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40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湘中千佛洞洞外大气-上覆土壤气-洞穴空气二氧化碳含量(pCO2)及其碳同位素(δ13CCO2)、8个洞穴水体(4个滴水、3个地下河水、1个池水)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以及洞穴现代沉积物碳同位素(δ13C)的连续监测,初步获得了监测时段内千佛洞岩溶系统中δ13C在垂直方向上运移的变化特征,并得到以下3点主要认识:1)千佛洞上覆土壤气、洞穴空气PCO2及δ13CCO2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pCO2偏高,δ13CCO2偏轻,冬季则相反.降水量和温度是土壤PCO2及δ13CCO2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千佛洞洞穴水体δ13CDIC值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偏轻,冬季偏重,表明土壤PCO2及δ13CCO2对其影响较大,说明该洞洞穴水体δ13CDIC可以较好地响应外界环境变化.此外,4个滴水点δ13CDIC值在变幅和绝对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受到不同滴水点的运移路径和滴水速率等因素的影响;3)千佛洞现代沉积物δ13C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说明该洞现代沉积物δ13C可以较好地继承滴水中的δ13CDIC信号.千佛洞的初步观测结果为利用该洞穴或者临近区域洞穴沉积物开展古气候重建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52.
深部温度场与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认识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分析渭河盆地及其邻区现今大地热流特征基础上,基于旬邑—西峡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地壳分层结构,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渭北隆起、渭河盆地以及北秦岭构造带的深部温度场和岩石圈热结构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渭河盆地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结果表明,旬邑—西峡剖面上大地热流介于57.6~75.7mW/m2之间,平均为(70.4±4.7)mW/m2;地幔热流在29.5~38.6mW/m2之间,平均值为34.1mW/m2;莫霍面温度变化范围约在600~740℃之间;“热”岩石圈厚度约为95~110km。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大地热流、莫霍面温度和地幔热流值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相应地“热”岩石圈厚度则表现出厚→薄→厚的变化趋势。渭河盆地地壳厚度减薄明显,莫霍面温度显著高于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暗示着渭河盆地地壳活动性显著。然而,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热”岩石圈厚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渭河盆地内...  相似文献   
53.
54.
现场总线(F ield bus)是将自动控制系统中底层的现场控制器和现场智能仪表设备互连的实时控制通讯网络,是5C(Computer,Control,Commun ication,CRT,Change)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AN(Control Area Network)总线是现场总线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机械工业、家用电器、传感器等领域,已经形成国际标准,是被公认的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机USB接口实现现场总线CAN与计算机(服务器)之间通信的方案。具体介绍了使用USB总线接口芯片CH372和独立的CAN控制器SJA1000实现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法、本地端软件的编写方法,给出了主要程序模块的流程。  相似文献   
55.
河北省张家口金矿集区同位素及包裹体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崇礼县-赤城县毗邻地段的大型偏碱性二长岩杂岩体及其太古界中深变质岩系中,相继发现金矿田三个,探明金矿储量近100t.通过对该金矿集中区各类型矿床的大量同位素以及包裹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对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该区今后的金矿找矿工作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蔡武  饶菁 《测绘》2016,(4):151-154
蒙华铁路洞庭湖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铁路斜拉桥,对大桥主塔的测量精度要求极高。本文主要介绍了蒙华铁路洞庭湖三塔斜拉桥主塔的施工测量控制技术,针对斜拉桥塔座、塔柱、索导管等关键结构的控制测量,结合洞庭湖大桥的工程施工特点进行研究,并对三维极坐标放样及全站仪天顶测距法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57.
赣东北景德镇四村矿化蚀变带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村矿化蚀变带是在塔前—赋春矿集区新发现的1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 通过与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异常等对比, 认为二者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根据四村地区浅表闪长玢岩、煌斑岩和辉长辉绿岩脉地质特征, 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花岗质岩体.结合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地质特征, 推测花岗质岩浆上侵并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 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或热液脉型矿床, 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找矿重点为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断裂带和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58.
链烷烃的热力学性质与分子拓扑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一种新的连接性指数^1Y=Σk1/m^2 n^2,研究了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等三个热力学性质与碳原子个数N,^1Y之间的定量关系,相关系数为优,其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为接近,对未参与回归的正癸烷的60个异构体的三个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一致。  相似文献   
59.
Toba火山活动是第四纪最大的火山事件,其中最年轻的约0.074Ma的火山活动被称为YTT事件(The Youngest Toba Tuff)。已有的研究表明,YTT事件对第四纪的环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黄土S1/L1界面处的磁化率和粒度等因子突变所反映的夏季风迅速回撤可能响应了这一事件。对洛川黄土S1/L1界面处的固定铵和速效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TT在洛川黄土S1/L1界面处有很清楚的记录,具体表现为固定铵和速效钾的特殊异常。固定铵的异常主要记录了YTT事件所产生的酸雨沉降,速效钾的异常则是由于YTT微细火山灰尘在黄土剖面及其广阔的物源区伴随酸雨沉降的结果,厚达1m的异常带表明末次冰期冬季风逐渐强盛和南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