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姜大膀  燕青  闻新宇 《大气科学》2023,47(1):119-124
为了深入推进新时代自然科学基金改革,2019年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对2008年版的申请代码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了“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大有序板块。特别是,2020年新版申请代码设置了“古气候模拟与动力学(D0503)”,实现了大气科学从“分钟、小时直至地史”时间尺度的全覆盖。本文从D0503代码的增设背景、学科内涵、研究方向、关键词、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展望,并对近三年该代码下“面青地”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充分理解D0503研究方向与关键词的内涵和逻辑关系,及时把握该代码的发展趋势,服务古气候研究方向的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  相似文献   
92.
匀光处理是遥感影像处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现有的MASK匀光算法对消除影像内部光照不均匀现象有较好的效果。但是,MASK算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高斯滤波器最佳尺寸的选择问题,匀光后影像依然存在反差分布不一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权重的分块MASK匀光算法。通过实验,与传统MASK算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本方法得到的结果影像质量更好,反差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3.
藏北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有着独特的高山草原和水环境。为了更好地了解藏北钼元素的含量特征和分布规律,作者采集了1017个不同种类的牧草样和40个水样,并讨论不同种牧草中的Cu/Mo,计算藏北牲畜的总钼摄入量。结果表明:5个优势科的平均钼元素浓度为菊科(2.71mg g~(–1))、豆科(2.70mg g~(–1))、禾本科(2.48mg g~(–1))、莎草科(1.63mg g~(–1))和蔷薇科(1.51mg g~(–1));同时,钼元素的含量有很强的地理差异性(p0.001);藏北草场水中钼元素的浓度平均值为0.89mg L~(–1)。植物样品的Cu/Mo有43.29%低于2,可能会导致部分牲畜存在铜摄入不足导致的钼过量风险。29.3%的植物中Cu/Mo高于60,这些极高的Cu/Mo可能导致一些牲畜的慢性铜中毒。通过计算得出藏北牦牛钼摄入量约为9586mg day~(–1),平均每日的摄入量未达到中毒界限值,但较大的地理差异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牲畜钼摄入的过量。  相似文献   
94.
基于GIS的沪汉蓉高铁线路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强  付佳  代娟  刘静  周小兰 《气象科学》2018,38(1):113-120
通过收集整理沪汉蓉高铁沿线近13 a相关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通过暴雨灾害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载体的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4类因子构建了沪汉蓉高铁线路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模型,绘制了沪汉蓉高铁线路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沪汉蓉高铁线路暴雨灾害风险呈现西部高于东部特征,4个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武汉以西,分别为湖北天门—潜江段、宜昌西部—恩施东部、重庆东部、四川内江—资阳段,高风险区段与高铁沿线主要暴雨多发区中心位置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对沪汉蓉高铁沿线市县开展暴雨灾害防御工作具有较好的决策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5.
正农村宅基地问题涉及情况复杂多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而农村宅基地的审批则是这个问题中的重中之重环节。如何能保证既符合新形势下政策的要求,又保证审批环节的合法性、有效性、便民性,这是实践工作中需要不断摸索与实践的关键所在,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文  相似文献   
96.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布在天津市宝坻区和廊坊市永清县的2个观测台站在2021-04-16河北滦州MS4.3地震前均观测到大气电场异常。宝坻站监测到过境云与地质活动混合型电场异常信号;永清站监测到湾型持续电场异常信号,属于典型的临震前小时尺度先兆信号,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宝坻站的异常电场信号。对比电场异常期间2个台站的气象活动和空间天气活动发现,虽然2台站电场异常信号的表现方式不同,但背景变化中均隐含大型地质活动信号。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可通过分析多源活动导致的空间静电演变过程,形成有效的识别方法,在一定的气象活动范围内,从大气静电监测数据中提取中等以上强度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97.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尤锋  刘静  徐成 《海洋科学》1998,22(2):51-53
1996年12月对养殖的美国红鱼采用注射秋水仙碱方法,取其肾脏直接进行染色体制片,镜检得:美国红鱼染色体数目 为48条,全部是端部 着丝点染色体,其核型公式是2n=48t,臂数NF=48。  相似文献   
98.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W(7.9±0.2),与文献和大众广泛接受的M8(1/2)的数值相差较大。本文通过对震级标度及其演化历史的总结和梳理,阐述了仪器记录早期阶段基于地震波波形振幅和频率的震级标定存在系统偏差的问题,这与仪器限制、台站稀疏、标定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也使得1920年海原大地震和同时期世界上其它一些重要大地震的震级不同程度被高估。在各种震级标度中,矩震级MW与地震破裂面积和位移等物理参数关联,是地震震级的最佳标定方法。震级作为表述地震大小和能量的重要参数,被广泛地用于评估断层未来的地震潜势;震级的偏差对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样式的研究会产生重要影响,并造成基于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灾害评估等产品的可信度降低。因此,本文倡导对历史地震震级进行检验和修订,并建议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采用矩震级MW(7.9±0.2)表...  相似文献   
99.
在大规模深部岩体损伤过程中发生的裂隙尖端放电现象往往引发地下雷电,对该现象发生机理、表现规律的揭示有助于地震、岩爆等的临灾预报.不同于在岩土体中液固耦合界面上发生的自然电场异常机理,在岩土体内部发生的裂隙尖端放电可谓是引发自然电场异常的另一重要微观机制.本文基于现有裂隙尖端放电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裂隙尖端放电发生的过程,解释了岩体损伤过程中自然电场异常产生的微观机理,并结合室内实验成果论述了自电位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推导,认为在大尺度岩体连续损伤过程中,自电位具有含脉冲状波动并整体下降的特征;开展了原位测试,结果证明人工采掘扰动下的深部岩体连续破坏的过程中,自电位在破坏前期缓慢下降,在破坏过程中会出现脉冲状波动,随着破坏程度的加剧整体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规律,与理论推导、室内实验结论都相符.对比室内实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发现,随着研究目标的空间尺度由mm级别扩展到m的级别,自电位波动的幅值也从数十个mV扩展到数百甚至上千mV,故认为在利用自电位波动规律来预测岩体破坏状态时,须受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的约束.此外,在原位测试中发现,自电位对岩体损伤过程的响应较直流电阻率而言具有时域上的超前优势,并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0.
2008年MW7.9汶川地震导致龙门山断裂发生强烈地壳变形,同时引发的巨量同震滑坡加速了该地区的地表剥蚀和河流侵蚀.然而,目前尚缺少系统的数据定量研究滑坡物质的运移以及河流侵蚀速率随时间的演化规律,这些对理解龙门山前缘物质的再分配以及强震对活动造山带地形塑造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在汶川地震后的6年间,对震区沱江上游3条支流湔江、石亭江、绵远河流域进行了多期次的定点现代河沙采样.通过系统测量河沙中的石英10Be浓度,并与震前已发表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如下基本特点:(1)震后河沙10Be浓度均有明显降低,表明同震滑坡物质对河沙的稀释作用;(2)震后河流对河沙的运移量增加为震前的1.3~18.5倍,因此震后龙门山地区侵蚀速率短期显著增加;(3)初步估计得到汶川地震产生的滑坡物质被完全运移出造山带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为100~4000年,接近龙门山地区强震复发周期;(4)震间和同震产生的构造变形和地表剥蚀在空间上具有互补性.考虑到地表剥蚀引起的地壳均衡反弹效应,认为类似汶川地震的强震有利于龙门山的隆升.认识震前、震时和震后的地壳变形及侵蚀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单次强震事件对高原边界龙门山地形演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