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6篇
  免费   1263篇
  国内免费   693篇
测绘学   343篇
大气科学   657篇
地球物理   942篇
地质学   2366篇
海洋学   513篇
天文学   261篇
综合类   348篇
自然地理   58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 ,提出了全新的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概念。从大喜马拉雅构造域及其成矿效应出发 ,通过构造域对矿集区的控制作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深部过程与成矿效应的分析 ,从而较全面地评价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资源潜力和需要进一步工作的重要成矿带或矿集区。通过分析认为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内强烈的壳幔物质交换 ,下地壳翻天覆地的物质和流体交换 ,导致了在同一构造地质单元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超大型矿床的存在。并对多个重要矿床类型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观点 ,如西藏甲马铜钼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床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 ,云南羊拉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也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矿床等。在喜马拉雅构造域内形成的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期矿床大多和大陆地壳深部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所形成的矿床矿物组合及成矿元素组合复杂 ,特别是矿石中钴、银元素含量较高 ,许多矿床中银、钴已经作为主要成矿元素。最后明确提出了青藏高原主体及东缘重要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992.
辽东海岸带黄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论述了辽东海岸带黄土的成因,它主要由低空气流搬运的近源物质组成,其次为高空气流携带的内陆远源物质,主要物源地是辽东湾。冰期时,海平面下降,辽东湾干口渤海裸露成陆而发生沙漠化,海底沉积物经强劲的西北风作用,被搬运到东侧海岸带沉降下来,与大气环流系统自内陆携带而至的风尘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海岸带黄土。  相似文献   
993.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REE geochemistry of the Shenzhen Bay (SZB) and Dapeng Bay(DPB) modern sediments, discuss their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reveal the REE geochem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bays which share the same material source but are deposited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expound their dynamic change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ZB and DPB sediments are essentially of continental source.Their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acific pelagic sediments, but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South Chi-na granites.Because of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evailing in the SZB and DPB, some REE fractionation would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two bays.  相似文献   
994.
云南三江一河典型地区河谷第四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程捷  罗绍峰 《现代地质》1994,8(1):11-19
三江一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红河是流经云南境内的4条主体水系,将上述4条河流河谷第四系的野外观察加以总结得出;金沙江河谷局部发育早一中更新世的湖相层和河湖相层,常形成晚期阶地的基座,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冲积层构成四级阶地;怒江河谷第四系发育较差,在六库的上游河谷中冲积层极不发育,只有局部地方有少量的河漫滩砂砾层(全新世),在六库至过街河段中,尤其是过街盆地,发育有中更新世至全新世的冲积层和洪积层,前者构成五级阶地,后者形成巨大的洪积扇分布在河流右岸的谷底或苍坡上;澜沧江除景洪、勐罕(橄榄坝)盆地外,其它河段主要为峡谷,第四系很少,在景洪盆地中发育有第二、第一级阶地和河漫滩冲积层;红河的第四系有中更新世至全新世的冲积层,并构成五级阶地。基于上述第四系特点,简要地讨论了这4条河流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995.
李露凝  刘梦航  李强  胡成  陈晋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1):1970-1982
把握人类活动的时空特征是地理学研究中探究人地关系、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日益普及的Wi-Fi网络能够为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明确Wi-Fi数据融入地理学研究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论文通过与GPS、手机信令、蓝牙等位置感应数据的比较,认为Wi-Fi数据具有更高的采样精度和更强的采样代表性,能够获取个体在室内外各类城市空间的连续活动轨迹,支撑精细尺度下的人类活动研究。通过系统梳理人群活动状态监测、个体间的社会关系识别、建筑物的功能识别和降低隐私泄露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Wi-Fi数据将会在基于实时动态人口数据的城市功能设施规划、融合多源数据的人地关系探究、以居民福祉为导向的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996.
广西弄拉峰丛山区土壤有机质与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广西弄拉峰丛山区为例探讨岩溶区偏碱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态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可显著影响有效态养分含量。主要微量营养元素的有效态多大于其缺素临界值,但存在潜在缺素的可能性。有机质与有效态锌、铁和硼均存在三种函数类型的正显著水平相关关系,反映出土壤有机质与它们的关系密切且稳定。说明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有效锌、铁和硼的含量。前两者以指数函数类型建立的回归方程最好,后者以幂函数类型建立的回归方程最好。有效态锰与有机质较符合幂函数方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7.
设黑膜大垄(M1)、玉米秸秆带状平覆(M2)、玉米秸秆带状垄沟覆杆(M3)和不覆盖露地平作(CK)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地土壤温度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1较CK提高全生育期土壤温度0.98℃,主要提高了块茎膨大期5 cm土层(2015年)及淀粉积累期10 cm土层(2016年)的土壤温度;M2、M3较CK降低全生育期土壤温度1.06℃、0.59℃,主要降低了块茎形成期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两年M1、M2、M3分别平均较CK增产11.68%、21.74%、16.88%。产量与淀粉积累期至收获期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正相关(r=0.064~0.766),覆盖处理显著较CK提高淀粉积累期单株结薯数及单株产量,平水年以M1最好,偏旱年以M2最好。  相似文献   
998.
我国蒸发研究的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蒸发既是地球表面热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又是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而地表面热量、水分收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因此蒸发的研究是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内容。蒸发与许多国民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有关,那是显而易见的,水的问题已成为目前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几乎所有水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蒸发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Xiang  Sheng  Cheng  Bin  Zhang  Feng-yu  Tang  Miao 《中国海洋工程》2022,36(5):682-696

The floating bridge bears the dead weight and live load with buoyancy,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deep-wate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floating bridge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complicated fluid-solid coupling effects of wind and wave. In this research, a novel time domain approach combining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tate-space model (SSM) is established for the refined analysis of floating bridges. The dynamic coupled effects induced by wave excitation load, radiation load and buffeting load are carefully simulated. High-precision fitted SSMs for pontoons are established to enhance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of hydrodynamic radiation forces in time domain.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is also introduced in the analysis model to appropriately consider the phase differences of wave loads on pontoon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then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a scaled floating bridge model which has been tested under real wind and wave loads in laboratory.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found to agree well with the test data regarding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of floating bridge under the consider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proposed time domain approach is considered to b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in simulating the structural behaviors of floating bridge under typ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00.
卤虫的发育与蜕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孤雌生殖卤虫在盐度为60,水温为19—28℃的条件下,自卵内孵出无节幼虫长成至性成熟产仔(无节幼虫或卵),需经蜕皮12—15次,其中多数为14次,历时15—18天,随后每次产仔即行蜕皮一次,本文描述了卤虫各个不同令期发育的外部形态变化,并根据其蜕皮次数和形态特征,将卤虫的发育分为十五令(15th instar)。此外还观察到在孤雌生殖的卵中有发育成为雄性的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