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9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首都圈体应变变化特征与6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福旺  刘北顺 《中国地震》1999,15(4):370-376
“首都圈体应变综合观测台网”是由联合国开发署援建的,目的是提高首都圈地震预报和科研监测能力,弥补首都圈范围平原地区地壳应变场观测不足的弱点。所采用的是美国华盛顿卡奈基研究所研制的SacksEvertson体积应变仪,其观测精度可达到10-11量级。同时具有以...  相似文献   
22.
�ؿdz������ٱ���������ϵ���о�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借助岩石破裂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得到的变形失稳准则 ,探讨了岩体持续加速变形中地震短期前兆信息的定量检测方法 ,讨论了极值变形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川滇地区倾斜、应变现有观测能力 ,得到了倾斜、应变失稳变化的速度阈值 K- Slope分别为 4 .5 m s/d和 5 0× 10 - 8d。对 1990年至 2 0 0 1年 5月间发生在川滇及临近地区的 9次 5 .8级以上地震 (未包括强震的短期前震和余震 )的统计结果表明 :持续时间在 2 0天以上、速度超过 4 .5 m s/d的加速倾斜之后 ,在 15 0天之内有 8次地震对应 (无虚报 ) ,1次漏报 ;而持续加速应变变化之后 ,有 5次地震对应 ,4次漏报。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连续变形对地震的监测能力 ,另一方面也表明持续加速变形中存在速度临界值 ,该临界值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年变化与孕震条件下变形速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3.
钻孔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钻孔体应变观测井孔耦合系数计算公式,进而根据开尔文潮汐理论建立钻孔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计算模型,详细研究潮汐因子(δ)变化特征与岩石弹性参数(E3、V3)的关系,指出δ与E3、V3呈非线性关系,δ随后者增大而增大,当E3<5×1010Pa时,对δ影响显著,反之则影响减弱,并和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4.
钻孔应力-应变观测是在地表下数十米的基岩中(或土层中)安装仪器探头对地震应力-应变前兆变化进行观测;但仍存在环境因素影响如降雨,如进行辅助地下水位观测的钻孔应力-应变观测消除降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雨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来进行分析研究并消除降雨影响,其方法为拟合相关分析、运用岩土应力-应变理论建 立模型进行研究等;无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的钻孔应力-应变消除降雨影响研究不多,主要是进行简单相关分析或运用岩上应力-应变理论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5.
数字化形变观测提取的地震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晶  牛安福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3,23(1):70-76
数字化形变资料由于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 丰富了潮汐观测的震前变化信息, 使研究震前短临的异常信息成为可能。通过对2001年10月27日永胜6. 0级地震以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前后若干倾斜、重力数字化观测的结果进行计算分析, 初步获得了两次地震前形变异常的阈值及临震异常特征图像。对临近地震前形变异常时间、空间上的特征进行总结。依据固体潮汐观测模型计算潮汐、非潮汐参数与日异常频次、日差分异常频次, 将各参数综合考虑, 有可能对未来发震的时间及地点给出预估计。  相似文献   
26.
地壳变形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其异常关系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地壳变形与地下水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 文中首先借助扩容串通模型研究了地壳变形与地下水相互关系, 讨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然后从地壳变形和地下水位异常是否为主要控制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地壳变形与地下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以及对地震的触发作用; 最后通过震例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27.
新疆石河子、 巴楚震前数字化形变短临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晶  牛安福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4,24(1):82-87
以固体潮汐理论为基础, 讨论了提取各种潮汐、 非潮汐参量的计算方法, 并依据新疆地区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石河子、 巴楚震前的短临异常信息。 初步获得了各台项异常判别的阈值及该地区近期强震前的短临异常图像。  相似文献   
28.
晏锐  陈颙  高福旺  黄辅琼 《地震学报》2008,30(2):144-151
以理想孔隙弹性介质线性孔隙弹性理论为基础, 利用井含水层系统孔隙压力变化与体应变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S8.7(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目录)地震波引起的昌平地震台水位和体应变波动资料为例,分别从时间域和频率域分析了水位与体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计算出地震波通过含水层时引起的水位波动对体应变的响应系数,给出了一种估算Skempton常数B的方法,为求解含水层特性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北京昌平台Sacks体应变和气压、水位及抽水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较系统地论述了抽水对体应变年变、月变和日变的干扰作用,并探讨了消除干扰的方法。结果表明,去掉干扰后的体应变曲线与1989年大同等地震存在一定的对应性。本文在研究体应变的同时,也研究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并比较了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30.
运用潮汐计算模型及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计算了固体潮汐参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整点和加密采样(10min)两种采样方法除计算的中误差有一些差别外,对固体潮汐因子的影响不大。同时用辅助气压观测及首都圈体应变观测数据计算了体应变日异常频次,并与观测台站附近的小震活动进行了对比,讨论了远震及震源区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