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491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深度视电阻率成像是航空瞬变电磁法中数据处理及分析的重要过程,能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导体深度、垂向延伸等信息,并能准确提供每条航空瞬变电磁测量系统测线上的一维层状介质视导电率结构断面.而航空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近年来在国外多金属矿产勘查中应用效果显著.本文简要介绍了视电阻率的分析处理方法,以几组不同导体的MAXWELL板状模型为例,计算一维视电阻率深度,得到直观的视电阻率深度成像图.此项技术首次在黄土坡矿床开展测量试验的处理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加快了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处理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892.
利用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甘肃宽频带地震台阵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小波域参数化和基于L1范数的稀疏约束反演算法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该地区400km深度范围内上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本文采用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可以自适应数据非均匀采样的情况,有效降低谱泄漏效应和反问题的多解性,明显提高解的分辨率和可靠性.层析成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整体上显示为低速特征,扬子地块上地幔则显示为高速特征,两者之间上地幔存在清晰的块体边界带,该边界带位于东经104°—105°之间并且随深度的增加逐渐东移.该特征暗示了青藏高原上地幔物质向东扩张的机制,但在西秦岭上地幔顶部不存在物质运移的通道.青藏高原东北缘内部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P波速度整体呈低速特征,而柴达木地块的上地幔顶部具有相对高速特征,而在上地幔200km以下这两个地块间的差别逐渐减小.1654年天水地震和1879年武都地震都发生在扬子地块与青藏高原的碰撞交汇区,其震中下方上地幔显示为高低速转换结构.  相似文献   
893.
苏北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骆马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水质健康状态,于2014年对骆马湖浮游植物进行逐月野外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1种属,其中蓝藻门和硅藻门最多,其次为绿藻门.全湖细胞丰度在1.52×10~6~7.89×10~6 cells/L之间,全湖生物量在0.048~12.44 mg/L之间.非多维度量尺度分析结果显示,骆马湖全湖浮游植物生物量从冬春季喜低温的硅藻门为主演替到夏秋季喜高温的蓝藻门为主,表明骆马湖浮游植物有着明显的季节演替规律.与20世纪相比,骆马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属有着很大的变化,富营养化指示属隐藻、纤维藻、针杆藻、鱼腥藻、伪鱼腥藻等明显增多,表明自20世纪以来,骆马湖富营养化程度正在加剧.与邻近的洪泽湖、南四湖、高邮湖、邵伯湖和宝应湖相比,骆马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于宝应湖,但低于其他4个湖泊.基于浮游植物的水质评价结果,骆马湖目前处于从寡污带向β-中污带过渡的状态,富营养化程度轻于洪泽湖,与南四湖部分湖区富营养化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894.
苏北骆马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伟  李太民  刘利  蔡永久  许浩  彭凯  龚志军 《湖泊科学》2017,29(5):1177-1187
2014年1-12月,对苏北骆马湖水质和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逐月调查.根据湖区的生境特征将骆马湖划分为3个区域:采砂区域、植被区域和其他区域.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水质参数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利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生物学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砂区域的水深显著高于植被区域,而透明度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区域;采砂区域的总氮、总磷、硝态氮和正磷酸盐浓度均显著高于植被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区域.骆马湖内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1种,其中环节动物8种,软体动物15种,节肢动物18种.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是现阶段的优势种.10个监测点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77.19±43.59 ind./m~2和37.62±28.31 g/m~2,呈现出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生物量较密度空间差异更大,生物量在湖泊四周的监测点较高,而在湖心开阔水域较低.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骆马湖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总体属于中度污染,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湖泊以及饮用水源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加强水环境保护不容懈怠.  相似文献   
895.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季节性演替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于2020年4月(春)、8月(夏)、10月(秋)及2021年1月(冬)对湖北长湖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同时运用黑白瓶测氧法及VGPM模型估算法分别估算了其浮游植物生产力水平,并探究驱动初级生产力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4个季节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94种,其中绿藻门(95种,49%)和硅藻门(40种,21%)居绝对优势地位;黑白瓶法测得浮游植物水柱总生产力(Pt)季节变化为:夏季((1841.24±345.93) mg C/(m2·d))>秋季((1324.14±208.34) mg C/(m2·d))>春季((847.50±247.72) mg C/(m2·d))>冬季((711.43±133.52) mg C/(m2·d)),其中M2站位在夏季采样时(2424.66 mg C/(m2·d))水柱总生产力最高;在垂直空间上,浮游植物总生产力(G...  相似文献   
896.
本文介绍广西南边村剖面D/C界线研究的新进展。Sulcata首次出现在53层,不是56层,因此D/C界线应在53与52层之间。   相似文献   
897.
南极海洋动物粪氨(NH3)的挥发与沉降过程是无冰区苔原生态系统氮素重要来源,对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南极典型海洋动物粪氨的挥发过程仍然很少有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低温(4℃左右)与冻融条件下南极帝企鹅粪、阿德利企鹅粪和海豹粪土氨气产生与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帝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最大,变化范围为0.765-17.4mg·kg-1·h-1,平均通量约为6.26mg·kg-1·h-1;阿德利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0.652-3.707mg·kg-1·h-1,平均通量约为1.27mg·kg-1·h-1;而海豹粪土氨气排放通量很小,平均通量约0.141mg·kg-1·h-1。冻融过程对帝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影响很大,而对阿德利企鹅粪影响较小。另外,帝企鹅粪和阿德利企鹅粪氨气排放量在通气条件下明显大于封闭条件,表明南极野外大风条件下可能加速海洋动物粪氨的挥发过程。本文模拟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南极生物圈氨的挥发过程及其对南极苔原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8.
The 4.2 ka event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4 500–3 900 a BP was characterized by cold and dry climates and resulted in the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The cause of this climatic event, however, has been under debate. We collected four corals(Porites lutea) from Yongxing Island, Xisha Islands, South China Sea, dated them with the U-series method, and measured the annual coral growth rates using X-ray technology. The da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al growth ages were from 4 500–3 900 a BP, which coincide well with the period of the4.2 ka event. We then reconstructed annu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 variations based on the coral growth rates. The growth rate-based SST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decadal SSTA from 4 500–3 900 a BP was lower than that during modern times(1961–2008 AD). A spectr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STA variations from4 500–3 900 a BP we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activities. From 4 500–4 100 a BP, the climate exhibited La Ni?a-like conditions with weak ENSO intensity and relatively stable and lower SSTA amplitudes. From 4 100–3 900 a BP, the climate underwent a complicated period of ENSO variability and showed alternating El Ni?o-or La Ni?a-like conditions at interdecadal time scales and large SSTA amplitudes. We speculate that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of the 4.2 ka event, the cold climate caused by weak ENSO activities largely weakened social productivity. Then, during the end stages of the 4.2 ka event, the repeated fluctuations in the ENSO intensity caused frequent extreme weather events, resulting in the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s worldwide. Thus, the new evidence obtained from our coral records suggests that the 4.2 ka event as well as the related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s were very likely driven by ENSO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899.
目的:考查郑氏熏洗药泡腾颗粒、软膏的镇痛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小鼠160只,将每80只小鼠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郑氏熏洗泡腾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简称为泡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郑氏熏洗药软膏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简称为软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泡腾颗粒与软膏2种剂型对小鼠热刺激致痛反应及化学刺激致痛反应的影响,评价2种剂型的镇痛作用。结果:给药后,泡腾颗粒高剂量组30、60、120、240 min的痛阈值,中剂量组30、60、120 min的痛阈值均均增高,泡腾颗粒低剂量组30 min的痛阈值增高;软膏高、中剂量组30、60、120、240、360 min的痛阈值增高,软膏低剂量组30、60、120 min的痛阈值均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软膏高剂量组扭体反应的潜伏期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泡腾颗粒高剂量组,软膏高、中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较空白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氏熏洗药泡腾颗粒、软膏2种剂型均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软膏较泡腾颗粒镇痛作用稍强。  相似文献   
900.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现代中医文献,对搜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脑出血后脑水肿用药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其用药规律进行频数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常用药有大黄、水蛭、三七、石菖蒲、泽泻等35味,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活血化瘀药,其次为清热药、泻下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提示血瘀、湿热、腑实、肝风、水湿内停是脑出血后脑水肿的重要病机。因子分析得到12个公因子,提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医病机有瘀血内阻、水湿内停,肝风内动,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以及瘀血阻络、痰热腑实等。结论:本研究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