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74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35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异常的匹配滤波分析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匹配滤波方法重新解释了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ΔT化极异常数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场与局部场分离的最佳深度大约为19 km,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证据分析认为,该深度是上、中地壳间的重要分界面.分离后的区域场特征表明,在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一个北北东向的负异常带.该航磁负异常带显示,大量的热异常导致了青藏高原下的原始岩石圈地幔底部发生了热退磁作用.不论是区域场还是局部场都显示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存在一个重要的隐伏断裂带(大致沿革吉北-改则南-错勤北-申扎北).  相似文献   
152.
利用2条衔接并横过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央隆起的反射地震剖面探测数据,进行了初至波层析成像试验,以揭示羌塘中央隆起的表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的反射地震单炮记录初至清晰,长排列接收丰富了浅表构造趋势特征的信息,层析走时射线密度随地下构造的复杂程度而变化。层析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显示了高速层起伏剧烈的变化特征,其厚度与地表出露地层的年代负相关。深反射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壳近地表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53.
银川地堑地壳挤压应力场: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川地堑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地质结构复杂,活动构造发育.为了调查银川地堑的构造特征及断裂分布情况,布设了NW向跨银川地堑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获得银川地堑地壳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银川地堑具有典型的拉张-挤压型沉积盆地特征,上地壳反射连续性好,层位丰富,能量强,断裂发育.下地壳和莫霍面记录了挤压与拉张的发展过程.奠霍面...  相似文献   
154.
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岩石圈结构及浅深变形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盆山体系研究已经成为大陆动力学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为了进一步理解大巴山前陆的构造演化,解决该区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中国石化南方公司合作,2007年完成了一条300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基于深地震反射剖面提供的岩石圈结构的几何图式和深地震测深剖面提供的速度数据,作者分析了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的岩石圈结构特征,探讨了变形样式与岩石圈结构的关系,提出了对大巴山造山带形成的新认识。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继承了扬子克拉通基底。较大的岩石圈厚度和强度,导致扬子克拉通在与华北克拉通拼合后的陆内造山过程中, 将其收缩变形集中在其顶部而不是中下地壳,区域性的拆离层使盖层和基底解耦,结晶地壳保持弹性只出现大尺度的挠曲几乎没有横向缩短,故大巴山造山带表现为"薄皮"、"无根"的特征。大巴山造山带的席卷深度和变形样式主要受区域性的深部滑脱面控制,该滑脱面发育于寒武系底部泥岩层内,由TWT 4 .0s反射所指示。沿该滑脱面,城口断裂将南秦岭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逆冲到浅表并向南西推覆60km叠置于四川盆地中-古生界地层之上;且镇巴断裂和城口断裂均收敛于该滑脱层,其下伏的变质岩层基本未卷入变形。  相似文献   
155.
通过收集并重新处理已有的反射地震剖面,获得了一条南北向横贯羌塘盆地主体的270km长反射地震剖面.剖面显示;羌塘盆地可能具有元古代的基底并且南羌塘盆地较北羌塘盆地深.在南、北羌塘地壳浅部(约0~3s)变形差异较大,北羌塘褶皱变形强烈,呈现出隆凹变形相间的格局,南羌塘则相对较平缓.羌塘中央隆起之下为连贯的弧形反射,其北侧发育一个深度达8km的半地堑构造,规模较大,可为油气资源储存提供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56.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成果综述(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锐 《中国地质》1995,(4):26-28
  相似文献   
157.
从实际资料出发,针对地学断面研究区域复杂的地学问题,运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综合研究建立了表达断面结构构造的地球物理解释模型,追溯了岩石圈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8.
全球地学断面计划(GGT)是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下设了GGT协调组,由地矿部牵头(赵文津研究员任组长)与石油部、中科院、国家地震局等四个部门共同设置了11条一级地学大断面,它们跨越和控制了我国主要构造(见图).全部完成后将为研究我国岩石圈格架打下基础,为研究矿产分布规律和减灾提供深部依据.  相似文献   
159.
1991年9月,国际GGT计划协调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地学断面数字化国际讨论会”.来自北美、欧洲及中国等的GGT编者和计算机应用研究人员,制图人员,在会上交流和讨论了GGT数字化的方法和途径,展示了由数字化工作形式出版的GGT图件.现任GGT协调委员会主席戈策(H.J.G(?)tge)教授就如何推动GGT数字化工作,及今后地学断面的出版过程,谈了若干设想.此次会议上反映了数字化技术现状和90年代GGT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0.
高锐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5):632-632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研究进展──三级专题研究通过专家验收由地质矿产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重点资助的、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图研究中心和地质矿产部地质所负责的"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项目,自1991年开始研究以来,已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