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488篇 |
免费 | 6539篇 |
国内免费 | 90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87篇 |
大气科学 | 7152篇 |
地球物理 | 8660篇 |
地质学 | 18125篇 |
海洋学 | 4311篇 |
天文学 | 1419篇 |
综合类 | 3801篇 |
自然地理 | 45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7篇 |
2023年 | 684篇 |
2022年 | 1673篇 |
2021年 | 1956篇 |
2020年 | 1562篇 |
2019年 | 1829篇 |
2018年 | 1984篇 |
2017年 | 1799篇 |
2016年 | 2106篇 |
2015年 | 1873篇 |
2014年 | 2254篇 |
2013年 | 2151篇 |
2012年 | 2168篇 |
2011年 | 2202篇 |
2010年 | 2295篇 |
2009年 | 2150篇 |
2008年 | 1990篇 |
2007年 | 1892篇 |
2006年 | 1514篇 |
2005年 | 1403篇 |
2004年 | 1074篇 |
2003年 | 1033篇 |
2002年 | 980篇 |
2001年 | 1010篇 |
2000年 | 1140篇 |
1999年 | 1508篇 |
1998年 | 1204篇 |
1997年 | 1136篇 |
1996年 | 1041篇 |
1995年 | 909篇 |
1994年 | 789篇 |
1993年 | 719篇 |
1992年 | 568篇 |
1991年 | 455篇 |
1990年 | 336篇 |
1989年 | 310篇 |
1988年 | 273篇 |
1987年 | 155篇 |
1986年 | 143篇 |
1985年 | 95篇 |
1984年 | 100篇 |
1983年 | 77篇 |
1982年 | 67篇 |
1981年 | 58篇 |
1980年 | 41篇 |
1979年 | 35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11篇 |
1958年 | 30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漓江水系汞的分布和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漓江水系干流、支流、连体湖泊、较大的孤立湖塘和近岸水井设置40个采样点。水样采样周期为2个水文年,分枯水季和丰水季两次采样,现场测定水温、电导率、pH值等理化参数。系统采集水样112件、底泥样40件、水草样40件、近岸土壤样40件。底泥样用逐步浸提法进行不同形态汞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干流河水、底泥和水草中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μg/L、0.20μg/g和0.032μg/g;主要支流河水、底泥和水草中汞的平均含量高于干流,分别为0.15—0.23μg/L、0.38~1.7μg/g和0.028—0.044μg/g。底泥中汞含量均高于近岸土壤汞含量。无论是干流还是支流,河水汞含量与底泥、水草汞含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由上游至下游,漓江水系干流、主要支流河水样汞含量均不断增高,可高出源头河水汞含量的1.5—5倍。相应地指示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参考指标——电导率值不断增高,河水的pH值亦逐渐增高。丰水期(5月至6月)河水中的汞含量(0.12—0.28μg/L)明显高于枯水期(9月至11月)河水中的汞含量(0.091—0.28μg/L)。不同断面河水汞含量均高于相应近岸井水汞含量。不同水体底泥中汞的形态分布一般顺序为:残渣态〉难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吸附态〉交换态〉易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水溶态。综合各项资料分析,认为漓江干流是桂林城市汞污染最大的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仅汞而言,漓江水系均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河水中汞含量≤1μg/L)。漓江支流汞污染高于干流,对干流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92.
地心非旋转坐标系中的TWSTT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STT)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了地心非旋转坐标系中TWSTT的计算模型.并与地固系中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证明了两种计算模型在0.1ns亚纳秒量级上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76个地磁台站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的时空特征,得到结论如下:①在时间上,回归分析和傅里叶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台站地磁Z分量的日变幅均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周期主要有365天、183天、122天、73天等,其中365天的周期振幅最大(即年周期)。②空间上,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随纬度整体呈非线性变化,在25°N附近存在拐点(极大值点),在15°~25°N,日变幅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50°N,Z的日变幅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③通过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时空分布与等效电流对比,结果显示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是由等效电流的时空演化决定的。④若粗略地把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最大值所处的纬度视为等效电流的焦点所在的纬度,则焦点所在纬度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逐日焦点变化最大可达10°。 相似文献
994.
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防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市地处川西的安宁河流域,区内地质条环境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昌市目前发育的153处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统计,总结了地质灾害在流域、高程、时段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对影响或控制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构造、岩土体结构、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西昌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城镇发展与水土资源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Global Moran'sⅠ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并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城镇1995、2000、2005和2008年4个时间点的城镇化水平、土地资源效益和水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及其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联动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受塔河流域绿洲分布、气候条件及城镇发展基础等多种因素影响,城镇化和水土资源效益空间格局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状态.①塔河流域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不一致,城镇发展与自然条件相互作用的时间和力度不同决定了三者空间差异的必然性.②受城镇化所处阶段、城镇职能与主导产业的影响,各县市水土资源开发的时序不同,城镇化和水土资源效益各自的热点演化格局明显不同,区域联动效应差异显著.③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冷热点区域的数量结构迥异.城镇不平衡发展仍然是主导趋势,土地资源效益滞后于城镇发展,水资源效益敏感性较强.④塔河流域范围广,自然条件复杂,各二级流域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的差异性显著.⑤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协调发展度的类型主要为发展水平低和较低两种,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相比其冷热点区域的空间格局更具稳定性,三者差异显著是协调发展度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 for moderate and large earthquakes in Chinese main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data of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5.0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70 to 2004,for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 and different rupture modes of the main shoc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 R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main shock M0 has been studied statistically.Considering the rupture mode of the mainshock,we give the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R and M0 under 95%confidence level for differentsequence types.Qualitatively,lgR,the logarithm of 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theM0,but the data distribution is dispersed.Viewing from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 and M0is very weak for isolated earthquake type(IET)sequence,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60 km;For main-shock-aftershock type(MAT),lgR 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M0;For multiple main shock type(MMT),the core-lation between lgR and M0 is not very obvious when M0≤6.2 and 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70 km,whileit shows a linear correlation when M0≥6.3.The statistic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occupational ratios of differentsequence types for strike-slip and oblique slip are almost the same.But for dip-slip(mostly are thrust mechanisms),the ratio of MA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ET and MMT.Comparing with previous results,it indicates that,when M0is large enough,R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M0 and there is almost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rupture mode of themain shock.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将大地电磁场分解为一次场和二次场,应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大地电磁二次场,并引入各向异性最佳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作为二次场边界条件,实现了耦合PML吸收边界条件的三维大地电磁二次场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为了确保正演的稳定性和效率,QMR求解器和磁感应矢量散度校正技术被用于PML吸收边界条件下系数矩阵的快速求解.三维模型正演响应表明,基于二次场的三维大地电磁有限差分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通过计算分析不同PML吸收因子条件的大地电磁正演结果,显示在适当的吸收因子下,PML吸收边界条件可较大幅度的减小外边界距离,从而有效的压缩模型求解空间,最终提高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的效率.
相似文献998.
零售业是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零售业通常通过零售商业网点形式展开。零售商业网点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差异大等特点,其区位选择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关乎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北京中心城区的零售业整体及其各细分行业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态势,集聚中心主要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分布。影响零售业的区位选择因素包括交通通达性、地价成本、消费市场规模、消费偏好、政策引导、城市商业发展历史等。近年来,随着零售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不断发生变化,需要更多关注“新零售时代”对零售业空间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分布进行比较研究,发现4000 cal.a BP前本区史前文化遗址在空间上不断扩大,较为显著的扩大曾发生过两次,一次发生在马家浜—河姆渡文化时期,另一次发生在良渚文化时期;同时以河流谷地为通道,史前文化从西向东不断向沿海扩展.4000 cal.a BP后,以马桥文化为代表的各史前文化地域明显收缩,东向沿海扩散的趋势终止,同时伴随有南北两种不同模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转变.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分布与全新世海面波动有显著的关系,尤其是杭州湾两岸的史前文化遗址分布与海面变化的关系最密切,7000 cal.a BP以来的低海面—海退成陆过程为史前居民提供了广阔的陆地生存空间.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变迁与环境变化在时相上具有一致性,对比天目山千亩田泥炭和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环境演变记录表明,4000 cal.a BP前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东向地域扩展是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背景下进行的,是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共同作用下的扩展和延伸;而4000cal.a BP后史前文化的地域收缩是在气候干冷和沿海海洋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以上初步证明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扩张和收缩与环境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气候环境变化正是引起上述这种变化以及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气候环境成为浙江史前文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子,其对文化的分布、传播、扩展和演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坝上草原地区30个采样点表土花粉分析和植被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 花粉组合以蒿属、藜科、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等草本植物为主, 基本能够反映草原植被特征, 但花粉百分比与其在植被中盖度差异明显。运用Extended R-Value(ERV)模型估算的坝上草原区相关花粉源范围大致为2100m, 当风速大于3.5m/s时, 基本稳定, 受风速影响不大。估算的相对花粉产量结果显示, 蒿属和藜科的相对花粉产量最高, 为禾本科的20倍左右; 其次为莎草科和菊科, 为禾本科的7~9倍; 百合科略高于禾本科; 旋花科、豆科、唇形科及委陵菜属的相对花粉产量则明显低于禾本科。利用相对花粉产量对花粉与植被关系的校正结果表明: 蒿属、藜科的校正效果明显, 其相对花粉产量可以作为定量重建古植被的参考; 莎草科、菊科、百合科和唇形科由于受植被和花粉数据梯度限制, 其相对花粉产量能否用于植被与花粉关系的校正有待通过更多植被群落调查进一步证实;其他花粉类型由于在花粉组合中含量多低于5 %, 所以在校正花粉与植被关系时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