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470篇
地球物理   569篇
地质学   1221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160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2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Relative Pollen Productivities(RPPs)of common steppe species are estimated using Extended R-value(ERV)model based on pollen analysis and vegetation survey of 30 surface soil samples from typical steppe area of northern China.Artemisia,Chenopodiaceae,Poaceae,Cyperaceae,and Asteraceae are the dominant pollen types in pollen assemblages,reflecting the typical steppe communities well.The five dominant pollen types and six common types(Thalictrum,Iridaceae,Potentilla,Ephedra,Brassicaceae,and Ulmus)have strong wind transport abilities;the estimated Relevant Source Area of Pollen(RSAP)is ca.1000 m when the sediment basin radius is set at 0.5 m.Ulmus,Artemisia,Brassicaceae,Chenopodiaceae,and Thalictrum have relative high RPPs;Poaceae,Cyperaceae,Potentilla,and Ephedra pollen have moderate RPPs;Asteraceae and Iridaceae have low RPPs.The reliability test of RPPs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RPPs are reliable in past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However,the RPPs of Asteraceae and Iridaceae are obviously underestimated,and those of Poaceae,Chenopodiaceae,and Ephedra are either slightly underestimated or slightly overestimated,suggesting that those RPPs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caution.These RPPs were applied to estimating plant abundances for two fossil pollen spectra(from the Lake Bayanchagan and Lake Haoluku)covering the Holocene in typical steppe area,using the"Regional Estimates of Vegetation Abundance from Large Sites"(REVEALS)model.The RPPs-based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revealed that meadow-steppe dominated by Poaceae,Cyperaceae,and Artemisia plants flourished in this area before 6500–5600 cal yr BP,and then was replaced by present typical steppe.  相似文献   
62.
Changes of subaqueous topography in shallow offshore water pose safety risks for embankments,navigation,and ports.This study conducted measurements of subaqueous topography between Datong and Xuliuj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using a Sea Bat 7125 multi-beam echo sounder,and the channel change from 1998 to 2013 was calculated using historical bathymetry data.The study revealed several important results:(1)the overall pattern of changes through the studied stretch of the river was erosion–deposition–erosion.Erosion with a volume 700×10~6m~3occurred in the upper reach,deposition of about 204×10~6m~3occurred in the middle reach,and erosion of about 602×10~6m~3occurred in the lower reach.(2)Dunes are the most common microtopographic feature,accounting for 64.3%of the Datong to Xuliujing reach,followed by erosional topography and flat river topography,accounting for 27.6%and 6.6%,respectively.(3)Human activitie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topography.For instance,the mining of sand formed holes on the surface of dunes with lengths of 20–35 m and depths of 3–5 m.We concluded that the overall trend of erosion(net erosion volume of 468×10~6m~3)occurred in the study area mainly because of the decreased sediment discharge following the closure of the Three Gorges Dam.However,other human activities were also impact factors of topographic change.Use of embankments and channel management reduced channel width,restricted river meandering,and exacerbated the erosion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63.
利用L波段探空资料的相对湿度值及温度值计算水汽压时,由于探空测量的是相对于水面的相对湿度,只能用相对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公式来计算,低温时用相对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公式计算水汽压可能不正确.对水相和冰相的不同处理所带来的偏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CIMO规定的温度-45℃和0℃为界,分别计算了用相对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公式和相对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公式得到的水汽压值,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计算实际水汽压的过程中,用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公式所产生的绝对偏差虽然不大,但相对偏差最大可能达到50%,不容忽视,对确定对流层上部的气候效应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4.
山西高河井田属海河水系长治盆地水文区,主要河流为纵贯全区的浊漳河,自西南流入区内。勘探区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及河漫滩面积大,为克服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诸如检波线的铺设、检波器藕合、激发层位选择等难题,主要采取了陆上检波器挖坑埋置(黄土地段坑深20cm,沙滩地段坑深40cm)、水上检波器用木桩固定等措施,并采用陆上井中放炮、砾石层坑炮、河水中水下放炮相结合的激发方式。为防止井喷和声波产生的高频随机干扰,采取浅井井口压沙袋技术。通过处理解释,获得了较为精确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信息,为矿方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65.
顺煤层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曹运兴  彭立世 《地质论评》1993,39(6):522-528
顺煤层断层是指顺煤层发育的断面与煤层层面的交角较小或近于平行的断层。它的主要识别标志是断层面、构造煤和煤层厚度的强烈变化。顺煤层断层可独立存在,也可与其它地质构造相互转换,相伴出现。顺煤层断层具有特殊的选层性,这一特征与煤体较低的力学强度、煤层瓦斯压力及形变期顺煤层的剪切作用有关。顺煤层断层在煤田中分布广泛,它所产生的构造煤是瓦斯高聚集区,亦是瓦斯突出的危险区,其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6.
郑丙辉  曹晶  王坤  储昭升  姜霞 《湖泊科学》2022,34(3):699-710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问题十分突出,国家高度重视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九五”以来,国家就投入太湖、巢湖、滇池“老三湖”等重污染湖泊的治理,但成本巨大,且历经近30年才初见成效.按照湖泊污染程度,湖泊治理与保护可分为“污染治理型”“防治结合型”“生态保育型”3大类.“老三湖”的治理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水质较好湖泊主要属于生态保育型湖泊,因此,“老三湖”治理模式不适用于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水质较好湖泊优先保护理念的形成和水质较好湖泊专项实施的历程.根据水质较好湖泊的特点,及其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的一般过程,提出了水质较好湖泊保护的基本思路.从热力学角度,阐明了氮磷营养盐输入湖泊生态系统中是熵增过程,也是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湖泊氮磷污染负荷源头控制是关键.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是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从景观生态学角度,阐明了优化湖泊流域水土资源利用、优化发展模式是减轻湖泊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以沉水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和以浮游植物占优势的“浊水态”转换过程不是沿着同一条途径,存在上临界阈值和下临界阈值,水生态修复过程表现出一种迟滞的现象.从湖泊水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角度,阐明了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应在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退化转变之前实施,才能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通过国家财政专项对81个水质较好湖泊的支持,既能促进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能确保湖泊水环境质量变好,湖泊水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建议加强不同类型湖泊保护模式的总结,深入对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和保护技术研究,支撑国家系统开展水质较好湖泊保护.  相似文献   
67.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年平均及四季的气温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气温变化的主要差异及其增暖进程。结果表明,我国年平均气温是呈上升趋势的,但80年代以前年代际变化并不明显, 升温幅度不大。我国气候增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增暖加速,急剧增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经历了由偏冷向偏暖的趋势转变。我国四季气温变化趋势在80~90年代增暖的进程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冬季增暖开始时间最早、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急剧加速,其原因除了冬季气温持续攀升作用外,春、夏、秋季气温上升, 特别是春、夏季增暖幅度的加大增暖区域的显著扩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一种新的统计回归模型及其建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云  曹杰  严华生  谢应齐 《大气科学》1999,23(3):333-339
根据经典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半截多项式变换,导出了一种新的统计回归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一整套建模方案。这种模型和建模方案的特点是:(1)解决了统计回归分析中逐段线性化模型的检验问题;(2)在确定统计回归模型中各待估参数和变量——包括门限变量、门限值、阶数、时滞和回归系数时显得十分方便、快捷。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此方案建立的统计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报精度,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9.
利用平面照相法,以江苏南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Q2号烟囱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00次拍摄,通过风向风速、云量、太阳高度角等气象数据,确定了不同稳定度下南京北郊大气扩散参数的特征。与P-G扩散曲线对比发现,在强不稳定A、弱不稳定C、中性D层结中,南京北郊的大气垂直扩散参数在距离排放源200 m范围内更不稳定,而在200—1000 m范围内更稳定。其中,不稳定B层结的扩散曲线与P-G扩散曲线一致,较稳定E、稳定F层结出现于白天的频率很低。对比垂直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σ_z=γx~α的系数值γ和α,本研究中α值分别比国家标准增加了28. 6%(A层结)、56. 4%(C层结)、30. 4%(D层结),而B层结的α值却比国家标准减少了22. 9%。此外,通过高斯扩散公式计算得到SO_2和NO_X扩散到观测点的浓度,发现该计算值仅占气象楼污染气体监测平台实测SO_2和NO_X浓度的0. 82%和0. 69%。结合风场发现,SO_2和NO_X实测值受观测点东部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叠加效应影响较大。其中,NO_X的实测值在受到偏东风和偏南风的影响时具有较大值,且在0. 5~1. 5 m·s~(-1)的较弱风速影响时,NO_X的实测值将达到60μg·m~(-3)以上。  相似文献   
70.
西藏东南部嘉黎断裂新知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金卫  沈军  曹忠权 《地震地质》2000,22(4):344-350
野外调查表明 ,西藏东南部的嘉黎断裂带从那曲到嘉黎由三段呈雁行排列 ,大致沿N60°W方向延伸 ,其东南段在波密附近向南转折 ,沿贡日嘎布曲向南南东过上察隅和下察隅后转为近南北向延入缅甸境内与什阶断裂相连。嘉黎断层全新世以来活动性不强 ,其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约为 4mm/a。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虽然总体上嘉黎断裂的新活动不强 ,但在局部与张性盆地相邻的地段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 ,在这些段上沿断裂发育晚第四纪地表破裂 ,横跨断层的冲沟和河流被错断 ,其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达到 15mm/a。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只局限在盆地中 ,盆地以外则截然终止 ,不复存在。从上述事实看 ,嘉黎断裂的走滑活动似乎是伴随张性活动而产生的 ,在断层几何和活动特征上类似于横切大洋中脊的转换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