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0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574篇
地质学   1000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中国大陆中上地壳剪切波速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梅  安美建 《地震学报》2007,29(4):337-347
为使已获得的中国大陆中上地壳结构更为可靠,本文搜集了很多对浅部结构分辨率较好的短周期面波资料. 与传统面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不同,本文在第二步由面波频散得到剪切波速的过程中不再对每个结点进行一维波速模型分别反演,而是直接将所有结点上的区域化频散转换成三维波速结构的线性化约束,实现了直接的三维反演. 检测板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反演结果. 本文得到的波速模型显示,中国大陆中上地壳的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和分区特征. 较低的波速异常很好地勾勒出我国主要的沉积盆地,波速异常在不同深度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盆地结晶基底的深度. 以东经95deg;为界,特提斯构造域西部具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而东部基本没有低速异常. 基于油气资源多存在于沉积层中,而沉积层表现低速异常,我们推测特提斯构造域西部油气前景比东部好. 另外, 由于特提斯构造域西部低速非常明显,这可能也说明了其地壳温度较高. 兴安造山带的低速异常可能也说明了其地壳温度较高. 20 km深度上鄂尔多斯盆地西侧的弱低速带, 很好地勾勒出中国大陆近似沿105deg;经线的强震带的走势.   相似文献   
132.
吴全  姚喜军  陈晓东  赵敏  赵欢  云浩 《干旱区地理》2022,45(6):1860-1869
土体构型对土壤水分、溶质运移过程和作物成长等有显著影响,常规测量采用人工挖土壤剖面取样、实验室化验分析等方法,其周期长效率低。针对以上问题,以探地雷达波形及其图像为研究对象,从检测土体构型的属性(层次、层厚、土质)入手,提出了一种使用探地雷达快速测量土壤土体构型的无损探测方法。基于探地雷达波形图像的纵向梯度信息能够反应土壤分层,采用包络检波法从探地雷达回波中提取包络信号,利用Hilbert分析其瞬时相位来确定分层位置;鉴于土壤介电常数与雷达回波振幅的关系,采用探地雷达回波振幅反演各层介电常数,由介电常数推算雷达波在土壤中的传播速度,以此得到土壤剖面各层厚度;根据探地雷达波形图的图像噪声与土壤砂壤比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每一层土质的图像进行噪声估计求得各层土壤的含砂量,结合支持向量机进而辨识各层土壤土质。建立涵盖地域信息、土壤指标、探测信息、图像多特征融合信息的土体构型知识库,并编制快速识别土壤土体构型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周边2个试验基地、6个采样点、4类土壤土体构型使用该方法进行野外探测验证。研究表明:在上述地区地表以下1 m范围内的土体构型识别正确...  相似文献   
133.
In this study, the dB differ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rill swarms inhabiting Subarea 48.1, which includes the west and south of the South Shetland Island and the Elephant Island peripheries, were estimated to distinguish Antarctic krill, using acoustics. From April 13 to 24, 2016, acoustic data were collected along 24 survey lines using the frequencies 38 and 120 kHz, and middle trawling was performed at 7 stations. Us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B values of two volume backscattering strength (Sv) frequencies (38 and 120 kHz), a clear acoustic distinction could be made between Antarctic krill (4.9 to 12.0 dB) and fish (?4.0 to ?0.2 dB). The distributions and mean Sv of krill swarms in the Elephant Island peripheries and south of South Shetland Islan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west of South Shetland Island. The mean length/ height ratio of krill swarms in the west of the South Shetland Island (64.5)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 (35.9) and the Elephant Island peripheries (33.8), with the length of the aggregations exceeding their height. Most krill swarms were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surface layer (less than 10 m below sea level) and within 200 m of water depth. Thes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serve as baseline data for evaluating krill density and biomass by distinguishing them from fish, using acoustics.  相似文献   
134.
为探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及下游免疫分子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机体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及RACE法获得瓦氏黄颡鱼TLR2全长c DNA(2611bp),编码789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0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LRR)和Toll/IL-1R(Toll/IL-1 Receptor Domain,TIR)同源区结构域,属I型跨膜受体。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瓦氏黄颡鱼TLR2 c DNA与斑点叉尾、鲤及虹鳟的同源性分别为78%、62%及4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TLR2与斑点叉尾聚为一支。q RT-PCR分析表明,TLR2 m RNA在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头肾和脾脏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显著上调瓦氏黄颡鱼肝脏、头肾及脾脏中TLR2 m RNA表达(P0.05),分别在24h、48h及12h达到最大值。头肾中的TLR 2信号通路下游的髓样分化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8、核转录因子kappa 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 RNA均显著上升(P0.05),分别在24h、12h、48h,48h和48h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激活了TLR2信号通路,通过上调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本研究表明,TLR2在瓦氏黄颡鱼抵御嗜水气单胞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利用2003-01~2016-06共162个月 GLDAS_NOAH_M.2.1、GLDAS_NOAH_M.001新旧水文模型和GRACE卫星重力数据,计算青藏高原区域水储量及总质量变化,说明GLDAS_NOAH_M.2.1水文模型相对于旧模型可提升在青藏高原区域的精度。将研究区域分为6个部分,根据3种数据分别计算6个区域的平均质量变化时间序列,顾及年周期、半年周期对该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估计6个区域3种数据的年振幅、年相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GLDAS_NOAH_M.2.1水储量变化的年振幅、年相位与GRACE总质量变化的年振幅、年相位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在青藏高原北部区域与GRACE的相关性尤为明显;GLDAS_NOAH_M.001年振幅、年相位在青藏高原北部区域存在明显异常,与GRACE的相关性很低。从长趋势质量变化来看, GLDAS新、旧模型在不同区域的差异为-6.4~4.5 Gt/a量级,而在青藏高原主体区域,新模型的质量趋势偏低10.4 Gt/a。  相似文献   
136.
尹安 《地球学报》2001,22(3):193-230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地质历史显示出,自从约70Ma印度板块-亚洲板块开始碰撞支来,至少有1360km的SN向缩短量被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所吸收,导致新生代青藏高原最终构造格局明显的地壳缩短作用,大约开始在始新世(50-40Ma)。这一事件几乎同时发生在高原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和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及祁连山,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历史强烈地控制着新生代变形历史相应变分布,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体和羌塘地体三叠系复理石杂岩的广泛出现,在空间上可能和青藏高原中部的新生代逆冲作用和火山作用有关,青藏高原南部和中部的地壳和上地幔之间地震特性的显著差异是中生代和新生代2种构造的表现形式,而前者对第三纪局部缩短的收缩变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导致自由水释放进入青藏高原中部的上地幔和下地壳,并引起岩石圈地幔和地壳中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37.
龙首山古裂谷带及河西走廊的大地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亚  王荃 《地球学报》1993,14(Z1):1-14
本文基于沉积建造及岩浆岩的研究,确定龙首山是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古裂谷带。裂谷型建造以中—晚元古带的墩子沟群和韩母山群为代表;岩浆岩组合则是富含Bi-Cu矿产的超镁铁岩及镁铁岩.河西走廊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是阿拉善南缘的造山带,由永昌—武威冒地斜和冷龙岭—古浪优地斜2个单元构成;西段是祁连造山带北祁连优地斜的一部分。二者分别属于2个古板块,其间的缝合线位于高台至民乐一带.笔者在该区〔包括祁连山〕共识别出7个构造—地层地体,其中1个具外来属性,其余均为增生地体。  相似文献   
138.
王冲  全思  马晓华  郝跃  张进城  毛维 《海洋学报》2010,32(10):7333-7337
深入研究了两种增强型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高温退火前后的直流特性变化.槽栅增强型AlGaN/GaN HEMT在500 ℃ N2中退火5 min后,阈值电压由0.12 V正向移动到0.57 V,器件Schottky反向栅漏电流减小一个数量级.F注入增强型AlGaN/GaN HEMT在 400 ℃ N2中退火2 min后,器件阈值电压由0.23 V负向移动到-0.69 V,栅泄漏电流明显增大.槽栅增强型器件退火过程中Schottky有效势垒  相似文献   
139.
为分析冷云中冰晶的分布特征,揭示冰晶增长演变机制,根据冰晶形状和尺度特征分为8类并进行标注,同时标注1类隔断栏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将9类标签图像整合并建立图像集,利用迁移学习VGGNet16方法进行识别训练,经训练模型分类准确率达98%。将模型应用到秋季冷云冰晶特征研究中,选取3次积层混合云和3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分析冰晶形状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占比及冰晶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温度通过影响冰晶基面与棱面的比值来决定冰晶初始形状分布,相同温度区间积层混合云内球状冰晶和线型冰晶占比高于层状云,低于-12℃后各类冰晶占比相对固定;积层混合云内线型冰晶直径集中在300~800 μm,冰晶谱呈多峰分布,聚合体直径大于600 μm,冰晶谱首尾两端浓度相当,球状冰晶直径集中在120~300 μm,冰晶谱呈单调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葵花8号”气象卫星资料,对2016年4—9月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出现的4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确立了强对流云团识别指标、追踪方法及预报指标,并对2018年部分个例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利用卫星B13通道(10.4μm)亮温值TBB≤238 K或B08通道(6.2μm)与B13通道亮温差△TBB<0 K双阈值作为强对流云团识别指标,可以准确识别出陇东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云团;(2)利用“逆向搜索法”、“面积重叠法”及对云团重心的计算,可以对强对流云团进行准确定位、追踪及移动路径外推预报;(3)建立的强对流天气落区判别指标对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及冰雹落区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