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3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428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1409篇
海洋学   439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34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黄嘉佑 《气象》1995,21(10):51-55
第六讲 区域气候时空变化模态黄嘉佑(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在区域气候变化分析中,除了研究个别测站气候要素序列变化外,还要分析区域内不同地区变化的依赖关系,这些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模态描述,反映区域气候变化不同的特征,它们在气候区划中也有广泛的...  相似文献   
902.
计算了1991年7月4-9日的梅雨锋强度降水过程的热源Q1和水汽汇Q2,结果表明,存在着两类云系即对流云和层状云对Q1和Q2的结构产生影响。对流加热发生在强降水区上空,而层状云加热发生在对流区周围的弱降水区上空,在对流加热区,大量的潜热释放形成最的热源和水汽汇,热源峰值出现在上部对流层,水汽汇峰值出现在下部对流层,在层状云区,通常0℃层以上为热源和水汽汇,0℃层以下的热汇和水汽源,层状云引起的Q1  相似文献   
903.
分析了近30年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的情况,及对农业、生态和给人们甚至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通过成因分析,提出了一些长期的气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04.
北极涛动对我国冬季同期极端气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使用1955~2004年1月500 hPa高度场和同期我国107个测站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逐月资料,计算极端气温与北极涛动指数的相关矩场,并对此相关矩场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来研究我国最高和最低气温对北极涛动响应的年际变化.北极涛动指数定义为1月500 hPa标准化高度场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所得到的第1时间函数.研究过程中对北极涛动一般年份和异常年份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北极涛动指数的正负极端异常年份,对我国冬季同期最高和最低气温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我国冬季最高气温响应主要表现地域是长江中下游、华北和河套地区,最低气温的响应主要表现地域是东部沿海和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同时分析了不同年份冬季极端气温对于北极涛动响应的不同形势.  相似文献   
905.
针对地震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立项预算、经费执行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减轻地震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有针对性地阐述科研财务助理如何在地震科研项目立项、执行过程中推动地震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高效联动,并以实例说明科研财务助理如何在地震业务与财务融合中发挥关键作用,履行科研项目财务预算、经费执行...  相似文献   
906.
907.
在经典的水文地质学专著中,有这样两句话:“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说,水位变化反映着含水层内水量的均衡。属于正均衡,水位上升;属于负均衡,水位下降。这一观点,在很长时期内成为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基本指导思想。无疑:这在研究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是正确的。尽管在邢台地震后广大地震工作者观测到一些与含水层水量变化毫不相干的水位动态,但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对那些动态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全国第二代地震地下水观测网的建设和大量观测资料的取得,为研究地下水动态提供了新鲜的思路与途径,推动着地震地下水工作的飞速发展。在1981年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地下水影响因素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地震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专著中首  相似文献   
908.
地下水位动态机理的研究,历来是一个重要的水文地质课题。因为它既研究影响地下水位动态的各要素,又可揭示参与水循环各要素的数量关系。所以,研究地下水位动态机理无疑对研究地下水运动、变化规律及地下水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下水位正常动态机理已在传统水文地质学中有不少论述。而地震地下水位异常变化机理,近年来才在地震系统有些讨论。本文除对地下水位正常动态机理做简单概述外,以观测预报的实践为出发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地震地下水位异常变化机理做粗浅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09.
密度与纵横波速度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大庆地区48口井的全波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资料进行了大庆地区密度与纵波速度、密度与横波速度经验公式,经5套文献数据和大庆,南阳,江陵等地实际测井资料检验证明,密度与纵波速度经验公式精度高于Gardner公式,并可看出误差的地区性差异;密度与横波速度经验公式无前人公式比较,但可看出其精度低于密度与纵波速度经验公式,建议在建立上述经验公式时,各地区最好根据本区资料确定经验公式中参数。如无本区公式可使用  相似文献   
910.
有关闽粤赣交界地区应力场和地震动力学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震地质学、GPS测量、地震活动性等多个角度对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和地震动力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闽粤赣交界地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主张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2)菲律宾海板块在台湾东海岸向北西西方向的挤压碰撞作用是台湾地区和闽粤赣交界地区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