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6 毫秒
41.
Theoretical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a dual linear polarization weather radar in China are briefly presented.Also discussed are the potential uses of the new radar system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areal rainfall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ng the spacial structure of storms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metecrs in clouds based on theradar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the field experimcnts during the summers of 1987—1989. The results indicatethat a C-band dual polarization weather radar, after considering the microwave attenuation correction, may beemploye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rainfall and to monitor heavy rain and flood events and becomes an impor-rant means to study storm structure.  相似文献   
42.
43.
乌苏里地区构造新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乌苏里地区中苏合作对比研究,对该区的构造有了以下一些新的认识:若干地体的拼贴奠定了东北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局,地体的拼贴在时空上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一规律解释了地槽学说对该区构造解释中的疑难问题。通过那丹哈达-比金地体外来岩块的地层对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层序,在利恢复地体漂泊的历史。通过对比还发现苏联远东溪海地区和中国延吉地区可能同是不凯地体二叠纪的活动大陆边缘,三叠纪也经历了共同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44.
新构造运动在塔里木盆地演化中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跃  董光荣 《地质论评》1992,38(5):426-430
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塔里木盆地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由于波动式的新构造运动在每阶段表现的形式有差异,因而盆地的演化也相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该盆地新构造运动大致经历了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以及晚更新世三个阶段,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地貌影响最大。新构造运动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引起的,故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演化阶段在时间上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45.
A remarkable character of the Fangshan (房山) granodiorite isthe abundance of the large phenocrystic orthoclase perthite throughoutthe central part of the igenous body. They project on the weathered  相似文献   
46.
周名江,男,1944年5月6日生,浙江宁波人,汉族,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同年被分配至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其中1984-198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普利茅斯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91-1992年在德国海果兰生物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7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多年从事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方面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如京二俪、锌、石油烃等在海洋藻类、摔游动物、国类、。鱼类中的回故和推出,特别是对海洋贝类体内金属硫蛋白诱导、结合和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47.
范晓,男,出生于1942年10月,1967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藻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海藻化学和藻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尤其在海藻工业的开拓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自70年代开始,他主持完成了农业部的“全国海藻资源调查及其利用”,“海藻Algin提取新工艺”,“电渗析法提取甘露醇工艺研究”,以及基础理论方面的“海藻化学组成的研究”等;国家科委“八五”攻关课题及科学院重点项目“海藻活性碘的研究”,“海藻碘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8.
焦念志,男,1962年12月生,山东省潍坊人,汉族,1983年下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1991年于青岛海洋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博士后。1993年于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进行海洋生态过程方面的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胶州湾生态研究站副站长。焦念志同志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国家基金、国家攻关、中科院。各部委、省科委研究课题20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重要项目8项(包括国际合作项目1项)。焦念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为:(1)首…  相似文献   
49.
胡鸿钧,男,60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于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于1980—1982年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海洋湖活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出国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副理事长,《海洋与湖沼》学报编委。主要从事淡水藻类学研究。30余年来以他为主或与同事合作发现淡水绿藻3个新属,20多个新种。1980年与同事合作首次发现一种裸甲藻光合色素系统中含有藻蓝素(Phycyanin),为研究甲藻的系统演化提供新的线索。80年代水期以来,主要从事螺旋藻生物…  相似文献   
50.
The "field" and "source" are two important branches in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 research.In this paper,we use a computer model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ield and the source in earthquake activity.In our modeling,a network of nonlinear elements is used to simulate seismic activity of seismic zones in a seismotectonic block.Constant strain rate is enforced on the boundary of the model,cyclic seismic activity,quasi-periodic variation of stress field intensity,and strain energy are observed with high and low fluctuations.There is a main seismicity area in seismic cycles,and the main seismicity area shows the spatial migration during different seismic cycles.If the precursory area is related to high element stress,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recursors in our model is quite complicated.No certain relation between the precursors and earthquakes has been discovered.Anomalies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ismic quiet period and active period.All of the seismic zones in the system ha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