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8篇 |
免费 | 270篇 |
国内免费 | 3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6篇 |
大气科学 | 237篇 |
地球物理 | 595篇 |
地质学 | 991篇 |
海洋学 | 312篇 |
天文学 | 218篇 |
综合类 | 88篇 |
自然地理 | 1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42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40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142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3年 | 3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neo (Sicily,Italy) pallasite: A unique sample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Zucchini M. Petrelli F. Frondini C. M. Petrone P. Sassi A. Di Michele S. Palmerini O. Trippella M. Busso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2018,53(2):268-283
The Mineo pallasite is characteriz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only 42 g still available worldwide is part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Geology, University of Perugia. A multianalytical approach was used, joining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aman analysis,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electron-probe microanalysis, and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Results highlighted that (1) the Mineo pallasite belongs to the Main Group pallasites; (2) the silicate component is essentially olivine, with no pyroxene component; (3) the olivine chemical composition varies in terms of both iron and trace elements; (4) the metal phase is essentially kamacite with the taenite mainly found in the plessite structure; (5) phosphide phases are present as schreibersite and barringerite. The observed compositional variability in olivines as well as their occurrence as both angular and rounded crystals suggest that the Mineo pallasite could have been derived from a large impact of a differentiated parent body with a larger solid body. The resulting pallasite conglomerate consists of the compositionally different olivines, likely coming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the same differentiated parent body, and the residual molten Fe-Ni. 相似文献
12.
在南海北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作为油气勘探的一种辅助手段。在6个航次中采集了沉积物、底层海水及海面大气样品,测定了近50种化探指标,并采用稳健统计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异常圈定。化探结果在油气藏上方发现了清晰的、具不同指标组合的综合化探异常,与邻近空构造形成鲜明的对照。圈闭顶部的块状异常和圈闭周绿的环状、半环状异常是下伏油气藏的良好指示,而剖面上呈锯齿状、平面上呈线状的异常则与断裂带有关。实践表明,建立已知油气藏上方的化探异常模式及解剖已知空构造上方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指导本区或邻区的化探异常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3—2017年从卫星高度计资料中识别出来的中尺度涡轨迹数据集,对冬、夏季孟加拉湾涡旋的源地和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孟加拉湾西部、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通往赤道的出口处的中尺度涡旋活动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安达曼海在冬、夏季从北往南中尺度涡旋分别以"反气旋涡-气旋涡-反气旋涡"和"气旋涡-反气旋涡-气旋涡"的格局分布。不同源区涡旋的季节性生长过程有明显差异。孟加拉湾西部的涡旋在夏季生长迅速但消散缓慢,斯里兰卡冷涡生长缓慢但消散迅速。不同源区涡旋半径和振幅大小有不同的特征。孟加拉湾西部,无论冬、夏季,反气旋涡的振幅、半径都比气旋涡大;夏季季风漂流区,气旋涡半径比反气旋涡小但是振幅比反气旋涡大;安达曼海内无论冬、夏季都是最北侧聚集区涡旋的半径和振幅最大。孟加拉湾内生命史为30~40 d的涡旋数量最多,生命史在100 d以上的涡旋主要分布在孟加拉湾西部。 相似文献
14.
受地壳内部持续运动和沉积、风化等自然动力及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影响,活断层微地貌形态往往比较复杂,传统测量方法较难快速、高效地获取大范围内精细化的活断层微地貌形态,激光雷达扫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活断层微地貌的精细化与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以川西理塘毛垭坝盆地北缘的正断层崖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LiDAR获取活断层微地貌高精度点云后,经过点云配准、滤波、重采样和三角构网处理后,建立了0.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和真彩色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层崖地貌特征,并获取了正断层错动两期最新地貌面的精确垂直位错量。研究结果表明,地面LiDAR技术是精细测量活断层微地貌形态和量化相关地貌特征参数的有效手段,提高了活断层微地貌形态测量的精度和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全球气候变化下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识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球变化下,珊瑚礁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珊瑚礁对气候变暖抵抗力的有效方式,而维持珊瑚礁弹性是其核心内容。针对珊瑚礁最具有威胁性的热压力因子,基于南海1982—2009年卫星观测海表面温度(SST)数据和CMIP5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ESM2模型预估的2006—2100年南海SST数据构建热压力强度模型,从维持珊瑚礁弹性的角度识别IPCC RCP 4.5和RCP 8.5情景下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结果表明:RCP 4.5和RCP 8.5情景下13%左右的南海诸岛珊瑚礁识别为保护优先区。根据热压力强度与珊瑚抵抗力及避难所关系,西沙群岛七连屿和晋卿岛近年观测与未来预估的热压力强度均比较低,在保障其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建议实施完全保护;东沙群岛东沙环礁和中沙环礁排洪滩近年观测急性热压力强度较高但未来预估热压力强度较低,建议实施50%禁止利用保护;中沙群岛黄岩岛近年观测和未来预估的急性热压力强度均比较低,建议实施50%多用途保护。南沙群岛有14%左右的珊瑚礁识别为保护优先区,根据其热压力强度可实施30%~100%禁止利用保护或30%~50%多用途保护。RCP 4.5和RCP 8.5情景下的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及保护对策,可为维持珊瑚礁生态弹性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二层交换机转发帧的原理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二层交换机转发帧的原理及其具体的硬件和软件实现.着重讲解了其软件实现的过程中,在各种端口上设置MAC地址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雄县模式”和环境压力的双重驱动下,河北地区已形成我国最大的地热供暖城市群。因此,研究武城凸起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对河北省故城县地热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测井、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水化学特征、同位素测试结果的分析,系统分析了地热田的不同类型热储展布、储集层物性、地下热水补给来源和循环路径特征,并精细评价了地热资源量。结果表明武城凸起地热田热储类型主要为馆陶组砂岩热储和奥陶系岩溶热储。砂岩热储区域稳定分布,主要产水层为下馆陶组,底板埋深1 200~1 600 m,单井出水量79~123 m3/h, 井口水温52~54 ℃;岩溶热储有利区带主要分布在寒武—三叠系卷入的背斜核部,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主要产水层为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顶板埋深2 100~2 900 m,单井出水量75~98 m3/h,井口水温82~85 ℃。地下热水来源为西部太行山脉和北部燕山山脉,热水沿着NE-SW向断裂破碎带和岩溶不整合面向上水平运移进入浅层热储,通过沧县隆起和邢衡隆起在武城凸起汇集,形成中低温地热田。地下热水质类型为Cl-Na型,最大循环深度为2 822.5~3 032.5 m,14C测年表明砂岩热储和岩溶热储年龄分别为21 ka和32 ka。明化镇组和石炭—二叠系分别为两套热储的直接盖层。武城凸起地热田地热资源量分层精细评价结果表明,热储地热资源量合计4.86×1010 GJ,折合标煤16.6×108 t。年可开采地热资源量可满足供暖面积1.1×108 m2,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