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31.
Seven Swedish landfill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2001 to 2003. On each landfill, a measure of the total methane production was calculated from data on: (1) methane emissions (leakage); (2) methane oxidation and (3) from gas recovery.
Methane emissions were determined via a tracer gas (N2O) release-based remote sensing method. N2O and CH4 were measured with a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detector at a distance of more than 1 km downwind from the landfills. Methane oxidation in the landfill covers was measured with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method. The efficiency in gas recovery systems proved to be highly variable, but on an average, 51% of the produced landfill gas was captured.
A first-order decay model, based on four fractions (waste from households and parks, sludges and industrial waste), showed that the use of a degradab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 (DOCf) value of 0.54,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fault value for DOCf of 0.50 in the latest IPCC model, gave an emission estimate similar to the official national reports.  相似文献   
32.
Several new varve measurements have been made at Skövde and Tibro in the middle Swedish end moraine belt to the east of Mount Billingen, Västergötland. Some varve sequences are very long, containing 400–700 varves, but correlations are still difficult to make. This is probably due to stagnation and advances of the inland ice margin, indicated by disturbed varves and by sand or till on the clay. SE of Skövde a series of more than 560 varves is covered by a glaciofluvial delta. This delta must have been formed not far from the ice margin. After a slow ice recession at Tibro - 17 km in 400–600 years - advances are indicated by the stratigraphy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the area.  相似文献   
33.
环渤海地区GPS台站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渤海区域环境和气候复杂多变,随着地区和区域的不同,地质、地貌间的差异较大。探究该地区GPS台站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和台站的主要噪声类型、频谱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该区域内所积累的连续数年运行的GPS测站数据,采用GAMIT/GLOBK软件进行解算和平差,获得每一个台站的坐标时间序列,并使用Lomb周期图法分析了该区域台站的频谱特性和周期特性。最后通过对频率和功率谱线性拟合分析研究了台站的噪声类型。此方法对台站时间序列去除噪声和进一步研究测站的运动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均模拟出了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年代际减弱现象,以及强、弱夏季风年代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分布的显著不同,这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表明热带太平洋是影响东亚夏季风此次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驱动模式模拟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增强现象,即当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偏暖(冷)时,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增强(减弱),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相反;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减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1 IntroductionAtlatitudesaround 80°Nandinthemesosphere /lowerthermosphere (MLT) ,therehavebeenfewmeasurementsofneutraldynamics.ArequirementwasseenforlongtermcontinualmonitoringandaVHFmeteorradarwasidentifiedasbeingamostsuitableinstrument.RadarsliketheEISCA…  相似文献   
36.
以德国VMT公司的TMB制导系统SLS-T为例,主要解析了盾构机轴线方位角测量原理,并完整地推导了盾构机姿态参数公式。由于国外导向系统的核心原理不公开,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隧道施工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理解激光导向系统原理以及开发国产的自动导向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杨帆  薄成 《测绘科学》2012,(2):143-145
本文针对工程实践中DWG数据到ArcGIS转换的实际需要,基于转换工具FME,采用FME Workbench构建转换模块对DWG数据转换的方法,研究了利用FME Workbench构建转换模块的关键技术和对转换后GIS数据的检查。通过以阜新腰梅力板的DWG数据为例,实现了对DWG数据到ArcGIS的Geodatabase数据的转换,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检查、整理。结果证明,本文所采用的转换方法良好,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8.
以长春市3.8 km~2实验区为例,介绍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的工艺流程、采集要求及实际采集遇到的问题为全面展开市区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立积累了经验,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9.
2015—2019年,由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牵头,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和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系统拯救、整编和共享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垂直形变测量数据,编制不同时空尺度的地壳垂直形变图,为强震中长期预测、地壳动力学研究、地形变灾害研究与防控及相关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本文介绍中国大陆20世纪60年代—21世纪10年代不同时段1:400万和1:2 400万垂直形变图,其活动构造相关的地理要素、形变信息的清晰度更好,分辨率更高。还有典型沉降区垂直形变图、典型构造活动区(带)垂直形变图和强震同震形变图将在后续文章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0.
西藏东巧蛇绿岩中玄武质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绿岩记录了大洋裂解、俯冲消减和大陆增生的一系列过程,西藏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的蛇绿岩记录了青藏高原的地体拼合和隆升历史。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东巧蛇绿岩十分发育,地表出露较好,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辉长辉绿岩和玄武岩组成。玄武岩呈多个露头产出,每个露头从十几平方米至数十平方米不等,辉绿岩呈脉状(或岩墙)产在玄武岩中。本文对东巧西出露的玄武岩和辉绿岩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室内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探讨了该蛇绿岩的成因以及形成背景。研究表明,辉绿岩和玄武岩属低钾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辉绿岩轻稀土含量略高于N-MORB,兼具IAT和N-MORB的特征;玄武岩轻稀土相比重稀土稍富集,具有E-MORB的特征。样品的Nb/U值(30~48)均大于地壳平均值(10)以及(Th/Nb)N值(0.58~0.86)均小于1,表明岩石未遭受地壳混染。辉绿岩和玄武岩3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值均显示较大的变化区间,结合前人班怒带蛇绿岩年代学的研究成果,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156~239Ma)代表蛇绿岩自身的年龄,第二组(37~141Ma)为晚于蛇绿岩形成的年龄段,推测其为后期的岩浆事件成因,第三组(277~2454Ma)为早于蛇绿岩形成的年龄,推测其成因为原始地幔中残留的早期俯冲板片所携带的地壳中的锆石。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对比研究,认为辉绿岩和玄武岩为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结合前人地幔橄榄岩的研究,本文认为东巧玄武质岩石形成于俯冲带(SSZ)的弧后盆地扩张时期,并受到俯冲带流体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