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为提高地震数据信息交换、管理和服务水平 ,1997年中国地震局决定在首都圈地区率先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并作为全国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示范工程。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作为首都圈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 ,是我国首批进行建设并较早投入运行的区域地震信息网络之一。该网络系统实现了区域地震行业信息网的基本功能 ,能够提供 WEB,E- mail,ftp,Proxy和拔号访问等各种通用的 Intranet服务 ,开展了多种地震数据信息共享 ,进行了分布式数据库等各种应用研究。本系列文章讨论了该网络系统的总体构成、技术特点 ,总结了项目实施经验 ,介绍了应用研究的一些技术成果 ,通过分析系统运行效益说明地震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是实现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2.
33.
34.
从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2011年的宽频带记录数据中, 选取了不同背景噪声区域下的两组不同台间距的台站(A, B每组4个台站), 两组台站的平均台间距分别为44.6和30.5 km. 首先, 运用滑动窗互相关技术, 测量出各台站对间背景噪声互相关格林函数随时间的偏移量ΔDSi-Sj, 然后通过奇异值分解来求解由ΔDSi-Sj与系数矩阵构成的超定方程, 从而计算出单个台站的时钟误差ΔSi;并引入协方差矩阵来估计不同置信水平下计算结果的误差范围. 计算结果表明, 除去明显的钟差误差(>3 s)外, 8个台站的时间误差平均均方根为0.4215 s, A与B两组台站在置信水平为95%时的时间误差范围分别为±0.4544 s和±0.4283 s; 而采用HYPOSAT定位方法对2010—2011年江苏地区的地震进行定位, 得到的平均走时残差约为0.386 s. 两者的计算精度基本相当, 表明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格林函数计算出的单台时间误差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5.
河北省测震台网中小地震矩震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北省测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了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62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计算了这些地震的地震矩M0和矩震级Mw,利用正交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近震体波震级ML和Mw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6.
引言  地脉动是地震学家们多年研究的对象,但研究目的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分为4个方面:①是把地脉动作为噪声背景,认为是记录地震信号时的一种干扰,从而研究其频谱、时空分布特征,设法压低和消除,以提取、识别地震信号,从低频到高频均在其研究范围之内;②测试目的是为了解场地土的振动特征,划分场地类型,区别不同场地的地震效应,避免建筑结构的共振效应,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防震和抗震方面的有关参数相依据,主要采用短周期仪器,侧重于中高频段;③认为地脉动包含着来自地下的信息,甚至包含着与大地震孕育有关的信息,因此,把脉动作为一种有用…  相似文献   
37.
38.
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文中对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EQIM)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该系统实现省级测震台网与国家测震台网之间的地震速报信息的快速通报、汇集与共享服务,进而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以得到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为防震减灾特别是大震应急服务。其主要功能有地震速报数据的采集输入,发送手机短信,IP数据传输,数据接收存储,数据库查询管理,系统配置管理,WEB服务,地震报警,地震定位和地震分布的图形化展示等。  相似文献   
39.
作为强震长期预测基础的地震带、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仍然依据地震构造类比和地震活动重复两原则。现有的强震长期预测方法在构造“稳定”区,即没有活动构造、没有历史地震(包括古地震)资料的条件下,无能为力。通过张北地震资料的分析,高精度地震定位并结合波形数据反演震源机制的结果表明:在稳定而统一的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沿其最大剪切应力方向上的小地震集中成带,并且持续活动、震源机制的优势取向与应力场吻合,小震带便可以看作属于现今活动的震源断层,在地震长期预测工作中可以作为划分潜在震源区的依据。构造“稳定”区发生的强震属于新破裂。  相似文献   
40.
IntroductionThe hypocentral location parameters (th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of epicenter and the focal depth) are important fundamental data for the study of seismology and the earth interior physics. To locate the seismic source precisely is the basis for the study of seismicity patterns, relation between earthquake and active structures, engineering seismology, etc (WANG, et al, 1995). Among these parameters, the precise measurement of focal dep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rrect unders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