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台风Nari(0116)登陆台湾过程中结构强度 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姝  李英  魏娜 《大气科学》2013,37(1):81-90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2001年《热带气旋年鉴》、美国NCEP最后分析FNL 1°×1°全球格点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云顶亮温(TBB)资料等,对0116号台风Nari自北向南穿越台湾岛过程中的结构强度变化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登陆过程中Nari云系结构从圆形变为半圆形,其环流西部对流云团旺盛,而东部为无云或少云区.Nari在岛上期间一直维持这种非对称结构特征.(2)在穿越台湾岛过程中,Nari西部环流内低空急流轴从其北侧逆时针延伸至南侧.一方面,切向风角动量的增加和传播有利于台风涡旋环流的加强,另一方面,低空急流附近的水汽通量辐合及急流轴左侧较强的正涡度区,有利于气旋性环流的长久维持.(3)Nari的结构强度变化与台湾岛地形及海峡效应有密切关系.Nari环流西部位于台湾岛迎风一侧上升运动加强,而Nari环流东部位于背风一侧上升运动则受抑制,对Nari形成半圆形非对称对流分布起积极作用;而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加速台风通过气流,有利于Nari环流西部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增强.(4)动能收支诊断表明,Nari登陆过程中动能的主要来源是动能制造项,水平辐合运动也对其提供动能.  相似文献   
52.
种子漂移对舟山群岛临海植物滨柃遗传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舟山群岛3个岛屿4个滨柃种群的遗传结构,比较了分布区域不同的3个物种滨柃、全缘冬青与红楠遗传变异的差异。滨柃种群平均多态性百分比(LPP)为37.9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3,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32,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200,均低于全缘冬青与红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滨柃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202,远低于全缘冬青(0.316)及红楠(0.311)。个体间UPGMA聚类表明,岛屿隔离没有完全阻隔滨柃在不同岛屿间的交流,植物种子随海水漂移降低了其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而全缘冬青与红楠其种群间交流则受到岛屿的严重隔离。  相似文献   
53.
???????Helmert?????????ο?????????????????????????????????ο?????3??????????????????????????ITRF2005?????????Helmert?????????????????????????????????????????в?????????????  相似文献   
54.
陕北地区近47年降水小波变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陕北地区12个站1959--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小波变换方法,对陕北近47a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并对未来降水变化趋势估计。主要结论;(1)陕北地区各个季节和年降水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21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明显,且具有全域性;春、夏、秋和全年降水分别在1.5a、2a、21a和16a左右的时间尺度周期振荡也比较明显。(2)春季降水变化的显著时间尺度为1.5a和8a;夏季降水在2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第一主周期;秋季和全年降水分别在21a和16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第一主周期。(3)根据小波分析结果,估计夏季降水近期会逐渐增多,其它季节和年降水量的总体趋势偏少。  相似文献   
55.
陕西秋季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陕西74个台站逐月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Mann-Kendall和REOF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陕西秋季降水变化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研究表明:近50年来,陕西9月降水对整个秋季降水具有决定性作用,呈现出"北少南多"和"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纬向环流指数偏弱,海平面气压场为"西低东高"的形势,850 hPa风场上西北地区东部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东南气流控制时,陕西秋季降水空间分布多呈现"北多南少"型。  相似文献   
56.
魏娜  施闯 《测绘工程》2008,17(2):62-66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河流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数据,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时调度、地形分析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基于Delaunay三角网构建DEM具有构网灵活、多分辨率、三角形形状良好等优越性。针对具体应用设计了河流DEM的数据结构,并采用将改进的三角形生长法作为核心算法在VC 6.0 MFC环境下实现了DEM的建立、库容计算、二维可视化及属性查询等模块。  相似文献   
57.

2015年陕西省气温正常偏暖,降水略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日照时数略偏少。7月全省35 ℃以上高温出现站次为1961年以来第一位。2015年首场透雨偏早20 d,4月1日关中、陕南出现1961年以来最早的区域性暴雨天气。2015年全省发生洪涝、干旱、风雹、低温冷冻、山体崩塌、滑坡等6类自然灾害308次,10市97县(区、市) 58161万人次受灾,103人因灾死亡和失踪,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07万人次;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多间,农作物受灾9 2128 km2;直接经济损失7275亿元。

  相似文献   
58.
王皘  刘达  董林  魏娜 《山东气象》2021,41(4):82-94
2021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冰洋上空偏向西半球,强度较常年偏强;东亚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平均略偏西偏南。6月,北部海域温度较低,黄渤海海雾天气多发。7月,西南季风推进,热带气旋活跃。8月,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热带气旋活动频次偏少。夏季共有7次海雾过程,其中6月有4次,7月有3次。我国近海出现了9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6次,温带气旋入海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浪高在2 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10次,2 m以上大浪的天数共计38 d。我国北部及东部海域升温明显,从北到南的海面温度梯度减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9个台风活动,其中台风“烟花”造成近海一次范围广、时间长、风力大的大风过程。  相似文献   
59.
董京娱  黄凡  魏娜 《地球学报》2023,44(4):635-648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 对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绿柱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形态多样, 常孤立或成群沿晶体生长带定向分布, 大小从5~80 μm不等。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型气液两相包裹体最常见, 其次为含液相CO2的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 偶见固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其中, 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包裹体数量和种类更为丰富, 常见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共存, 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包裹体则相对较少, 可见熔融包裹体与富液相CO2流体包裹体共存。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CO2和N2为主, 液相主要为H2O和CO2以及CO2– 3、HCO– 3等离子。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常见含石英、云母、钠长石等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 由伟晶岩中晶体快速结晶形成; 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的有机质气体更丰富, 与氧化剂Al2O3活度较低而形成相对还原环境有关。富含CO2、H2O成分的流体更有利于绿柱石的形成。结合流体包裹体的生成机制, 认为岩浆热液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演化晚期的热液阶段, 伟晶岩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热液阶段, 绿柱石的形成机制为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液态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60.
城市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对高精度动态定位的需求为分米级甚至厘米级,但在城市复杂环境下信号遮挡、衰减和多径频繁发生,GNSS定位的可用性和精度严重降低。本文充分利用现有可用的多频多系统GNSS(GPS/BDS/Galileo/QZSS)数据,采用最新提出的单历元PPP宽巷模糊度固定方法(PPP-WAR),并与传统PPP方法和广域伪距增强精密定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这3种单点高精度定位方法在大都市高楼密布道路、小城镇狭窄道路和工业区开阔道路3种不同信号遮挡条件下的车载动态定位性能。结果表明,目前城市环境中的三频数据完整性高达94%以上,可满足基于多频GNSS单历元定位的需求。粗差阈值设定为3 m时,单历元PPP-WAR解在小城镇狭窄道路的水平定位误差RMS为0.41 m,达到了分米级定位精度,比广域伪距增强精密定位解和传统PPP解分别提高了53.9%和21.2%;3种方法在大都市高楼密布环境下的定位可用性均高于70%,在另外两种城市环境下的定位可用性均高于90%。粗差阈值0.5 m时,单历元PPP-WAR方法和传统PPP方法在小城镇狭窄道路环境中可用性依然可达~70%。单历元PPP-WAR方法受城市环境中4种典型地物(地下通道、高架桥、行道树和高楼)的影响最小。总之,在干扰因素多的城市复杂环境中单历元PPP-WAR方法更具优势,在干扰因素少的城市开阔环境中传统PPP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