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厦门湾上屿附近海域初级生产力及相关要素的时间系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6年9-10月在厦门湾上屿附近近海域定点站连续6个航次测定了初级生产力和其它水文、化学和生物学要素,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研究了初级生产力及相关要素的时间变异特征,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颗粒有机碳(POC),总悬浮颗粒物(TSM)和营养盐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表明了沿岩水域海洋过程发生的短暂性和沿岸水体中颗粒物质来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2.
南沙海域初级生产力与水柱垂直稳定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洋中浮游植物利用光能吸收水体中的CO2和营养盐合成有机物,不但为海洋食物链的运行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而且还通过海一气界面气体交换影响着大气CO2浓度.水柱垂直稳定度对海洋初级生产力有重要影响,对此人们早已认识,但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两者定量关系的文章至今仍极为罕见.此外,南沙海域是世界最大的边缘海之一,然而有关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仅见报道过两个测站的实测数据[1].  相似文献   
83.
本文研究了 980 32 6航次厦门浔江湾海水中2 2 4Ra和2 H的含量与分布 ,揭示其水体交换特征。表层水体中2 2 4Ra的放射性比度介于 4.94~ 1 3.70Bq/m3之间 ,平均值为 7.2 6Bq/m3 ;δD测值介于 - 8.9× 1 0 -3 ~ - 5 .7× 1 0 -3 之间 ,平均值为 - 7.3× 1 0 -3 。表层水2 2 4Ra和2 H的分布表明 ,浔江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港水的入侵 ,湾内外水体的不完全交换造成外海水在该湾中部的滞留。  相似文献   
84.
用锰纤维富集-射气法测量了北黄海水体的^224 Ra,研究了该海域夏季和冬季2个季节^224 Ra比活度及其垂直分布,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北黄海夏季^224 Ra 比活度为0.24—3.48Bq/m2,平均值为1.14Bq/m2;冬季^224 Ra比活度为0.37~6.68Bq/m2,平均值为0.94Bq/m2.北黄海的表层水有3个^224 Ra 高值区,分别位于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南部和北黄海中北部海区.30m水深将^224 Ra比活度的垂直分布分成上层和下层2层.在0~30m水层,夏季,随着水深增加^224 Ra比活度逐渐增加,比活度变化较小;冬季部分站位由表层向下^224 Ra比活度逐渐降低.30m水深以下,^224 Ra比活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由^224 Ra比活度的垂直分布得出该海域的垂直涡动扩散系数为2.5~43.5cm2/s,夏季北黄海冷水团中心海域底层溶解态化学物质输运补给到上层所经历的时间为9~15d左右.  相似文献   
85.
陈敏  黄奕普 《热带海洋》1997,16(2):91-103
利用^234Th-^238U不平衡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3个站位层水体中的颗粒动力学性质,测定了不柱中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的比活率,具体讨论各相中^234Th/^234U)A.R。(放射性活度比)比值的垂直分布情况及其与水化学要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In the present paper, iodine(I), iron(Fe), manganese(Mn), cobalt(Co), phosphorus(P) and calcium(Ca)contents in three ferromanganese crusts from the Pacific Ocean are measured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s(ICP-AES)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iodine in ferromanganese cru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odine contents in three crusts vary between 27.1 and 836 mg/kg, with an average of 172 mg/kg, and the profile of iodine in the three crusts all exhibits a two-stage distribution zone: a young non-phosphatized zone and an old phosphatized zone that is rich in I, P and Ca. The iodine content ratios of old to young zone in MP5D44, CXD62–1 and CXD08–1 are 2.3, 3.4 and 13.7, respectively.The boundary depths of two-stage zone in MP5D44, CXD62–1 and CXD08–1 locate at 4.0 cm, 2.5 cm and 3.75 cm,respectively, and the time of iodine mutation in three crusts ranges from 17–37 Ma derived from 129 I dating and Co empirical formula,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s of Cenozoic phosphatization events.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he intensity of phosphatization is the main responsible for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iodine in the crus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Consequently, iodine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for phosphatization.  相似文献   
87.
海洋悬浮颗粒物中氮同位素的 EA-IRMS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测定方法利用元素分析 同位素质谱 (EA IRMS)分析系统 ,设计改装了一套适用于大气氮标定钢瓶氮同位素的封闭分析系统 ,并建立了测定悬浮颗粒物中氮同位素的分析方法 .将海水样品经 45 0℃预燃烧过的玻璃纤维滤膜过滤 ,获得悬浮颗粒物 .设定大气δ1 5N值为零 ,连续进样 12次 ,测定大气氮的δ1 5Nair 值为 ( 0 .0 2±0 .0 3)‰ ;并对参考气高纯钢瓶氮进行了标定 ,其δ1 5Nair值为 ( -0 .0 9± 0 .0 2 )‰ ;其离子强度在 0 .5 0~ 6 .0V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 ,样品分析精度优于 0 .15‰ .采用该方法实测 5 8份海水悬浮颗粒物 ,获得1 5N天然丰度平均值为 0 .36 7% .  相似文献   
88.
九龙江—厦门湾河口区溶解226Ra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锰纤维富集和直接射气法测定海水中226Ra的方法,对九龙江-厦门湾溶解226Ra的分布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在河口区内溶解态的226Ra呈非保守行为,与世界上几大河流河口区226Ra的行为极为相似。在海门岛附近的水体中(S≈9)发现溶解态226Ra浓度最大,其值为0.598dpm/dm3,说明咸淡水在此处混合最激烈。本河口区溶解226Ra的最大值比Mississippi河的值小,比其他河流的值大2~5倍。  相似文献   
89.
深海沉积物岩心锕放射系核素的γ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PGeγ能谱法测定了一个东太平洋沉积物岩心的锕放射系核素^227Ac、^231Pa、235U。探讨了γ谱方法测定锕系各个核素的适用条件。对岩心中各个核素深度分布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海洋学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0.
厦门湾水体中2 3 4 Th 2 3 8U不平衡的时间序列数据表明 ,无论是溶解态、颗粒态2 3 4 Th还是总2 3 4 Th ,相对于母体2 3 8U均严重亏损 ,呈现出与开阔大洋水明显不同的特征。溶解态、颗粒态2 3 4 Th的停留时间介于 0 .5— 41d之间 ,其中低潮时停留时间比高潮时小 2— 4倍 ,证实近岸海域具有强烈的清除、迁出作用 ,且潮汐变化对海域颗粒动力学特征有重要影响。2 3 4 Th停留时间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 (TSM)、Chl.a的关系则表明 ,近岸海域元素的清除、迁出作用主要受陆源颗粒物输送的影响 ,与生物活动关系并不密切。此外 ,非稳态与稳态清除模型结果的对比证明 ,稳态模型对于具有强烈清除、迁出作用的近岸海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