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8年5—6月华南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华南地区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6月华南连续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及其与南半球相联系的环流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期间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南;鄂霍次克海地区多有阻高出现,形成一脊两槽的经向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分裂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2)4次强降水期间索马里急流的水汽输送均异常偏强,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水汽输送亦偏强;4次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又有所差异。(3)4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与越赤道气流及南半球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加强密切相关,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特别强劲是华南发生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以及索马里、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的异常活动,对于华南强降水过程具有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Northern Hemisphere Sea Level Pressure (SLP)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id-to-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MLY) is analyzed jointly using the multi-taper/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 (MTM-SV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narrow frequency bands are obtained from the local fractional variance (LFV) spectrum.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i.e., 16-to-18-year periods) and interannual (i.e., 3-to-6-year periods) signals are identified. Moreover, a significant quasi-biennial signal is identified but only for PMLY data. The spatial joint evolution of patterns obtained for peaks in the LFV spectrum sheds light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P and PMLY: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modulates the variability of the PMLY whil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MLY is in phase with the Northern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nd the Northern Pacific Oscillation (NPO).  相似文献   
23.
华南地区汛期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张婷  魏凤英 《气象学报》2009,67(3):442-451
利用1960-2005年华南地区71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采用Le Page榆验、广义极值分布等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华南地区近46 a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概率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强度指数与华南汛期暴雨日数间年代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2年华南地区降水发生了由减少趋势到增多趋势的突变,降水趋势发生突变后前汛期极端降水量和日极端降水强度有所下降,而后汛期则是显著增强.(2)华南汛期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50 a一遇日最大降水量极值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即前汛期的空间分布自南向北呈现"低-高-低"的分布趋势,后汛期呈现由沿海到内陆的"高-低"的分布趋势.(3)1992年发生突变后,前、后汛期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和年平均暴雨日数显著增加和减少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4)就年代际变化而言,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是华南汛期降水异常的重要气候背景,即当两高压处在同时增强时期时,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处于偏少阶段,后汛期则处于偏多阶段.  相似文献   
24.
中国冬半年最低气温概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55-2005年中国160个站冬半年 (当年11月至翌年4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分析了近50 a中国冬半年最低气温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时段全国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冬半年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突变,进入异常增暖时期,其增温程度比平均气温明显;2) 增暖后中国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低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明显增大;3)气候变暖后除西南地区最低气温上升幅度不显著外,其余地区均呈现显著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25.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国冬季气温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51—2021年160个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冬季平均气温及多项大气环流及海温等指数,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影响中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大气环流及海温等外强迫因子,并建立估算拟合模型,评价筛选出的影响因子组合对中国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贡献。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提取与冬季气温异常相关的影响因子。为体现特征因子之间非线性关系,使用泰勒公式对筛选后的特征进行多项式增广。使用最小二乘梯度提升决策树(LS-GBDT)算法对筛选出的特征因子与冬季气温异常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估算拟合。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对影响冬季气温异常的特征因子进行合理筛选与重要性分析,建立的估算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气候系统特征因子与冬季气温距平的非线性联系。本研究为了解中国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模拟与估算提供了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6.
1991~2000年中国旱涝等级资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凤英  张先恭 《气象》2001,27(3):46-50
给出1991-2000年我国160站旱涝等级资料,简要分析了90年代旱涝分布的特点并与80年代的旱涝分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7.
影响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相关矩分析方法,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等因子与长江流域夏季旱涝之间的关系及各因子在旱涝形成中的贡献。结果表明,所选因子的前期异常变化,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异常旱涝年反映出来,且海温、南方涛动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与旱涝的相关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南方涛动指数、西太平洋副高及长江区温度在长江流域旱涝形成中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8.
长江流域旱涝趋势的主分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凤英  曹鸿兴 《气象》1990,16(8):20-24
  相似文献   
29.
冯蕾  魏凤英 《高原气象》2008,27(3):491-499
使用青藏高原地区97个测站1961-2005年6~8月降水总量及同期NCEP/NCAR月平均 u, v风、比湿和300 hPa位势高度等再分析资料, 首先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得到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4种主要分布类型, 之后利用相关分析方法, 分析了与4种降水类型匹配的水汽输送以及相应的环流背景, 最后使用合成分析对高原异常旱涝年的水汽输送和环流形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南部与北部降水异常呈现相反分布的特征, 其水汽输送和环流形势配置差异显著.如果孟加拉湾海区向北的水汽输送和东部海洋向西的水汽输送加强, 同时乌拉尔山阻高强盛, 东亚从低纬至高纬呈现 " - "位势高度环流形势时, 有利于西南水汽输送并与来自东部海洋的水汽形成辐合, 造成高原夏季降水偏多, 反之降水则偏少.  相似文献   
30.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东亚垂直环流结构及其预测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雪  魏凤英 《大气科学》2010,34(3):533-547
本文在分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 从东亚高、中、低层大尺度环流异常着手, 选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有显著影响的大气环流预报因子, 分别应用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法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 以动力气候模式CAM3.1预报输出的大气环流预报因子为基础, 以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典型空间分布型为预报对象, 建立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模型, 并对1981~2000年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进行回报试验。结果表明: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具有4类典型的空间分布型式, 且具有显著的准2年和年代际尺度振荡周期; 东亚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定配置, 对东部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型有显著影响; 使用两种降尺度方案建立的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报技巧,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力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