性极大,传统相关研究多基于社会交换视角,存在一定局限。相对剥夺理论在研究人们的不规范行为上存在一定优势,但鲜有应用于旅游研究。以社区问题明显的李坑、思溪两村落为例,结合相对剥夺理论对居民不规范行为的成因和形式等进行了定性分析。与传统研究不同,发现居民不规范行为与其对旅游负面影响的纵向感知并无直接关系,而主要与横向剥夺感相关。研究表明,相对剥夺理论或可作为居民旅游态度和行为研究的新视角,并在预防和管控旅游地社区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自2000年以来围绕渤海湾的围海工程剧增,致使工程区附近潮流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排海高温浓盐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建立2000年和2015年两种不同岸线、地形条件下的三维数学模型对渤海湾沿岸3个电厂高温浓盐水表层排海问题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的潮流场和高温浓盐水输移扩散特征在近十几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工程后,渤海湾平均盐度增大0.203,平均温度升高了0.105℃,同时曹妃甸附近海域浓盐水输移扩散速度明显增加。增大排放口流量至12.7 m3/s,湾内最高温度为26.46℃,较2015年最高温度增加了2.72℃。本文模型可准确模拟及预测排海废水盐度、温度分布特征,为合理布置水电联产设备排放口的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X-ray emiss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tellar activity. In this paper, we study stellar Xray activity using the XMM-Newton and LAMOST dat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tars. We provide a sample including 1259 X-ray-emitting stars, of which 1090 have accurate stellar parameter estimations. Our sample size is much larger than those used in previous works. We find a bimodal distribution of the X-ray to optical flux ratio(log(fX/fV)) for G and K stars. We interpret that this bimodality is due to two sub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coronal heating rates. Furthermore, using the full widths at half maxima calculated from Hα and Hβ lines, we show that these stars in the inactive peaks have smaller rotational velocitie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gnetic dynamo theory that presumes stars with low rotational velocities have low levels of stellar activity. We als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g(fX/fV) and luminosity of the excess emission in the Hα line, and find a tight relation between the coronal and chromospheric activity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89.
扰动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通过对沉积底质的改造直接影响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迁移和存储),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有重要的影响.遗迹化石作为底栖生物活动的载体,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演化规律,并评价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对生态系统工程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依据.对河南地区8个寒武...  相似文献   
90.
中国贵金属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贵金属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中国金矿床、银矿床和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并提出它们各自的找矿方向。中国金矿床类型多,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在胶东、辽东、华北地台边缘、小秦岭、阿尔泰、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台湾和东南沿海、滇黔桂、陕甘川及长江、黑龙江等主要水系的上游,金矿的找矿方向包括:①老矿区的"探边摸底"和"攻深找盲";②新矿集区的典型研究与采选冶技术改进;③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将使相当多的表外矿变为当前可开采的矿床;④新区勘查;⑤加强成矿系列、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理论指导找矿并综合评价。中国银矿以伴生银矿为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均可容矿,造山带和盆地区的构造破碎带尤其值得重视。当前需要加强对锰矿区含银性和Mn异常区的研究,尤其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区断裂带与Mn、Ag化探异常吻合地区,应该综合评价。中国铂族元素矿床可以分为岩浆型、沉积型和热液型三大类,可形成于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的各个时代,至少构成8个重要成矿远景区(带),重点放在康滇地轴和二叠纪末期峨眉地幔柱影响到的地区,但华北地台老基底中的原生矿及其周边的砂矿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