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黄洁  高阳  付晓  李涛 《地理研究》2022,41(12):3305-3317
利用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点与精细尺度人口分布数据,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全过程出行链,分析充电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充电后的步行活动累积机会。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与累计机会法,运用空间自相关聚类,解析新能源充电站点的供需匹配程度,结果表明:① 北京市六环内充电桩的可达性显现中心集聚特征,呈现同心圆圈层结构,且随距中心距离增加而递减。② 公共充电站点分布与人口、道路网络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③ 北京市车均公共充电桩可达性为0.09个;以四环线为界,充电设施空间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五环至六环区域存在供给缺乏区域。基于出行链视角的充电可达性研究同时考虑了充电供需匹配程度以及充电站点位置对车主的吸引能力,为进一步优化新能源公共充电设施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2.
明确珠江口盆地中生代陆缘岩浆弧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对于古潜山勘探至关重要.综合构造学、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现有成果,认为珠江口盆地基底主要为燕山期岩浆杂岩,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中生代岩浆活动以105~165 Ma最为强烈,发育了NE-NEE走向和NW-NWW走向两组中生代断裂.区域构造研究表明中生代期间,珠江口盆地处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作用控制的陆缘岩浆弧构造环境,岩浆岩具有流体活动元素富集、Ta-Nb-Ti亏损的特征,形成复合火山岩-侵入岩“双层”岩性组合.重建了珠江口盆地中生代陆缘岩浆弧5个阶段的形成演化过程,揭示了珠江口盆地古潜山的成山背景.   相似文献   
283.
采用西南地区巫溪大官山同一坡面10个不同海拔高度梯度观测站2019~2020年逐小时温湿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气温直减率、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的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2000 m以上区域秋、冬季常出现逆温或同温现象;年平均气温递减率为0.57℃/100 m,最大值出现在3月和9月,分别为0.63℃/100 m和0.62℃/100 m,2月最低为0.49℃/100 m;日较差总体随海拔升高而减小,但在海拔1065~1222 m,出现了日较差随海拔升高而快速下降的突变区;年、春季在海拔1222~2180 m,秋季在海拔1222~2550 m,出现了日较差相对稳定层,其它季节不太明显。在海拔1670 m以下区域,年相对湿度为78.5%,夏季最大(85.3%),秋季次之(82%),冬季再次(74.3%),春季最低(72.3%);随着海拔升高云雾出现频率增大,年和各季相对湿度均随之增大;海拔1670~1930 m为突变区间,相对湿度迅速增加,在海拔1930~2550 m,年、春、夏、秋季处于云中的时间较多,相对湿度变化不大;冬季由于云层低,海拔较高的区域常处于云的上方,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反而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284.
三峡库岸岩石受构造、风化及消落带水位影响裂隙发育,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正演算法程序模拟计算危岩裂隙的探地雷达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形态下的裂缝有不同的探地雷达响应特征,通过模型与模拟计算结果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从野外实测数据中识别岩体裂缝.以重庆巫峡板壁岩危岩带探地雷达探测为例,对探地雷达野外实测数据进行推断解释危岩裂隙带,并以钻孔高清摄像及波速测试验证推断解释的准确性,为防治、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该案例可为其他库岸高陡峡谷区危岩裂隙带探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5.
对出露于碧口地块西南部的南一里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南一里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造环境.该岩体的SiO2和Al2O3的含量均很高,SiO2含量变化为71.29%~73.05%,A/12NK在1.07~1.11之间;FeO/(FeO+MgO)比值较低,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56.80×10-6~89.1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Ta、Nb、P、Ti 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R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浆源区可能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南一里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印支期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286.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与镜下薄片鉴定,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以下简称塔西南盆地)阿尔塔什剖面石炭系和什拉甫组生物礁沉积特征和成礁模式,认为研究区生物礁为开阔台地内部发育的点礁,分为高凸起型点礁和低凸起型点礁2类;造礁生物为四射珊瑚,附礁生物种类较多,包括腕足类、腹足类、海百合与?类等;生物礁在地貌上呈隆起状,其礁基、礁核、礁盖等亚相清晰。综合研究区生物礁发育特征及古地貌和海平面的演化过程认为:高凸起型点礁是生长在台地内地貌高处的生物礁,随着海平面下降暴露死亡,主要由珊瑚骨架灰岩、含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组成;低凸起型点礁为在台地内部较为平坦地貌处发育的礁体,因海平面上升被淹死,礁体厚度薄,横向展布广,呈条带状,主要由珊瑚骨架灰岩与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组成。  相似文献   
287.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灾害地理学则主要聚焦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孕灾环境与发生过程,为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支撑。随着灾害地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队伍力量的逐渐壮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1年在地理科学(D01)首次设立了“环境地理与灾害地理”二级申请代码(D0104)。基于此,论文归纳了灾害地理的内涵及特点,总结并分析了两年来灾害地理相关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概况,并结合关键词对灾害地理包括的11个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灾害地理申请代码的设立优化了该学科的申请与资助渠道,其申请量获得了显著提升。(2)灾害地理表现出聚集特征,其中的科学问题属性契合“需求牵引、突破瓶颈”,但属性相对单一;研究力量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科研群体则以中国科学院为主。(3)灾害地理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及其诱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相关灾害事件,灾害类型相对单一,其关键词库需及时更新和优化;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较为丰富。(4)灾害地理细分研究方向的覆盖内容获得初步明晰,且申请量主要集中在“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方向。总之,灾害地理应丰富科学问题属性,强化拓展研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科研队伍的基础上,提高研究方向与申请项目的匹配度,进而促进灾害地理的学科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