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9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1.
吉林汪清7.2级深震前东北地区形变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安福  张兴科  张晶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4,24(1):76-81
2002年6月29日在吉林汪清(43.5°N, 130.6°E)发生Mb7.2地震, 深度593 km。 该次地震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后, 我国大陆发生的一次重要地震事件。 该稿首先讨论了深震区与昆仑山地震带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该地区观测的倾斜和短水准近几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与地震相关的形变场异常场特征: ① 震前2~3年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倾斜异常阶跃; ② 东北地区地倾斜存在远离震源的特征迁移; ③ 华北地区短水准出现特征波形异常, 并沿痰庐地震带迁移。  相似文献   
12.
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地壳形变异常是地壳构造变动中直接的表现,也是物理含义最为明确的地震前兆之一。地下水异常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构造活动过程(包括地震)。这两类异常能够以不同的力式和特点反映出地震孕育过程中伴随的前兆信息,并成为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而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对两类异常关系的研究对于识别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至关重要。归类了地震孕育模型及其前兆异常机理,并对前兆异常机理进行归纳整理和简述,然后从机理和前兆方面综述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引言十几年前,风险管理公司(RMS)和斯坦福大学对重要大都市地区的大地震事件的影响作了系列分析研究。虽然当时大灾难模型还处于科学发展的初期,但研究证明对一系列不确定事件和可能的后果,它不仅能提供保险风险管理,而且还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各种可能的备灾和减灾方案。今天,风险管理公司帮助客户、合作伙伴和社区领导人了解潜在的灾难性破坏、人员伤亡以及象地震、洪水甚至恐怖袭击等灾难性事件的经济后果。保险行业利用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利用新的数学公式计算出将要发生的海啸及其造成的破坏性,并能够提前发出预警。这项研究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罗宾·约翰逊主持。由于受到2004年底的海啸造成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沿海地区严重破坏的触动,他们积极从事此项工作,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指导:流体动力学研究》上,并获得该杂志的最佳论文奖。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linear poroelastic theory of ideal poroelastic media, we apply the mathematic expression between pore pressure and volume strain for well-aquifer system to analyzing the observed data of water level and volume strain changes aroused by Sumatra MS8.7 (determined by China Seismic Networks Center) seismic waves at Changping, Beijing, station on December 26, 2004 from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The response coefficient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to volume strain are also calculated when seismic waves were passing through confined aquifer.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Skempton constant B is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 an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quifer.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地质调查局于今年4月份公布了最新版本的美国地震危险图.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展示这一最新成果,它能使我们看到这个国家所有可能发生的地震.  相似文献   
17.
对体应变干扰因素的识别及排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体应变干扰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指出了大气压力对上覆地层的作用和地下水位排灌引起孔隙压力变化是体应变主要干扰因素。分析了体应变、水位、气压的三关系,气压与体应变是正相关关系,气压与水位是负相关关系,水位与体应变是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数学处理时采用优选法,同时简化干扰条件,寻找单一干扰因素对体应变的回归系数,并对干扰明显的昌平台、顺义台、涞水台给出了最佳回归系数。并且根据体应变受干扰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对以上几个台进行前兆信息量提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大地震。目前,美国地质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的高山地形特点决定了地质活动极其活跃,导致了重大的地震灾害。他们认为,利用地形学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其他类似地区的地质断裂带的地震风险。  相似文献   
19.
德国地质研究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拜罗伊特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了对下地幔镁方铁矿的研究结果,意外发现地球上地震波的传播并不一致的性质。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2009年4月10日325卷)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主震发生后至2012年5月12日,我国地震台网在龙门山断裂区域内(102°E-105°E,30°N-34°N)共记录93837个地震事件,其中80995次事件含有深度信息.本文以台网地震目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余震频次-震级关系变化显示,与主震断裂活动直接相关的余震活动在主震后4个月内基本结束.余震释放能量的空间分布及演化分析显示,在主震后6~24 h即有可能捕获未来余震区的大致展布乃至余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