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奎中 《探矿工程》2008,35(7):64-67
阐述了研制YBG系列液压拔管机的意义及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YBG系列液压拔管机的用途、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在使用液压拔管机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2.
近2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基于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在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含西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的角度分析了1995-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性。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碳排放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②LISA时间路径分析显示,中国大部分省区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995-2001年和2002-2014年2个时段相对长度都小于平均长度的省区均为18个,大部分南方省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呈增强趋势,而北方大多数省区则保持相对稳定;③出现协同运动的省区由1995-2001年的13个下降到2002-2014年的10个,表明中国碳排放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空间整合性,但呈减弱趋势;④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集聚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⑤碳排放重心在113.739°~114.324°E、34.475°~35.036°N之间变动,整体上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中国碳排放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格局,且有逐步向正北—正南转变的趋势。中国碳减排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高能效并重,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各省区产业结构转型,制定差异化的省域碳减排政策,建立碳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93.
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已经成为城市智慧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三维街景地图的发展现状与目前多数街景数据采集手段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中海达一体化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采集点云数据的过程,以及结合徕卡CYCLONE软件进行建模的方法,对原始测量的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平滑、拼接配准等处理后得到目标建筑物精准的表面信息,进而构建三维表面模型,将校正过的照片进行纹理映射得到真实的三维模型。实验证明:此方法可快速地获取较为精准的点云数据并且实现对建筑物的快速建模。  相似文献   
94.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在中国大都市郊区长期城乡二元政策和以城市为增长极的发展战略使得乡村发展日渐式微,乡村更新迫在眉睫.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阐述了乡村更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同时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为案例研究区域,构建了乡村生产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乡村转型发展和空间重构的标准依据.根据大团镇16个行政村乡村生产功能的空间差异,将行政村划分为农业主导发展型、工业主导发展型、综合发展型和长期引导型四种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研究尺度创新性地由镇级推向村级,研究结果为土地整治规划和乡村更新规划提供了理论参考,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5.
李慧婷  李朝奎  卜璞 《测绘科学》2016,41(9):147-151
针对地形模型随视点简化时,容易引起边界的变化,使得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简化过程中产生"裂缝"或翻转现象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在对三维地形和地物进行集成后,采用递进格网表示方法并在边折叠过程中采用条件约束对其简化;在边排序的基础上,根据顶点重要度进行排序。该方法优点是计算时间短,且权值定义能够很好地反映局部几何特征,能够保持三维地形、地物模型边界原始信息和格网三角面的基本方向,并消除集成模型之间的"裂缝"或悬空现象。最后通过对整个三维场景进行动态实时绘制,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96.
位于湄州湾大港湾间的惠安县净峰镇,近年来正演奏一曲曲“海上田园”的序歌。 净峰镇地处沿海,世世代代以海为生,靠海“吃海”。近年来,海洋资源全面衰退,使净峰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沿海渔区出路在何方?镇党委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寻找出一条适合净峰沿海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把发展目标由掠取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夏甸金矿床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成矿行为,本次以夏甸金矿床外围花岗岩、构造碎裂岩和金矿石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研究其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在不同岩矿石中丰减富集变化及成矿过程.在化学成分方面,招平断裂带碎裂岩中具有较高的SiO2、K2 O值,Fe2 O3、Na2 O、CaO降幅较多,反映了成矿阶段存在有普遍的硅化现象和钾化现象和铁质流失现象进入到热液成矿中;矿石化学成分中SiO2、Al2 O3和Fe2 O3具有较大幅度的增升和降低的双重变化特点,尤其是铁、钾、钙增加比例较高,指示与成矿过程中普遍发育的黄铁矿化相一致,矿石中K2 O含量比玲珑花岗岩平均含量高30%,则代表钾化的岩石更有利于金矿的沉淀.夏甸金矿区的围岩中Au元素含量普遍低于正常的玲珑花岗岩,但Ag、W等元素含量则普遍较高,是平均值的3~10倍,断裂带碎裂岩中亲硫(亲铜)元素Ag、Cu、Pb、Zn明显增高,尤其是Ag和Zn分别是玲珑花岗岩的2.79倍和2.09倍,说明亲硫(亲铜)元素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亲铁元素Cr、Co、Ni、Mo、Au、Sn、W整体上呈递增状况,大离子亲石元素Li、Be、Rb、Zr、Nb、W、Sr、Ba、As大多呈亏损状态.矿石中Au、Ag、W、Cu等具有强烈的富集,其中Au富集了381.40倍,W富集了3961.23倍,Ag富集了254.16倍,Cu富集了116.19倍,而Bi、Mo、As、Pb、Zn等富集度相对稍低,在3~20倍之间.在围岩、破碎蚀变带和金矿石中,皆出现了非常高的W元素富集,展示了招平断裂带具有独特的成矿地球化学行为.夏甸矿区围岩、构造蚀变碎裂岩和金矿石中的ΣREE总量分别为78.82×10-6、27.15×10-6和102.43×10-6,LREE/HREE比值分别为19.3、8.46和12.66,金矿石中具有相对较高的ΣREE、LREE和HREE,说明在成矿过程中外来物质的加入改变了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比值,也是区分矿与非矿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区围岩、构造蚀变碎裂岩和金矿石的δEu分别为1.88、1.49和0.83,Eu/Sm值分别为1.57、2.05和0.69,Ce/Yb值分别为25.15、5.33和12.86,轻重稀土内部分馏均较小,成矿环境为弱氧化环境,说明夏甸金矿在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更多地是反映从流体体系中带入到成矿的过程,使矿石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增加.结合光片鉴定结果,在金成矿过程中,先期形成的黄铁矿多呈碎粒状,裂纹十分发育,黄铜矿呈他形粒状充填于黄铁矿裂纹中与金共生,说明自然金是与黄铜矿是同期形成的,而晚于黄铁矿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98.
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融合算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第一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卫星搭载了2.1m分辨率的全色相机和5.8m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针对资源三号影像研究有效的影像融合算法对于提高资源三号的影像质量和应用范围具有很大意义。文章分析了Pansharp、Gram-Schmidt、Modified IHS、改进的SFIM和Brovey 5种融合算法,梳理了影像融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覆盖的农田、城区、林地、裸地等不同类型的区域开展几种融合算法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5种融合算法中,Pansharp融合算法对资源三号影像数据融合效果最优,Gram-Schmidt融合算法次之,其次为Modified IHS影像融合算法,改进的SFIM融合算法和Brovey融合算法融合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9.
100.
沉积有机质的成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大锰  金奎励 《地质论评》1995,41(6):544-552
作者采用小玻管热模拟方法研究了煤及碳质泥岩中藻类体、基质镜质体、沥青质体、运移沥青、角质体、树脂体、孢子体、现代栓皮栎的木栓层,水生植物蓝藻(粘球藻)和水生动物虾蛄的成烃规律。并根据有机组分的荧光特性和显微傅利叶红外光谱特征初步建立了我国煤系源岩生油组分及现代海生生物蓝藻和虾蛄的生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藻类体生油晚,结束晚;不同类型的基质镜质体和沥青质体的成烃过程存在差异,且基质镜质体可早期生油;现代木栓组织的成烃模拟支持了木栓质体早期生油的观点;角质体、基质镜质体B的成烃具多阶段性的特点;现代粘球藻具生油晚,结束晚,且成烃范围宽;水生动物虾蛄具成烃早,结束早,且成烃范围窄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