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6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黄圣睦  董瑞英 《内陆地震》2011,25(3):193-204
总结了中国大陆8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30年、53年及100年周期性,百年主体活动区及其格局变动,大地震空段填位及迁移,成组性,几十年多阶段强震释放特征及其连发、复发特点.根据当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评估认为,未来1~5年中国大陆喜马拉雅山带西段可能发生71/2~8级地震,以及新疆,川、滇4处为注意地段.  相似文献   
42.
华北地区强震活动图象特征及强震趋势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圣睦  董瑞英 《地震研究》2000,23(3):289-297
本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历史地震不同震级档次、时间尺度、迁移距离及其三相互联系下的地震活动图象特征,提出了有一定预测意义的10项依据,进而讨论了华北地区今后强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43.
1975-2005年间,四川省理塘毛垭温泉水温变化与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地热变化异常与地震的密切关系已被较多震例所证实. 2005年2月25日(温泉水温53 ℃)~3月14日(温泉水温26.9 ℃),毛垭温泉水温下降了26.1 ℃,2月水温月均值54.1 ℃、3月水温月均值30.7 ℃,下降了23.4 ℃,这一现象引起了地震系统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2005年3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南北地震带紧急震情会商会.根据会议决定,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组织了“毛垭温泉水温异常专题研讨会”,针对毛垭温泉水温下降异常,将30年来的资料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对于毛垭温泉的地震地质背景、温泉的热源、水温异常与强地震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且重点研究了水温下降异常特征与川滇两省强震的关系,对于毛垭温泉未来水温的三种动态变化趋势和近期川滇两省的强震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宝鸡─彭县、天水─宝轮地区六个重点断裂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程万正,贾晋康,李桂芳,黄圣睦,程式(四川省地震局)除按规范要求外,根据该工程地震项目多个计算场点的分布情况,在作地震活动性评价时将研究区范围扩大.分析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的区域北纬为29°.5...  相似文献   
45.
本在研究中国大陆中国南北地震带及川滇地震区新的经震活动幕(1980-1996年前后)主要强震活动图象特征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中短期强震趋势预测的几项强震活动图象指标,据此川滇当前强震趋势作了初步的预测与讨论。  相似文献   
46.
川滇中短期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及其在强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川滇20例M≥67级强震前中短期地震活动图象异常的分析对比,归纳出8项有普适性的图象异常指标,试图对一、二年内各个强震区(100×200平方千米)强震孕育程度给出一个经验性的估计量。并将它作为中短期强震预报的基本依据。同时,这些异常的动态既是改进年度性震情会商的着眼点,又是震情跟踪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47.
黄圣睦 《地震研究》1995,18(4):421-429
本文在对比研究川滇炉霍、石棉 ̄冕宁间、嵩明、大理、下关等地,前人所做全 世构造活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沿同上地点主要开挖剖面及年代学成果,提出距今约3000年,可能存在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包括构造位错、古地震的证据表明,晚全新世以来沿炉霍-嵩明这一青藏高原东边界断裂,可能具有一致的运动速率。  相似文献   
48.
本文分析了1900年以来我国西南及其邻区M≥6级地震的时间序列,按主要活跃时段划作四幕,分别描述了各幕的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并尝试性提出了判断M≥7级地震中期趋势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49.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在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破裂带上的虾拉沱场地进行了地面槽探。经初步考察,发现了因地震房屋倒塌的遗迹,它们分别埋深于0.9—2.2米及1.9—3.58米,推测是1923、3、24及1816、12、8两次大地震所致。因此,虾拉沱地区在158年间共发生了三次烈度为Ⅹ的地震。 由于多次大地震的重复发生,槽探中见到了间距5—10米的四组地震断层,它们分别为1973、1923和1816年地震形成的  相似文献   
50.
现据正刊印中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将西藏五次(其中三次新增,暂定)8级以上地震的震害情况等初步资料及其主要特征介绍如下:一、主要震害记述①1411年9月29日仁布—楚布寺—羊八井地震据四件藏文经书古籍记述,地震时间可靠,震中地区出现山岩塌落、湖崩;村庄被埋入地下;平地出现大裂缝,众多人畜死亡,损失惊人(关于灾害的记述都采用原文字句,下同)。由于古籍记述主要是围绕寺庙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