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5篇 |
免费 | 362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3篇 |
大气科学 | 100篇 |
地球物理 | 340篇 |
地质学 | 754篇 |
海洋学 | 150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58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193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扩张进程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青海省突发性、局地性地质灾害事件频发。为积极应对地质灾害严峻形势,保障人民生活生产安全、巩固防灾减灾成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文章以1990—2019年青海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了30年间青海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主要引发因素。结果表明:①灾害规模多为小型,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②时间上,多发生在5—10月;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地形复杂的青东地区西宁市和海东市。③降雨和开挖边坡是主要引发因素。④近年来,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增加趋势明显。研究结果对于今后一段时期青海省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3.
924.
缝洞体系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对象。以往的研究发现断溶体是一种重要的构造缝洞体系。最近我们在研究碳酸盐岩构造缝洞体系时发现了一个新的构造缝洞体系:褶溶体。褶溶体是一种褶皱作用控制下的溶洞裂缝体系。根据褶皱部位可以分为3种褶溶体:1)背斜褶溶体;2)向斜褶溶体;3)翼部褶溶体。背向斜褶溶体与褶皱过程中的虚脱和轴面节理有关;翼部褶溶体与层间滑动和翼部褶断有关。以背斜褶溶体最为重要,因为最易于富集油气,形成缝洞油气藏。褶溶体的形成与岩性、岩层厚度和褶皱的形成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和岩层破裂过程及古气候、古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5.
钙华是一种特殊的化学或生物化学沉积,它们在大陆内部广泛地分布且含有重要的地质信息,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集体。影响钙华沉积的因素复杂多样,在调研钙华的形成过程及分类的基础上,从气候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水体物理化学条件、生物活动及构造活动五个方面讨论钙华形成的控制因素;并从沉积环境与模式、沉积速率等方面将新疆塔北地区的钙华与国外钙华沉积体进行类比,发现塔北钙华沉积体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季节性分层,五道班地区钙华在沉积时汇入了大量的陆源碎屑,受生物活动影响较大;硫磺沟地区的钙华沉积则是伴随断裂活动所形成热液上涌的产物。通过对比发现,塔北露头缝洞内充填的钙华内部孔隙发达、连通性较好,并有良好的含油显示,故钙华具备一定的储集能力。 相似文献
926.
在富含水煤系或水力措施后的煤层中,受水溶液的浸泡,煤的孔隙结构及吸附特性发生改变,为了深入研究其变化规律,在实验室利用蒸馏水对2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了长时间(60 d)浸泡,采用低温N2吸附实验和CO2吸附实验测试水浸前后煤样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采用高压容量法测试水浸前后煤样的瓦斯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水浸干燥后煤体孔容和比表面积总体呈降低趋势。其中,低温N2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煤体中大中孔的比表面积最高可降低48.9%;CO2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水浸干燥后2种煤样的微孔孔容和比表面积也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将水浸煤样孔隙结构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矿物质溶出“增孔”阶段、煤基质局部膨胀变形“缩孔”阶段和煤基质整体溶胀变形“扩孔”阶段。此外,水浸干燥后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水浸促使煤体产生膨胀变形,且导致微孔隙相互连通,从而降低了煤体微孔孔容和比表面积,降低瓦斯吸附能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掌握富含水煤系或水力化措施后煤层的瓦斯抽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7.
花岗石是指以硅铝质岩石为原材料,主要为花岗岩类,可包括中酸性、中性岩浆岩及硅铝质高级变质岩等,制作的石材.贺州区域的花岗石石材资源丰富,随着石材产业的不断发展,花岗石加工产业和及其荒料利用等发展前景空间广阔,此外还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推动贺州市花岗石石材产业市场,拉动贺州市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928.
滇中引水工程是缓解滇中地区资源型缺水的重要跨区域调水工程。由于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深大断裂发育,确定工程区全新世断裂及其各段的空间差异性成为了工程勘察亟需回答的地质问题之一。鉴于传统活动断裂勘察存在周期长、效率低以及露头不典型、代表性差等缺点,本研究基于构造地貌法,选取5个地貌指标作为计算因子,包括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形状指数(BS)、流域不对称指数(AF)、标准化河流坡降指数(SLK)及山前曲折度(SMF)。我们选择4条沿线流域较为发育的全新世断裂进行构造活动强度空间差异性研究,并讨论了降雨、岩性等非构造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同时,在野外踏勘基础上,尝试通过断层活动速率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断裂带各段流域处于不同的地貌演化阶段,F1-1段和F3-1段流域较年轻,而F1-3段、F2-1段、F2-2段及F3-2段流域次之,F1-2段、F2-3段和F4段流域相对较老。2)通过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at)所揭示的4条全新世断裂的构造活动强度为:F1>F3>F2>F4。此外,F1呈现出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F2则在南部基岩山段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盆地部分则较弱,而F3和F4整体呈现出中等的活动强度和弱的活动性。降雨和岩性对Iat空间分布无整体性影响,构造因素为主要因素。3)基于构造地貌法得出的断裂带沿线流域的相对构造活动强度与活动速率、地震活动性变化趋势相一致,印证了以相对构造活动强度分析断裂活动强度空间差异性的可行性。其可以用来定位构造活跃区段,快速确定典型露头,提高勘察效率。 相似文献
929.
冀北红旗营杂岩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早中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并可能存在支持古元古代洋壳俯冲的关键证据,但是对其形成时代、变质演化历史和大地构造属性等众说纷纭.本文以总结红旗营杂岩变质作用和年代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其复杂的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红旗营杂岩包括表壳岩、赤城混杂岩和正片麻岩三个岩石-构造单元.正片麻岩以古元古代(1.87~1.82 Ga)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为主,出现少量新太古代(2.55~2.53 Ga)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赤城混杂岩为典型蛇绿混杂岩,由退变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和橄榄岩块体以及变质沉积岩组成,形成时代可能>1.88 Ga.表壳岩主要包括不同变质程度的碳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少量火山岩,可能形成于2.1~2.0 Ga.综合分析赤城混杂岩中的退变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和凤山地区含十字石石榴云母片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可划分出5期变质作用.第一期变质作用(M1)存在于凤山地区的云母片岩中,为中压型,顺时针型p-T轨迹,峰期变质条件为1.0~1.1 GPa/>780 ℃,变质时间为约1.95 Ga.第二期变质作用(M2)见于退变榴辉岩中,顺时针型p-T轨迹,包括升温升压至峰期和峰后等温降压演化阶段,峰期p-T条件为>2.2 GPa/约750 ℃,地热梯度约为9 ℃/km.尽管退变榴辉岩中多数锆石限定晚古生代变质年龄,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时间应>1.88 Ga.第三期变质作用(M3)出现于凤山地区的云母片岩中,以含十字石组合叠加在M1高级变质组合为特征,顺时针型p-T轨迹,峰期变质条件为0.6~0.7GPa/610~630 ℃,变质年龄约为1.88 Ga.第四期变质作用(M4)出现于赤城混杂岩的斜长角闪岩中,由早期榴辉岩组合叠加变质形成,显示\"大于号\"形p-T轨迹,包括峰前减压升温和峰期后减压冷却变质过程,峰期p-T条件为0.5~0.7 GPa/780~830 ℃,地热梯度约为35 ℃/km(低压型),变质时间为晚古生代(354~289 Ma),并伴随广泛深熔作用.第五期变质作用(M5)以局部叠加绿片岩相组合为特征,为顺时针型p-T轨迹,推测变质作用时间为255~234 Ma.M1中压型变质作用与在华北克拉通西部2.0~1.95 Ga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有关;M2高压型变质作用与沿华北克拉通北缘1.95~1.88 Ga期间发生的洋壳俯冲有关,是支持现在样式板块构造启动的有力证据之一;M3中压型变质作用指示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于1.88~1.83 Ga期间发生的另一次碰撞造山事件;M4低压型变质作用为晚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域伸展所致;M5低温型变质作用与沿索伦缝合带发生的碰撞闭合事件有关.可见,红旗营杂岩5期变质作用记录了古元古代碰撞-俯冲-碰撞、晚古生代伸展和早中生代挤压的复杂构造过程.红旗营杂岩在经历古元古代俯冲-碰撞事件之后位于不同地壳深度.西部红旗营表壳岩和赤城混杂岩位于中-下地壳层次,其中锆石记录了 1.72~1.66 Ga、约450 Ma、354~289 Ma和255~234 Ma等多期热事件;而东部凤山地区表壳岩则位于中-上地壳,缺少后期热事件的锆石和独居石年龄记录. 相似文献
930.
模糊度整数解高效高成功率的固定算法是实现GNSS快速甚至实时精密定位的关键技术,而Ratio检验是判定最优模糊度整数解可靠性的技术指标之一. 为提高模糊度解算的可靠性和成功率,本文在基于选权拟合法求解模糊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模糊度解算成功率的新策略,即利用优选选权拟合因子值来获取较大Ratio值,并选取最大的Ratio值对应的整数解为最可靠解.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虽然会影响计算效率,但能显著地提高模糊度整数解固定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实现双频观测短基线单历元模糊度解算成功率99.96%以上. 新算法能促进精密的动态实时定位技术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